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首页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搬空国库:带着小姨子去戍边扛着AK闯大明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贰臣带着农场混异界奥特格斗传说风入邺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谍海孤雁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8章 调研赋税定对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晨雾尚未散尽,沈砚秋已带着两名贴身衙役,踏上了米脂县西乡的土路。马蹄踏过干裂的田埂,扬起细细的尘土。路旁的村落,土坯房低矮破败,偶有面黄肌瘦的农户蹲在门口,用混浊的眼睛麻木地看着这一行官服人员经过。空气中弥漫着柴火和牲口粪便的气味,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绝望。

这是他自那日“释放家丁”后,第一次大规模地离开县衙,深入乡村。王府管家赵德福那边暂时没了动静,知府的书信威慑似乎也告一段落。但沈砚秋知道,这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他不能坐等巡按御史,更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王书吏那条隐秘的查粮线上。他需要更全面地了解米脂,找到更多可以撬动僵局的支点。而赋税,这个关乎县衙命脉、也直接压在农户头上的巨石,无疑是他当前最能名正言顺插手,也最能触及地方势力根本的领域。

“老丈,今年收成如何?县里的赋税,缴得可还顺利?”沈砚秋在一个名为李家坳的村子口停下,下马走向一位正在艰难地劈着柴火的老农。那老农看起来年过六旬,背脊佝偻,手上的老茧厚得惊人。

老农见到官老爷,本能地想要跪下,被沈砚秋伸手扶住。他惶恐地搓着手,嗫嚅道:“回…回青天大老爷的话,今年…今年地里的收成,还不够交粮的…”

“哦?”沈砚秋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视线与老农平齐,语气温和,“我记得朝廷正税是有定数的,即便收成不好,也不至于全缴了吧?”

旁边一个胆大些的中年农户凑过来,忍不住插嘴道:“大人您是不晓得!正税是没多少,可架不住这名目多啊!‘火耗’就要加收五成,还有什么‘脚耗’、‘鼠耗’、‘淋尖踢斛’的损耗,林林总总加起来,一石粮到了官仓,我们要缴一石五六斗!这还不算,‘鞋袜钱’、‘笔墨钱’、‘修仓钱’…这些杂七杂八的,哪一样不要钱?”

“是啊是啊,”又一个农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诉苦,“家里壮丁还要服徭役,不去就得交‘代役银’!地里刨食哪来那么多银钱?只能把口粮卖了,或者…或者向王老爷家借印子钱…”

“王老爷?”沈砚秋目光一凝,“哪个王老爷?”

“就是西乡的王大户,王有财老爷。”老农低声道,“他家和…和王府的赵管家走得近,家里田多,我们好多人的田,其实…其实早就典给他家了,只是还挂在我们名下种着,每年缴租子比缴税还重…”

沈砚秋心中了然。这就是“诡寄田粮”,乡绅利用权势,将农户的土地以典当、投献等形式纳入自己名下,或挂在王府这类享有赋税特权的地方,实际控制土地和收益,却逃避了大部分赋税,而沉重的税负则转嫁到那些失去土地或仅有少量薄田的农户头上。

他让衙役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仔细记录下这些农户所说的每一项苛捐杂税的名目、大致数额,以及他们提及的与王有财、赵德福相关的信息。他没有表明要立刻做什么,只是静静地听,认真地记。

随后几天,沈砚秋又走访了县内另外几个方向,情况大同小异。越是靠近水源、土地相对肥沃的地方,土地兼并和“诡寄”的现象就越严重。乡绅们通过种种手段隐匿田产,导致县衙账面上应收的田赋连年短缺,而为了完成上面的考成,官府就只能不断加重对那些还有名在册的“小户”的盘剥,形成恶性循环。

在一处破败的土地庙里,沈砚秋借着摇曳的油灯光芒,将连日来走访的记录整理汇总。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税目、数据以及关联的人名。他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记录,脑海中现代税收知识的框架与眼前明末地方税收的乱象不断碰撞、融合。

“火耗”本是弥补粮食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却被层层加码,成了官员胥吏中饱私囊的重要手段;各种“羡余”、“杂派”更是巧立名目,毫无规范可言;“诡寄田粮”则直接侵蚀了国家的税基。这不仅仅是贪腐问题,更是一套畸形的、不可持续的财政体系。

