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步高峰刚推开新风能项目组实验室的门,就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低压。楚风正对着全息投影上的数据图皱眉,王明烦躁地抓着头皮,赵晓雅和李静也面色凝重。
发生什么事了?步高峰放下背包,平静地问道。
楚风抬起头,眼中带着血丝:原型机的能量损耗又超标了,比预期高出23%。我们试了所有已知的优化方案,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
步高峰走到全息投影前,仔细观察能量流动的模拟图。在空我期的感知下,那些流动的数据线仿佛活了过来,他能到能量在特定节点出现的异常湍流。
这里,他指向转换器的一个连接处,能量流在这里产生了不必要的涡旋。
王明摇头:我们检查过那个节点,所有参数都在设计范围内。
步高峰没有争辩,而是闭目凝神,将感知力提升到极致。在空我状态下,他仿佛置身于能量流动的现场,感受着每一道能量的细微变化。
不是参数问题,是结构共振。他睁开眼,语气肯定,当能量流频率达到某个临界值时,会与机械结构产生共振,导致能量损耗激增。
楚风立即调出结构振动数据:但是振动监测显示一切正常啊。
因为你们的传感器布置位置不对,步高峰在三维模型上指出几个点,共振节点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传统监测点完全错过了这些关键位置。
实验室里陷入沉默。步高峰的判断太过精准,简直像是亲眼看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
你怎么能这么确定?赵晓雅忍不住问道。
步高峰早有准备: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古祖星的手稿,其中提到能量流动与物质振动的关系。结合现代流体力学,可以推断出这些共振点的位置。
这个解释半真半假。古祖星手稿确实给了他启发,但真正的判断依据是他对气流本质的理解。
那现在怎么办?王明问道,重新设计结构吗?那至少要耽误一个月时间。
步高峰摇头:不需要大改。在共振点添加适量的阻尼材料,改变局部结构的固有频率,就能解决问题。
他拿起电子笔,在结构图上精确标出了需要改造的位置和所需的材料参数。这些数据之精确,让在场的工程专业学生都自愧不如。
就按步高峰说的做!楚风当机立断。
改造工作立即展开。步高峰没有闲着,他一边指导具体操作,一边在脑海中推演各种可能的情况。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动用了系统推演功能。
【推演未来1天,消耗10积分】
【推演结果:改造方案有效,能量损耗将降低至预期范围内】
看到推演结果,步高峰心中大定。积分减少到716点,但这个消耗是值得的。
改造过程中,步高峰展现出了对能量流动的惊人直觉。他能够准确判断出阻尼材料的用量和位置,甚至能感知到材料与结构之间的微妙互动。
往左半毫米...对,就是这个位置。他指导着王明安装最后一个阻尼片。
整个改造完成后,已经是下午两点。大家都顾不上吃饭,立即开始了新一轮测试。
当能量转换器再次启动时,监控屏幕上的数据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能量损耗...降低了25%!赵晓雅惊呼,比预期还好!
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楚风激动地拍着步高峰的肩膀:太神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解决方案的?
步高峰微笑道:古人的智慧加上现代科学,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注意到林静正在仔细研究他标注的那些共振点,连忙补充道:这些位置的推断是基于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交叉计算,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一定要写!王明兴奋地说,这绝对能发一篇不错的论文!
