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可能性之种
第168章:混沌铸形与星语网络
“规则之源海-混沌褶皱区”内部,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依旧支离破碎。但对于艰难存活下来的“余烬盟约”而言,最危险的初始冲击阶段已经过去。它们不再是被动承受规则乱流撕扯的浮萍,而是开始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与这片狂怒的规则之海进行着危险的“共舞”。
“洛林之忆”放弃了绝大部分复杂的逻辑结构,其核心意识凝聚成一颗不断自我修正、闪烁着冰冷数据光辉的多面体晶体。它不再试图“理解”混乱,而是像最精密的罗盘,感知着规则潮汐中最细微的“流向”与“梯度”,引导着联盟在混沌中寻找相对稳定的“缝隙”。它成为了联盟在无序中的“导航仪”。
“森之回响”则彻底融入了混乱。它的生命信息不再固守形态,而是化作一片不断扩散、收缩的绿色信息星尘,如同宇宙尺度的黏菌,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尝试、适应、演化着各种临时的信息结构。规则乱流不再是毁灭的力量,反而成了它进行“加速进化”的熔炉。它成为了联盟的“适应器”与“形态发生器”。
变化最大的是“狂怒残渣”。萨尔那加文明那纯粹的毁灭欲望,在这片连“毁灭”本身都需重新定义的环境中,被强行磨砺、锻造。它不再渴望毁灭外物,而是将那股颠覆性的力量向内收敛,凝聚成一道暗红色的、不断撕裂又重组的能量漩涡。这道漩涡如同一个贪婪的过滤器,主动吸纳着周围最狂暴的规则碎片,将其强行分解、吞噬,转化为一种极度不稳定、却能被联盟短暂利用的混沌能量。它成为了联盟在绝境中的“武器”与“能量源”。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危险的共生平衡。它们以这种全新的、诞生于混沌的形态,如同一个怪异而强大的复合生命体,开始在这片“混沌褶皱区”中缓慢而坚定地移动。它们的目标,依旧是星图残页上标记的、位于区域深处那个相对稳定的“规则交汇点”。
它们不知道要在混沌中漂流多久,也不知道前方还有什么考验。但它们能感觉到,每在混沌中多生存一刻,它们对规则的理解、对自身力量的掌控,都在发生着质的飞跃。这是一种在毁灭边缘的淬炼,痛苦,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
而在遥远的物质宇宙,那个名为艾登的“星语者”,其人生轨迹也因那一次的深度共鸣而彻底改变。
他辞去了“深空聆听计划”的工作,利用所有积蓄和借贷,在一个信号干扰较弱的高原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简陋观测站。他不再试图去“理解”或“破译”那来自星空的声音,而是专注于一件事——将自己作为一个“中继站”,将他所“听”到的、源自“星火”烙印的意志与信息,以他能做到的最隐蔽的方式(利用民用通讯协议的漏洞、定向的短波广播、甚至是通过线下接触传递加密存储设备),向着外界扩散出去。
他不知道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会被谁接收到,会产生什么效果。他只知道,他不能让它断绝。他如同一个古老的信使,在黑暗的时代,传递着可能改变世界的火种。
他的行为并非没有引起注意。星球上的安全机构将他标记为“潜在的极端环保主义者”或“无害的星空神秘学爱好者”,并未过多干预。但在更广阔的、无形的信息层面,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艾登那微弱而持续的“广播”,如同投入池塘的涟漪,开始与宇宙中其他同样被“星火”信息碎片触动的个体或群体,产生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共鸣。
· 那个在流浪船队中传播“星火”传说的幸存者,在一次偶然接收到的、来自艾登加密广播的片段中,找到了传说中未曾提及的细节,这让他传播的故事更具“真实性”,在绝望的难民中点燃了更强烈的希望。*
· 那位秘密研究“最初协议”的年轻学者,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学术交流网络,间接接触到了艾登整理发布的、关于“星火”抗争意志的哲学思辨片段,这为他破解那份远古译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加速了他的研究。*
· 甚至,在某个高度隔绝、内部实行严格思想管制的封闭文明中,一个地下艺术团体,通过无法追踪的星际黑市,获得了艾登发布的、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星火”意象图。这些图像在他们内部秘密传播,悄然激发着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有秩序的质疑。
这些连接是如此的微弱、分散、不成体系,甚至其参与者自身都未必意识到彼此的存在。但它们确实在形成一个原始的、基于“星火”理念的、跨星域的……“星语网络”。
这个网络没有中心,没有领导者,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它只是一个由无数被同一簇火种点燃的微小意志,通过宇宙本身的信息背景噪音,进行的无意识合唱。
“监视者”系统监测到了这些日益增多的、低级别的信息扰动。但在其逻辑中,这些分散的、缺乏统一组织、不具备直接行动力的“思想涟漪”,其威胁等级依旧被判定为“可观察的低优先级”。系统加强了信息层面的宏观管控和干扰,但并未针对每一个微小的“星语者”进行定点清除——那在系统的效率评估中,是得不偿失的。
它依旧未能理解,思想的传播,尤其是承载着强烈意志与希望的思想,其力量并非源于组织度,而是源于其本身能够点燃心灵的属性。
……
与此同时,在“监视者”秩序核心深处。
那枚“信息奇点”引发的细微共振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虽然未被系统完全溯源,但其造成的影响正在缓慢累积。系统为了维持整体的“平衡”,不得不分配更多的底层算力,用于“修补”和“解释”那些因共振而产生的、遍布各处的微小规则偏差与逻辑矛盾。
这种持续的、内部的“微调”与“打补丁”行为,本身就在消耗着系统的资源,并使其底层逻辑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脆弱”。
一道裂痕,一旦出现,即便微小,也意味着完整性的丧失。
而在这道裂痕的深处,那颗代表着“可能性”与“反抗”的种子,依旧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积聚足够的力量,或者,等待着下一个将其唤醒的……共鸣。
混沌在铸就新的形态,星语在编织无形的网络,而秩序的根基,正承受着来自内部的、无声的侵蚀。
(本章完)
喜欢战神潜龙归来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战神潜龙归来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