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峪一役,大火烧了半夜,缴获的物资和胜利的消息却如同春风,迅速吹遍了南满部队的临时营地。尤其是杨立民支队,战士们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振奋和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
“瞧见没?‘雪狼’那帮人,干活真叫一个利索!”
“那爆破,梆梆两下,鬼子的……呸,国民党那乌龟壳就开了瓢!”
“还有那枪法,黑灯瞎火的,说打左眼不打右眼!”
羡慕之余,更多是渴望。几个胆子大的班长,干脆凑到杨立民跟前:“支队长,咱能不能……跟‘雪狼’的同志们学两手?”
这想法与南满前指首长的考虑不谋而合。指挥部很快正式向林锋提出请求,希望“雪狼”团能抽调骨干,为南满部队,特别是杨立民支队这样的前沿主力,开设一个短期的特种作战技能培训班,不求精深,但求掌握一些实用的渗透、侦察、爆破和精准射击技巧,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封锁和清剿。
林锋对此欣然应允。“雪狼”的经验若只局限于自身,意义终究有限。将火种播撒出去,形成燎原之势,才是总部首长和“启明星”老吴对他更深层次的期望。
培训班就在营地旁的一片相对隐蔽的林间空地上开办了。没有桌椅,没有黑板,大地为席,树枝作笔。
教官阵容堪称豪华:林锋亲自讲授战术思想与小组协同;“夜莺”负责侦察与渗透技巧;水生和赵小川示范狙击要领与伪装;周大海则带着突击骨干,演练近距离突击与cqb基础;胡老疙瘩更是将他那手“看家”的土法爆破和诡雷设置,毫无保留地拿了出来。
第一批学员是杨立民亲自挑选的支队骨干和机灵的班排长。起初,这些习惯了游击战法、崇尚个人勇猛的老兵们,对“雪狼”那套强调纪律、规范和细节的流程颇有些不适应。
“潜行就潜行,为啥连呼吸节奏都要管?”一个脸上带疤的排长私下嘀咕。
“布置个炸药,算好分量不就行了?还非得画图、测量,忒麻烦!”另一个爆破手出身的班长也觉得束缚。
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尤其是当“夜莺”演示如何利用风声和阴影完美避开假设敌的巡逻,当水生在一百五十米外一枪打灭只有豆大的香头,当胡老疙瘩用极少量炸药精准炸开一道铁门而门框不倒时……质疑声渐渐变成了惊叹和信服。
“服了!真服了!”那个脸上带疤的排长在一次夜间渗透演练后,抹着汗对周大海心服口服,“以前觉得猛打猛冲就是好汉,现在才知道,脑子比膀子更重要!”
周大海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这就对了!咱们团长常说,当兵不是光不怕死就行,得想着怎么让敌人死,咱们活!”
教学的过程,也并非单向的输出。南满的战士们长期在敌后周旋,对本地地形、民情、乃至敌人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他们分享的利用山洞暗道转移、借助民俗节日掩护、识别当地特有植被水源等经验,也让“夜莺”、水生等“雪狼”骨干受益匪浅,对在南满这片陌生土地上行动有了更深的体会。
“原来这片林子的老猎户有自己认路的暗记,这个太有用了!”“夜莺”仔细记录着一位老游击队员的讲述。
“他们分辨土匪和国民党散兵的法子,很实在。”水生也难得地表示赞同。
林间空地上,不再是简单的教官与学员,而是变成了一个经验与智慧激烈碰撞、相互启迪的熔炉。北满带来的系统战术与南满积累的灵动经验,在这里交汇、融合。
看着那些南满战士眼中逐渐燃起的、对更高效战斗方式的渴求和自信,林锋知道,“星火”已经播下。或许短期内无法立刻培养出另一支“雪狼”,但只要这些种子在,在未来的某一天,必能在南满这片艰苦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战火之花。
教学相长,共同砥砺。这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两支血脉相连的队伍,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成长。
喜欢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1945:从狼牙到黎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