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寒意比往年来得更急些,江南的风裹着湿冷的水汽,刮过军营的校场,卷起地上的枯草碎屑,打在扎着红缨的枪杆上,发出细碎的声响。谢浩楠一身玄色劲装,腰佩长剑,靴底碾过结着薄霜的校场地面,身后跟着几名亲卫,往操练场走去。
这是他时隔三月再次巡营。上次来时尚是秋高气爽,营中还透着几分松散,如今虽经整顿,可刚走近操练场,他眉头便不自觉地拧了起来。场中二十余名士兵正操练长枪,可动作却拖沓得很——有人握着枪杆的手松松垮垮,枪尖晃悠悠地跟不上节奏;有人脚步虚浮,转体时险些栽倒;更有两个年轻士兵,趁着队官转身的间隙,偷偷凑在一起咬耳朵,嘴角还挂着嬉闹的笑意。
“将军,您别生气。”身旁的副将陆峥连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解释,“这些士兵多半是本地征召来的农户,家里都有几亩薄田,入冬前总惦记着家里的收成,心思难免活络。”他说着叹了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箭囊,“属下也训过几次,可他们嘴上应着,转头还是老样子。”
谢浩楠没说话,目光扫过那些散漫的身影,指尖按在剑柄上,指腹感受到剑鞘冰凉的纹路。他自小在军营长大,父亲谢承业曾告诉他,军人的脊梁是靠操练磨出来的,若是连日常操练都敷衍,真到了战场上,便是拿命去填。“集合!”他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穿透了校场的风声。
队官闻言一惊,连忙吹响了哨子。士兵们慌慌张张地停下动作,匆匆列队,站得歪歪扭扭,还有人偷偷拍打着身上的尘土。谢浩楠走上前方的高台,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台下的士兵,原本还带着窃窃私语的校场,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刮过旗帜的哗啦声。
“你们来军营,是为了什么?”他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冷意,“是为了混口饭吃,还是为了保家卫国?”台下的士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应声。谢浩楠见状,语气更重了几分:“江南虽久无战事,可北边有鞑靼窥伺,东南沿海还有倭寇作乱,若哪日战火烧到家门口,你们这副松垮模样,能护得住自己,护得住家人吗?”
士兵们的头渐渐低了下去,方才还嬉闹的两个年轻士兵,脸颊涨得通红。谢浩楠见状,放缓了语气,却依旧掷地有声:“从今日起,军营实行新的操练制度。”他抬手示意亲卫展开早已拟定好的章程,逐条宣读:
1. 每日卯时初刻集结,辰时到午时进行体能与兵器操练,不得迟到早退;
2. 午时休整后,未时起学习兵法布阵,由副将亲自授课;
3. 每月进行考核,表现优秀者赏银十两,另记功一次,优先提拔;
4. 若有偷懒懈怠、无故缺勤者,第一次罚俸半月,第二次杖责二十,情节严重者直接逐出军营。
“将军,这……”陆峥连忙上前,凑到谢浩楠身边低声劝阻,“这般严格的制度,怕是会引起士兵不满,万一有人闹事……”
谢浩楠转头看他,眼神坚定:“严师才能出高徒,严纪才能练出强兵。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就能少流一滴血。”他拍了拍陆峥的肩膀,“你放心,制度推行,我会亲自监督,绝不会让士兵寒心。”
接下来的几日,谢浩楠果然兑现了承诺。每日天还未亮,他便已站在校场中央,一身劲装被晨露打湿,却依旧身姿挺拔。卯时一到,他亲自吹响集结哨,看着士兵们列队、热身,若有动作不标准的,便上前手把手纠正。见有人握枪姿势不对,他便握住对方的手腕,调整发力的角度,讲解如何用腰力带动臂力;见有人马术生疏,他便翻身上马,示范如何在奔跑中稳定身形,拉弓射箭。
有个叫王小二的士兵,自幼体弱,体能考核总是垫底,几次操练下来便气喘吁吁,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谢浩楠没有斥责,只是蹲下身,递给她一壶水:“我十五岁刚入军营时,比你还不如,拉弓连半盏茶的功夫都撑不住。”他指着自己手臂上的旧疤,“后来每日早起半个时辰练臂力,夜里再扎一个时辰马步,半年后,便能拉开三石弓。”王小二看着将军手臂上深浅不一的伤痕,眼眶一热,猛地站起身:“将军,我也能练!”
