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之血
同治十一年冬,天津港的海风裹挟着咸腥气息,吹拂着一位身着琉球官服的中年人。他便是琉球王国最后一批遣清使臣——林世功。
“林大人,海上风大,进舱歇息吧。”随从为他披上斗篷。
林世功遥望渐渐消失在视野外的琉球方向,眼中尽是忧色。三个月前,日本“琉球处分官”率兵闯入首里城,强行宣布“废琉置县”。尚泰王被软禁前,秘密召见林世功,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这个精通汉学的年轻官员身上。
“大清与琉球有五百余年恩义,必不会坐视不理。”
这句话,成了支撑林世功远渡重洋的全部信念。
抵达北京后,林世功立即前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红漆大门前,他整了整衣冠,将奏疏高举过顶。
“琉球国使臣林世功,恳请天朝主持公道!”
门房懒洋洋地打量着他:“诸位大人正在议事,等着吧。”
这一等便是三个时辰。直到日头西斜,才有个主事模样的官员出来,接过奏疏随手一翻:“如今朝廷多事之秋,尔等小邦之事,且容后再议。”
林世功急道:“日本强占琉球,乃是藐视天朝威严!”
那官员冷笑一声:“倭人船坚炮利,朝廷在台湾吃过亏的。为了尔等弹丸之地再启战端?回去吧。”
接连月余,林世功每日都在总理衙门前跪候。寒风刺骨,他的膝盖渐渐失去了知觉,但比这更冷的,是清廷官员日益明显的推诿与冷漠。
这日,他在驿馆整理故国文献,手指抚过《历代宝案》中明朝皇帝册封琉球王的诏书:
“尔琉球国远在海外,慕义来朝,朕甚嘉之...”
泪水模糊了字迹。五百年的朝贡往来,无数琉球子弟远渡重洋学习中华文化,如今却换不来一兵一卒的援助。
“林大人!”随从慌张闯入,“日本使团也到北京了!”
林世功心中一紧。果然,次日再往总理衙门,守卫直接拦住了他:“今日有贵客,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透过门缝,他看见几个身着西式礼服的日本人正与清廷官员谈笑风生,为首的日本公使递上一份文书:
“琉球乃日本内政,请贵国勿要干涉。”
清廷官员接过文书,竟还赔着笑脸:“自然,自然。”
林世功浑身冰凉。他想起离国前,尚泰王将随身玉佩解下相赠:“若事不可为,便以此换些盘缠,不必回来了。”
那时他还不懂这话中深意,此刻方才明白——王上早已料到结局。
冬雪初降时,林世功做了最后尝试。他连夜写下血书:
“琉球世列中国版图,今日本无端吞灭,臣等不忍祖宗基业毁于一旦,泣血上陈...”
黎明前的黑暗中,他独自走向总理衙门。雪花落在他的官帽上,像极了琉球海滩的白沙。
“五百年的情义,今日便要断绝么?”
他想起少年时在福州琉球馆学习汉诗,老师曾说:“忠义二字,重逾千斤。”
晨光微熹,守卫换班之际,林世功突然拔出短刀。
“琉球臣子林世功,以死明志!”
刀锋划过脖颈的瞬间,他仿佛看见了首里城盛开的樱花,听见了唐手师傅们的呼喝,闻到了母亲做的黑糖糕的香气。
鲜血染红了白雪,也染红了那块尚泰王所赠的玉佩。
消息传入紫禁城,慈禧太后正在用早膳。
“是个忠臣。”她放下银箸,“赏银二百两,厚葬了吧。”
太监领旨退下。殿外,日本公使正等候召见,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微笑。
远在琉球,尚泰王站在被改名为“冲绳县”的宫殿里,面朝西方跪下。
“世功,黄泉路上慢些走,等着王上。”
海风呜咽,仿佛在为这个消失的王国奏响最后的挽歌。
喜欢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