夜深人静时,沈砚秋独自在县衙书房内,铺开一张新的宣纸。他提起笔,沉吟片刻,开始落墨。

首先,是“清丈田亩,核实丁口”。这是基础,必须弄清楚米脂县到底有多少实际耕种的土地,多少需要承担赋税的人丁。这一点,可以借助王书吏之前整理的那些旧账册和农户诉状作为突破口,先从矛盾最突出、证据相对清晰的区域开始试点清丈。

其次,“定火耗,禁羡余”。他计划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火耗”附加比例,明令公示,严禁各级胥吏擅自加征。同时,将所有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苛捐杂税,如“鞋袜钱”等,一律废除。

再次,“严查诡寄,均平赋役”。这是最难,也最关键的一步。需要顶着乡绅甚至王府的压力,将那些被隐匿、被“寄挂”的土地清理出来,重新纳入征税范围。同时,改革徭役征收方式,尝试推行“一条鞭法”的简化版,将部分徭役折银征收,减少对农户的直接役使。

他写得很快,思路清晰。这些措施融合了他对明代“一条鞭法”得失的理解,以及现代税收公平、效率的原则,虽然只是初步构想,但方向明确,直指米脂赋税混乱的核心。

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将这份《米脂县赋税厘革疏议》小心卷起。这并非正式的公文,而是他理清思路、准备后续行动的纲领。

第二天,他将王书吏唤来。

“王先生,这是我这几天琢磨的关于赋税的一些想法,你看看。”沈砚秋将卷轴递过去,“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先摸清米脂真实的‘家底’。你根据县衙现有的档案,特别是十年内的旧册,再结合我们这次走访的情况,核算一下,按照朝廷正税额度,米脂县理论上每年应征收的田赋、丁银总额是多少?再对比一下近三年来,县衙实际入库的数额,看看缺口有多大。”

王书吏展开卷轴,越看神色越是凝重,眼中也渐渐放出光来。“大人…您这章程,若真能推行,实乃米脂百姓之福啊!只是…”他兴奋之余,又不无担忧,“清丈田亩,严查诡寄,这…这触动的是所有乡绅,乃至王府的利益,恐怕…”

“我知道。”沈砚秋平静地点点头,“所以要先核算清楚。有了确切的数据,我们才能知道缺口到底有多大,才能知道那些乡绅、还有王府,到底通过这种方式,逃避了多少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这就是我们将来和他们谈判,或者…斗争的底气。”

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我们现在明面上不再与赵德福硬碰,转而梳理赋税,在那些人看来,或许是退缩,或许是转移目标。他们或许会观望,或许会阻挠,但绝不会想到,我们真正要动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王书吏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将卷轴收好。“老夫明白了。核算账目之事,交给老夫。只是这需要时间,而且…县衙里能完全信任、并且精通算学的人手,实在不多。”

“无妨,仔细为上,稳妥第一。”沈砚秋叮嘱道,“此事机密,除你之外,暂不宜让更多人知晓详情。”

王书吏领命而去。书房内恢复了寂静,沈砚秋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他自己拟定的《疏议》上。赋税改革是一条比直接查抄贪腐更艰难、更漫长的路,因为它触及的是整个利益格局。但这也是扎根地方,真正掌握实权,为民请命的必经之路。

他想起巡按御史回信中那句“暗中收集”,想起王书吏正在秘密进行的赈灾粮调查。明线与暗线,整顿吏治与厘清财政,这几条线必须齐头并进。而赋税这条明线,一旦开始推动,必然会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怎样的涟漪,引来何种的反扑?那些依靠旧有规则吸血的乡绅们,绝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被触动。他仿佛已经能看到,前方隐约浮现的,更为错综复杂的战局。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生子当如孙仲谋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一品侍卫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仙农宗诸天无限基地亲亲总裁,先上后爱十龙夺嫡皇道我靠穿书拯救世界肌肉影帝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和离后王爷真香了气御千年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我的神通有技术雾都侦探
经典收藏染谷君的异常浪子列国历险记司马老贼春秋发明家帝国联盟凤霸天下女皇威武贤王传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绝对荣誉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极品妖孽兵王歃血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枌榆草木长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
最近更新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天下一帝秦始皇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我,交州土皇帝!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骏驰青霄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石器革命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杨凌传之逆袭家主成语大搞笑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