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物理系的基础物理课堂,从来都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能坐在这里的学生,无一不是各省市的佼佼者,心高气傲者比比皆是。讲台上那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周教授,更是以治学严谨、要求严苛而闻名。他的课,信息密度极大,思维跳跃性极强,常常让一些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学生叫苦不迭。
这天的课堂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周教授没有按照教材的章节推进,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道结合了经典力学与初步量子化思想的思考题。题目本身并不算极度复杂,但其构思精妙,涉及的概念跨越了多个基础领域,更像是一道旨在检验物理直觉和思维灵活度的“开胃菜”,意在挫一挫这些天之骄子的锐气。
“给你们二十分钟时间思考,可以讨论。”周教授放下粉笔,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台下。他的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仿佛很期待看到学生们抓耳挠腮的模样。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夹杂着低低的议论和苦恼的叹息。大多数人眉头紧锁,试图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内寻找突破口,但题目独特的视角让常规的解题思路似乎都隔靴搔痒。苏雨晴也坐在靠前的位置,秀眉微蹙,在笔记本上飞快地演算着,显然也遇到了阻碍。
林长青坐在教室中后排,神情依旧平静。他的目光扫过黑板上的题目,天眼通赋予的洞察力让他瞬间穿透了那些迷惑性的表述,直接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矛盾与隐含的边界条件。几乎在题目被完整呈现的瞬间,他脑海中的“星璇”便已无声运转,构建出清晰的物理图像,并沿着几条不同的逻辑路径进行了快速的推演。
他看到了用常规牛顿力学结合微积分处理的繁琐,也看到了引入初步波函数概念进行简化的巧妙,甚至,基于他对物理规律更深层次的理解,脑海中还浮现出两种更为本质、但目前课程尚未涉及的理论拓展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十五分钟后,教室里依旧一片沉寂,无人举手。周教授脸上的那丝笑意似乎更浓了些。
就在这时,林长青放下了手中的笔。他举起了手,动作平稳,不高不低,却瞬间吸引了全教室的目光。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有些意外地看向这个坐在后排、看起来过分沉静的男生。他记得这个学生,叫林长青,h省的状元,报到时给他留下过印象。
“这位同学,你有思路了?”周教授的声音带着探究。
“是的,教授。”林长青站起身,声音清晰,没有丝毫紧张。他没有看草稿纸,目光平静地迎向周教授审视的眼神。
他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先从题目设定的理想化条件入手,剖析了其背后隐藏的物理图景,指出了常规解法可能陷入的思维定式陷阱。然后,他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最小原理和对称性分析的简洁解法,步骤清晰,逻辑严密,直达核心,巧妙地绕开了复杂的计算。
这已经让周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解法虽未超纲,但思路之刁钻、对物理本质把握之精准,绝非普通大一新生所能及。
然而,林长青的话并未停止。在简要阐述完第一种解法后,他顿了顿,继续用平稳的语调说道:
“此外,如果我们跳出经典框架,尝试从量子的角度思考,将系统中的约束条件视为某种‘准量子化’的边界,可以引入一个非常简单的波函数模型进行定性分析,虽然无法精确求解,但能更直观地解释题目中出现的某些‘奇异’行为趋势。”
他简要描述了这一思路,虽然涉及的概念略显超前,但其物理图像清晰,逻辑自洽。
“更进一步,”他的声音依旧不高,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每个人心中激起波澜,“这道题所揭示的,其实是宏观连续性与微观离散性在特定尺度下的交界现象。它或许可以引申出关于‘经典-量子过渡’领域两种可能的理论探索方向,比如……”
他提到了两个目前尚处于前沿探讨阶段的理论名词,虽然只是点到即止,没有深入,但其展现出的视野和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让整个教室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这家伙……还是大一新生吗?他不仅解出了题,还用了两种方法,甚至开始引申到理论物理的前沿去了?
周教授脸上的随意和考验之色早已消失无踪。他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眼睛灼灼发亮,紧紧盯着林长青,仿佛发现了什么稀世珍宝。他执教多年,见过天才,但如此年轻就具备这般深刻物理直觉和广阔视野的学生,实属罕见。
教室里落针可闻,只有林长青清晰平和的声音仿佛还在回荡。
周教授深吸一口气,用力扶了扶眼镜,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震动:
“你叫什么名字?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这道课堂上的“惊雷”,不仅震惊了在场的所有同学,更惊动了一位足以影响他未来学术道路的关键人物。林长青知道,他等待的接触顶尖学术圈层的机会,或许就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到来了。
喜欢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