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衙署的后堂书房内,烛火摇曳。苏文放下手中的朱笔,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案头上,堆放着厚厚的卷宗和刚绘制完成的水利工程草图。窗外,传来打更人悠长的梆子声,已是三更时分。
“大人,您该歇息了。”老管家苏福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走进来,看着年轻知县眼下的青黑,心疼地劝道,“水利工程虽要紧,可您的身子更是根本啊。”
苏文抬起头,露出一张虽年轻却已颇具威仪的脸庞,他接过羹碗,温和一笑:“福伯,不妨事。眼看春耕在即,这水渠若能赶在雨季前疏通加固,下游那几千亩望天田今年就能变成水浇地,多收的粮食,能活多少人命。”
他舀了一勺羹送入口中,目光却仍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那上面,用朱笔清晰地标注着计划修缮的沟渠、塘坝,与三年前他刚上任时看到的破败水利图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说起来,”苏文像是想起什么,看向苏福,“前日阿姐托人送来的那批药材和书籍,可都安置妥当了?”
“大人放心,药材已按大小姐的吩咐,大部分移交给了惠民药局,剩下一些金疮药和消炎粉,按您的意思,分发给了负责开凿石渠、容易受伤的民夫队。书籍都放在西厢书房了,其中还有几本大小姐亲笔注释的《齐民要术》和《伤寒杂病论》。”苏福恭敬回道。
苏文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暖意。阿姐虽远在京城,却始终记挂着他,这些书籍和药品,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那几本注释过的农书和医书,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阿姐总是这般周到。”他轻声道,随即收敛心神,“明日巡视察看新义学的选址,都安排好了吗?”
“都已安排妥当。只是……王县丞那边,似乎对大人您坚持要将义学建在城西平民聚居之处,而非城东富户区,颇有些微词。”苏福迟疑了一下,还是据实以告。
苏文神色不变,只是眼神微冷:“教化之功,岂分东西南北?城东富户自有家学,城西百姓的子弟却无书可读。此事我意已决,不必再议。”
次日清晨,苏文并未乘坐官轿,只带了两个随从,骑马前往城西。沿途,正在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的民夫们见到他,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打着招呼。
“县尊大人早!”
“大人,您又来查看工程了!”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河工更是挤到前面,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道:“大人,按您这新法子垒的石堤,可比往年结实多了!今年夏天,咱们下游的村子总算能睡个安稳觉喽!”
苏文勒住马,笑着回应:“老丈辛苦了。工程质量关乎大家身家性命,万万马虎不得。若有问题,随时可到县衙寻我。”
“晓得嘞!大人是真心为俺们老百姓办事的好官!”老河工声音洪亮,引得周围一片附和。
来到城西预定的义学选址,这是一处废弃的旧祠堂,周围是低矮的民房。几个附近的居民早已闻讯赶来,惴惴不安地看着知县大人。
苏文下马,仔细查看了祠堂的结构和周遭环境,对陪同的里正和几位乡老说道:“此地甚好,地方宽敞,稍加修葺,便可用作学堂。届时,附近适龄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前来蒙学,束修全免。”
一位衣衫打着补丁的老妇人不敢相信地颤声问道:“大人……您说的是真的?俺家那孙子,真的……真的也能上学念书,不要钱?”
“自然是真的。”苏文语气肯定,他看着周围那些眼中骤然燃起希望的贫苦百姓,声音清朗,“圣人云,‘有教无类’。读书明理,是每个孩子应有的机会。本官在此承诺,只要我苏文在青川一日,这义学便一日不收贫寒子弟一分钱。”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激动的议论声,那老妇人更是直接拉着小孙子就要下跪磕头,被苏文急忙拦住。
“使不得,老人家,此乃本官分内之事。”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绸衫、面色不豫的中年人挤了过来,正是县丞王茂。
“大人,”王茂拱了拱手,语气带着几分不认同,“将义学设于此地,是否欠妥?此地人员混杂,恐扰了学子清静。且修缮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县库……”
苏文抬手打断了他,目光扫过周围殷切的百姓,又定定看向王县丞,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王县丞,清静与否,在于管理,不在选址。至于开销,”他指了指那些面露期待的民众,“你看看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的孩子有书读,将来或许就能多一个明理的秀才,多一个能写会算的账房,甚至多一个如你这般能为朝廷效力的栋梁!这笔开销,是投资于青川的未来,是本官认为最值得的花费!”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况且,我与家人在逃荒路上,曾亲眼见过太多因无知而导致的悲剧。如今既为一县父母,力所能及之内,绝不能再让治下子民因贫失学!”
王县丞被这番话噎住,看着周围百姓对苏文那毫不掩饰的信赖与感激,终究是把更多反对的话咽了回去,讪讪地退到一边。
视察完义学选址,苏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城外的屯田区。这里原本是抛荒的盐碱地,在他的主导下,借鉴了桃源村改良土壤的经验,开挖排水沟,引水洗盐,试种耐瘠作物,如今已初见成效。
田埂上,几个老农正围着一种新式的、由苏工绘图指导打造的轻便犁具啧啧称奇。
“这犁好用!比咱以前那个省力多了!”
“是啊,翻地还深!听说也是县尊大人从他老家弄来的法子?”
“苏大人真是咱们青川的福星啊!自他来了,修水利、减杂税、发新农具,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苏文没有上前打扰,只是远远看着,嘴角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他想起离开桃源村赴任时,阿姐对他的嘱托:“不忘初心,为民做主。”
夕阳西下,苏文踏上归途。经过县衙门口的鸣冤鼓时,他注意到鼓旁不知被谁悄悄放了一小篮还带着露水的野山莓,下面压着一张歪歪扭扭写着“谢青天老爷”的纸条。
随从想要拿起,苏文却摆了摆手。
“留着吧。”他轻声道,目光扫过渐渐笼罩在暮色中的青川县城,万家灯火,炊烟袅袅。
“福伯,明日将阿姐送来的那几本农书注释,多抄录几份,分发到各乡里正手中,务必让他们宣讲给农户知晓。”
“是,大人。”
喜欢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桃源五福逃荒路上我家全是大佬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