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首页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我在长安开商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将军好凶猛邪王追妻紫鸾记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去大明扶贫骗了康熙我的姑父叫朱棣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9章 乡绅阻挠初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人,西乡的王有财王老爷,还有南乡的几位乡老,托下官给大人带个话。”

李主簿垂手站在书房下首,脸上堆着惯常那种恭敬中带着几分疏离的笑。窗外天色有些阴沉,映得他半张脸埋在阴影里,话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敲在沈砚秋耳中。

沈砚秋正在翻阅王书吏初步核算出的赋税差额草稿,闻言笔尖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示意他继续。心中却是一凛,来了。比他预想的还要快些。他这边关于赋税改革的章程才刚刚在县衙内部小范围议过,连正式公文都未曾下发,风声却已经透了出去。

李主簿微微躬身,语气愈发显得恳切:“几位乡老都说,沈大人您心系百姓,欲行改革,他们是万分钦佩的。只是…”他顿了顿,抬眼飞快地瞟了一下沈砚秋的脸色,才接着道,“只是这‘废苛捐、查诡寄’,牵涉实在太广。咱们米脂地瘠民贫,各家乡绅大户,平日里维系体面,周济乡里,开销也大,全靠着些祖上留下的规矩,方能勉强支撑。若骤然将这些都革除了,又严查田亩归属,只怕…只怕大家心里惶恐,今年这秋粮的征收,就…就难免要迟缓些了。他们让下官转告大人,还请大人体恤下情,三思而后行。”

话说得委婉,甚至带着几分“为民请命”的姿态,可内里的威胁,却像淬了冰的针,直刺过来。迟缓些?只怕不是迟缓,是联合起来,抗缴不交!若真如此,县衙立刻就会陷入无钱无粮的窘境,莫说推行改革,连正常运转、支付胥吏俸禄、维持基本治安都将成问题。这是直截了当地掐他的脖子。

沈砚秋缓缓放下笔,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李主簿身上:“哦?依李主簿看,几位乡老所言,可在理?”

李主簿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干笑两声:“这个…下官人微言轻,不敢妄断。只是觉得,乡绅乃地方根基,若与之交恶,恐非为政之道。王老爷他们,也是担忧地方不稳,并非有意与大人为难。”

“并非有意为难?”沈砚秋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他们倒是懂得‘地方不稳’的道理。却不知,若农户因苛捐杂税、田产被夺而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那才是真正的地方不稳。”

李主簿脸色微变,忙道:“大人言重了,米脂民风淳朴,断不至如此…”

“但愿不至如此。”沈砚秋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你回去转告王有财他们,他们的‘担忧’,本官知道了。朝廷赋税,乃国之根本,征收自有法度章程。本官所为,不过是依律清理积弊,使该缴税者缴税,该得利者得利,公平而已。若有人觉得‘祖上规矩’比朝廷王法还大,那本官倒要问问,这米脂,究竟是大明的米脂,还是他王家的米脂?”

李主簿额角微微见汗,连声道:“不敢,不敢!大人息怒,下官一定将大人的意思带到。”

“不是本官的意思,是朝廷法度的意思。”沈砚秋纠正道,挥了挥手,“你去吧。”

李主如蒙大赦,躬身退了出去,脚步比来时匆忙了许多。

书房内恢复了寂静,只有炭盆里偶尔爆起的火星噼啪作响。沈砚秋盯着那跳跃的火光,眼神渐冷。王有财,西乡最大的地主,也是之前农户口中与赵德福往来密切之人。他的跳出来,绝不孤立。这试探性的威胁,背后必然站着更多观望的乡绅,甚至可能就有赵德福乃至知府的影子。他们想用断供来逼他妥协。

王书吏从书架后的阴影处转了出来,脸上带着忧色:“大人,他们果然动手了。这还只是开始,若真联合起来罢缴,县库撑不了几日。”

“他们怕的不是废除苛捐,那些杂税本就不入流。”沈砚秋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院子里在寒风中瑟缩的枯草,“他们真正怕的,是‘查诡寄’。一旦清丈田亩,他们隐匿土地、逃避正税的把戏就再也玩不下去了。这才是割他们的肉。”

“是啊,”王书吏叹道,“这些年,他们通过投献、典当、强占,不知将多少农户的田地划到自己或王府名下,只缴纳极少的钱粮,甚至分文不缴。县衙收不上税,就只能不断加重剩下那些散户的负担,恶性循环。大人您要动这块,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岂能甘心?”