陆峥看在眼里,心中越发敬佩。起初他还担心制度太严,可看到谢浩楠亲力亲为,士兵们虽累,却渐渐少了往日的散漫,脸上多了几分坚毅,他也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连夜制定详细的操练计划,将士兵按体能和特长分成小队,针对性训练;还查阅军中旧档,整理出适合江南地形的步兵阵法,每日午后在沙盘上讲解推演。
这日操练结束,夕阳把校场的影子拉得很长。谢浩楠和陆峥并肩走进营帐,亲兵端上两碗热茶。陆峥捧着茶盏,指尖氤氲着热气,忽然开口:“将军,其实属下之前在北方参军时,学过一套‘雁翎阵’,若是能在咱们江南军营推广,定能提高战斗力。”
谢浩楠眼睛一亮,放下茶盏:“哦?快说说。”
陆峥当即起身,从案上取过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阵法图。“这‘雁翎阵’以骑兵为主,分为‘头雁’‘两翼’‘尾雁’四部分。”他指着图中前端的小圈,“‘头雁’由精锐骑兵组成,负责冲破敌军阵型;‘两翼’骑兵迂回包抄,切断敌军退路;‘尾雁’则留下少量兵力,防备后方突袭。”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北方多平原,这套阵法能发挥骑兵优势,咱们江南多水网,虽不能照搬,但可以调整阵型,把骑兵换成轻装步兵,利用河道和稻田做掩护,照样能出其不意。”
谢浩楠俯身看着地上的阵图,手指沿着线条移动,时不时点头:“你这个想法好!江南水网密布,敌军若来犯,多半会沿着河道推进,咱们正好可以用调整后的‘雁翎阵’,在河道两岸设伏,出其不意地夹击。”他指着阵图两侧:“这里可以多安排弓箭手,等敌军进入包围圈,先放箭打乱阵型,再让‘头雁’小队冲锋。”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阵法细节聊到兵器改良,从士兵训练聊到粮草筹备。陆峥说起在北方参军时,曾跟着老将军抗击鞑靼,如何在冰天雪地里潜伏三日,最终突袭敌军粮草营;谢浩楠则谈起岳父周显当年在雁门关抗击外族的经历,如何利用优势,快速调动兵力,截断敌兵退路。营帐里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专注的脸庞,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色已彻底暗了下来。
“陆峥,你是个有才能的人。”谢浩楠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真诚,“之前我只当你是经验丰富的副将,今日一聊,才知你在军事上有这么多独到的见解。”他站起身,目光郑重,“往后军营的操练和阵法训练,就全权交给你负责。我相信你能把这支队伍练出模样。”
陆峥猛地站起身,双手抱拳,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多谢将军信任!属下定不辱使命,定将将士们练得个个能征善战!”这些年他虽有一身军事本领,却始终未得重用,今日谢浩楠的信任,让他积压多年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
谢浩楠看着他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意。他知道,整顿江南军营绝非易事,光靠自己一人的力量远远不够。陆峥熟悉军务,又有实战经验,正是他最需要的助力。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默契与坚定。他们虽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却有着同样的抱负:练出一支强兵,护江南百姓安宁。
夜色渐深,军营里传来士兵们均匀的呼吸声,白日操练的疲惫,让他们睡得格外沉。谢浩楠站在营帐门口,望着校场上整齐排列的长枪和战马,指尖再次按上剑柄。他知道,眼下的严格训练,看似辛苦,却是为了将来。江南水患频发,需有强兵参与抗洪救灾,守护百姓家园;东南沿海倭寇蠢蠢欲动,更需一支招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随时准备奔赴疆场。
风依旧冷,可他心中却燃起一团火。有他和陆峥并肩,有这群日渐成长的士兵,这支江南军营,终将成为一把守护一方的利剑。
喜欢被偷的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被偷的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