当719厂在地面装备与材料领域高歌猛进之时,一场来自遥远太空的变革,正悄然将它的影响投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也包括这片致力于打造最强之盾的土地。
近地轨道上,由数万颗小型卫星组成的巨型通信网络——“星链”及其类似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部署和完善。它们承诺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高速、低延迟通信,在民用领域描绘出美好的前景。但在陈北玄、林雪以及军方高层眼中,这张日益密集的“星网”背后,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战略威胁。
一次由更高层级组织的、关于“未来战场通信与侦察体系对抗”的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们面色凝重。
“同志们,‘星链’这类低轨巨型星座,其本质是一个覆盖全球的、高生存性的天基信息基础设施。”一位航天领域的专家指着星图说道,“它不仅能提供超越传统卫星的通信能力,其每一颗卫星都潜在具备遥感、电子侦察甚至空间态势感知的能力。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其合成的侦察监视能力将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位信息战专家补充道:“更关键的是其抗毁性。打掉几十颗、甚至几百颗,对整个网络的影响有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冲突中,我们可能将长期面对一个几乎无法被彻底摧毁的、高悬于顶的‘眼睛’和‘传声筒’。我们现有的许多基于地域或特定通信手段的作战体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会场气氛沉重。大家意识到,敌人正在开辟一个全新的、物理上难以触及的维度,试图构建降维打击的优势。
陈北玄静静地听着,脑海中飞速运转。这不仅仅是通信对抗或反卫星武器的问题,这是一个体系性的挑战。“星链”如同在战场上空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试图束缚住地面一切力量的行动。
“我们不能只想着如何‘破网’,”陈北玄在讨论中发言,声音清晰而冷静,“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确保在‘网’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效地‘捕鱼’?我们的‘麒麟’、‘苍穹’、‘谛听’体系,如何在这种全天候、全地域的监视和潜在干扰下,保持战斗力?”
他的问题,将大家的思绪从单纯的“对抗”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生存与作战模式创新”。
研讨会结束后,陈北玄立刻在719厂内部,启动了一项高度保密的前瞻性研究,代号 “破壁”。
“破壁”计划的核心目标,并非研发直接攻击卫星的武器,而是探索在地面装备层面,如何应对由低轨巨型星座带来的战场透明化与通信压制挑战。它更像是为“麒麟”等先进平台,披上一层应对天基侦察与干扰的“数字迷彩”和“认知盾牌”。
研究沿着几个方向悄然展开:
1. “隐匿”与“欺骗”:由“谛听”团队牵头,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地面平台的低概率截获\/低概率检测(LpI\/Lpd)通信技术,以及通过有源、无源方式制造虚假目标、伪装电磁特征、实施机动欺骗的战术与技术,降低被天基系统有效识别和跟踪的概率。
2. “韧性”与“自主”:强化“苍穹”蜂群和“麒麟”平台的边缘自主决策与协同能力。研究在外部通信被严重干扰甚至中断的“断网”情况下,如何依靠本地感知和预设规则,维持基本作战功能,并能通过偶尔、短促的“跳频”或“突发”通信,进行有限的信息同步和战术协调。
3. “感知”与“利用”:探索对低轨卫星信号本身进行被动探测、特征分析和利用的可能性。例如,能否通过分析卫星通信信号的微小扰动,来反推敌方部队的调动?能否利用其广播信号进行授时或辅助定位,作为GpS失效的备份?
这些研究都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陈北玄知道,必须未雨绸缪。未来的战场,胜负可能不仅取决于谁的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更取决于谁能在“透明”的战场中更好地“隐藏”自己,在“寂静”的环境中更有效地“沟通”与“决策”。
“星链”带来的压力,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破壁”计划,则是719厂在这把剑落下之前,开始默默锻造的、用于格挡和反击的臂铠。这是一场发生在思想层面和技术前沿的无声竞赛,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在地面上铸造最坚硬的盾。天空的壁垒已然出现,而地面的破壁之芽,正在悄然萌发。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