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物质的发现极大推动了科学进步。关于其提取过程,可追溯至公元8079年南极洲首次出现的异常现象:当时观测到一轮黑色月亮悬于南极洲上空,但经勘测发现该天体如同全息投影,仅在南极洲特定区域内可见。空中侦察显示该区域并无实体物质存在,且当探测器升至距地面米高度时,黑色月亮便会消失。外太空影像数据证实,南极洲上空并未被任何遮挡物覆盖,该现象呈现严格地域限制,其他大洲完全无法观测。
科学家在地表探索中发现,黑色月亮正下方存在半径30公里的圆形区域,边界处持续闪烁着白金色光芒,形似能量屏障。近距离观测显示区域内充满稀薄雾气,视线穿透五米后即被完全阻隔。所有进入的探测设备(包括金属器械、化学传感器及智能机器人)均立即失效,无法传输任何数据。试验中投放的生物样本(从昆虫到哺乳动物)及非生命体均完全消失,未留下任何物质残留。
突破性进展出现在人类活体实验中:当受试者进入光圈范围,外围光幕呈现动态演变——35公里外的监测设备显示,伴随生命体征波动,屏障颜色从白转黑,最终形成白金色交替闪烁的特殊频段。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返回者在脱离区域后,必须在倒计时结束前重新进入,否则将引发致命反应。拒绝返回的受试者会经历异常死亡过程:体表温度骤升至无法测量的高温,皮肤组织瞬间汽化,伴随四肢反关节扭曲,最终整个躯体在130秒内完全消散,仅检测到微量氧气。
南极洲禁区最颠覆性的发现,是人类活体实验意外获取的「血之立方体」。这种物质呈现绝对标准的1:1:1正立方体形态,其几何比例精准到原子级别,堪称自然界无法诞生的绝对工艺品。当立方体接触能量场时,表面会从漆黑渐变为暗红色,内部浮现类似血管脉络的光纹,故得名「血立方」。
研究证实,血立方能通过未知原理扭曲时空参数:
1. 引力波调制:置于飞船核心舱时,可生成半径3公里的类地球重力场,彻底解决长期太空航行中肌肉萎缩与骨质流失问题;
2. 光波坍缩:在特定频率电磁脉冲下,立方体可将光线压缩为超流体态,使光学计算机运算速度突破每秒10^28次;
3. 可控核聚变:其表面0.1微米厚的「红膜」能约束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而不产生中子辐射,推动能源革命;
4. 线性偏移补偿:通过量子纠缠效应,可修正星际航行中因参考系拖曳导致的时空坐标误差,使亚光速飞船定位精度达普朗克尺度。
基于此,地球联邦在火星轨道建成首个「环形城」——直径500公里的空心巨构体,其外壳材料因立方体诱导的分子重组,强度达到理论上的绝对刚体水平。更惊人的是,血立方似乎链接着未知维度能量库:一艘搭载千分之一光速引擎的科考船,仅靠0.125立方米的大小持续供能七年未衰减。
伦理困境与禁区体制化
由于仅成年人类能从黑月禁区带回血立方(实验显示未成年人进入后立方体会瞬间分解),联邦启动「普罗米修斯计划」:
? 在南极洲外围筑起300米高的铱钨合金墙,配备反物质湮灭炮与量子雷达,将禁区半径扩展至60公里;
? 实施「文明贡献值」选拔系统:公民通过基因优化度、智力测试及社会信用分参与抽签,中签者强制进入禁区;
? 建立「思维清洁协议」:返回者需在15秒内重新进入,否则体内植入的纳米蜂群会触发自毁程序,防止信息泄露。
尽管反伦理联盟揭露每月约12万人永久消失于禁区(死亡率99.7%),但联邦以「物种存续优先」法案压制抗议。秘密流出的脑波记录显示,部分幸存者描述黑月内部存在「银雾文明」的遗迹,暗示立方体可能是某种星际文明的测试工具。
文明的分岔点
当前太阳系内已部署超过1200枚血立方,支撑着包括木星轨道粒子对撞环、金星大气剥离站等巨型工程。但反常现象开始显现:
? 海王星探测站检测到立方体释放的t中微子出现0.0003%的频率偏移,与禁区黑月的能量脉动形成共振;
? 在冥王星柯伊伯带施工的「方舟-III」殖民舰,其核心立方体突然进入「红闪态」,舰体材料在42分钟内经历类似禁区雾气的量子退相干现象,589名船员物质结构崩解为氢氧基团。
联邦科学院紧急会议记录(密级Ω)中,首席理论物理学家阿黛尔·周警告:「江明们正在用人类颅骨叩击一扇没有门把手的巨门——更可怕的是,门后传来的是敲门声的回应。」与此同时,禁区外围光幕的白金闪烁周期已从最初的24小时缩短至23小时53分,某种倒计时正在逼近。
喜欢无限之黑月降临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无限之黑月降临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