“不甘心,那就拿出真凭实据来。”沈砚秋转过身,目光锐利,“王先生,你之前整理旧档,还有这次下乡走访,关于‘诡寄田粮’,可有什么具体的线索?尤其是这个王有财?”

王书吏精神一振,走到书案前,抽出一份他私下记录的册子:“有一些。根据十年前的老黄册对比,以及部分农户暗地里提供的线索,王有财名下至少有三百亩上等水田,是近五年通过‘典当’方式从农户手中得来,但典当契约极为苛刻,几乎等同于强卖,而且这些田地的赋税,依旧大部分挂在原农户名下,由原农户承担沉重的税赋,王有财只象征性给点租子,甚至不给。类似的情况,其他几个乡绅也多多少少都有。”

“契约呢?可有凭证?”

“部分农户手里还留着当初的典当契约副本,虽然不敢明着拿出来,但若大人需要,暗中收集,应当能拿到一些。还有,负责这些田亩过户的书吏,或许也知情。”王书吏沉吟道,“只是…这些人大多被乡绅们喂饱了,未必肯开口。”

“无妨。”沈砚秋走到书案前,重新铺开一张纸,“有线索就好。他们想用罢缴来威胁我,我就用这些‘诡寄’的证据反将他们一军。只要我们能拿出几桩实实在在的案例,证明他们不仅逃税,还盘剥农户,我看他们还敢不敢理直气壮地闹罢缴!到时候,就不是他们威胁县衙,而是县衙要追究他们历年逃税之罪了!”

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王有财”、“诡寄田亩”、“典当契约”等关键词,思路愈发清晰。对抗这些地头蛇,空谈大义无用,必须抓住他们的切实罪证,打中他们的七寸。

“王先生,联络那些手中握有证据,又对王有财等人心存怨恨的农户,务必谨慎隐秘,确保他们及其家人的安全。同时,想办法接触一两个可能知情的书吏,许以利害,看看能否撬开他们的嘴。”沈砚秋一边写一边吩咐,“我们要快,必须在他们真正联合起来罢缴之前,把刀子磨亮。”

“老夫明白。”王书吏郑重应下,看着沈砚秋沉着冷静的侧脸,心中那份担忧渐渐被一股决心取代。这位年轻的县尊,看似在王府的压力下暂退了一步,实则将目光投向了更根本、也更凶险的战场。与盘根错节的乡绅集团为敌,其凶险程度,未必低于直面王府管家。

“还有,”沈砚秋写完,放下笔,看向王书吏,“你之前提过,县内致仕的李之藻李御史,为人刚正,与徐光启徐大人有旧?”

“是,李老御史因不满官场腐败,多年前便辞官归隐,在城东居住,平日深居简出,但德高望重,本地一些正直的士绅对他颇为敬重。”

“好。”沈砚秋眼神微亮,“替我备一份拜帖,明日,我亲自去拜访李老先生。”

或许,这位隐退的御史,能成为他在米脂破局的又一个关键。只是,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大人,面对如今米脂这潭浑水,是否还愿意沾染?又会如何看待他这个看似莽撞冲撞的年轻后辈?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极品妖孽兵王小鲜肉从军记悍明将军不容易我的神通有技术生子当如孙仲谋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大清之祸害一键修炼在线变强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丹道仙途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神权之上猎谍九州我为王甜宠贴身辣妻
经典收藏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汉朝至上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春秋发明家老子就是要战争三国第一狠人绝色冷妃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三国之黄巾天下人在三国也修真帝国联盟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贤王传秦时韩公子
最近更新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白虎御唐:龙阙血鉴穿越当死侍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我长生不死愁啊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围棋少年,我在大明举重若轻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大明第一战神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短耳的兔子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txt下载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最新章节 - 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