步高峰心中苦笑。他当然可以写出推导过程,但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编造合理的研究路径。好在期末临近,他可以借口学业繁忙暂时推脱。
【道德积分+40】
【理由:领导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推动项目关键进展】
积分增加到756点。步高峰发现,对团队和项目的贡献获得的积分奖励相当可观。
下午四点,步高峰准时参加马教授课题组的会议。今天要分析的是来自天熊星系边缘的新一批深空信号数据。
这些信号的特征很特别,严教授指着频谱图说,它们似乎具有某种智能编码的特征。
步高峰仔细观察数据,体内的气核再次产生那种微弱的共鸣。但与以往不同,这次他感觉到这种共鸣中带着某种...规律性。
可能不是智能编码,他谨慎地发言,更像是某种自然现象产生的谐波。
林雪反驳道:但是自然现象很难产生如此规整的脉冲序列。
步高峰没有争辩,而是调动气核去感知那些数据背后的能量特征。在空我状态下,他仿佛能穿越遥远的星空,感受到信号源处的能量流动。
你们看这里,他在时间序列图上指出几个点,这些脉冲的间隔虽然看起来规整,但实际上存在微小的随机波动。这更符合湍流效应的特征。
严教授仔细查看后点头:确实如此。步高峰观察得很仔细。
林雪没有再说话,但步高峰能感觉到她探究的目光。他知道,自己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的正在引起更多关注。
会议结束后,步高峰特意留下来整理资料。果然,林雪找到了他。
你对深空信号的判断很准确,林雪语气平静,就像你能准确找出能量转换器的共振点一样。
步高峰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保持镇定:只是比较善于观察细节而已。
林雪深深看了他一眼:你知道吗,严教授私下跟我说,你的思维方式让他想起一些星际联邦的顶级研究员。
教授过奖了。步高峰谦逊回应。
不是过奖,林雪摇头,他说那些人也有这种...直达问题本质的能力。
步高峰知道不能再在这个话题上深入:可能是巧合吧。我还要去图书馆复习,先走了。
离开会议室后,步高峰立即用系统推演未来三天的风险。
【推演未来3天,消耗1000积分】
【推演结果:林雪怀疑度+10%,但无直接威胁。建议保持现有表现,避免过度突出】
积分减少到656点,但推演结果让他稍感安心。只要不做出太惊人的事,暂时还是安全的。
晚上在图书馆,步高峰开始整理项目相关的理论推导。他必须编造出一个合理的科研过程,来解释自己那些判断。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他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同时还要确保不暴露自己真正的能力来源。
好在这个世界的学术数据库足够丰富。他自言自语道,在终端上快速检索相关论文。
直到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步高峰才完成初稿。这份文档看起来像是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详细了他如何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推导得出那些结论。
虽然费时,但这是必要的保护。他将文档加密保存。
回到宿舍时,陈浩正在兴奋地玩游戏。
步哥,听说你们项目组今天有大突破?陈浩暂停游戏问道。
步高峰点头: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
太棒了!陈浩兴奋地说,等这个项目成功了,你们说不定能申请专利呢!
步高峰笑了笑,没有接话。他知道,这个项目越是成功,自己就越需要谨慎。在法治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固然完善,但也意味着更多的审查和关注。
临睡前,步高峰照例进行每日修炼。今晚他尝试将感知范围扩展到最大,发现自己的极限已经达到方圆八十米。在这个范围内,他能感知到最细微的空气流动,甚至能到隔壁宿舍的对话。
感知能力的提升,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
他意识到,这种感知能力在科研中也能发挥巨大作用。许多仪器检测不到的细微变化,他都能通过气感感知到。
但这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如何解释这些超常的观察力?
第二天,11月30日,步高峰在新风能项目组提出了新的建议。
我建议我们建立完整的研究日志,他在晨会上说,详细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和理论推导过程。
楚风有些不解:这不是会增加很多工作量吗?
但是很有必要,步高峰坚持道,完整的研究记录不仅是学术规范,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证据。
他私下还有一层考虑:完整的研究记录可以为他那些判断提供看似合理的解释。
大家都同意了这个建议。步高峰主动承担了研究日志的主要编写工作,这让他能够更好地控制项目信息的披露程度。
下午的物理课上,教授讲解到能量守恒定律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时,步高峰突然有了新的感悟。
能量的本质是流动,守恒是流动中的平衡...
这个理解让他对体内气核的运转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尝试在保持气核稳定的同时,让能量在体内更自然地流动。
这种修炼方式的改变很快带来了效果。他发现自己对气流的控制更加精细,能量利用效率也提高了。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他在笔记中写下这句话。
放学后,步高峰去武馆训练。李教练今天特意安排他与多名学员进行车轮战。
注意观察对手的能量流动,李教练在旁指导,力量的本质是能量的传递。
步高峰心中一动,发现李教练的说法与自己的修炼理念不谋而合。在格斗中,他尝试用气感感知对手的发力方式,预判他们的动作。
这种感知与反应结合的战斗方式,让他在对抗中游刃有余。即使同时面对多名对手,也能从容应对。
你的进步速度很惊人,训练结束后,李教练若有所思地说,不像是在学习,更像是在...回忆。
步高峰心中微凛,知道这是修炼带来的改变开始引起注意了。
可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他谨慎回应。
李教练没有深究,但步高峰能感觉到,这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晚上,步高峰在整理研究日志时,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将项目突破归功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个人的。
【道德积分+25】
【理由:注重团队协作,遵守学术规范】
积分增加到681点。步高峰发现,系统似乎很欣赏他这种遵守规则、注重团队的行为方式。
深夜,步高峰站在阳台仰望星空。元祖星的两颗卫星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而更遥远的星际深处,那些神秘的信号仍在不断传来。
知识需要传承,力量需要控制。
这是他最近的感悟。在这个法治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界,个人能力再强,也要融入社会框架之中。而他要走的道路,就是在规则之内探索极限。
这条路很漫长,但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喜欢气御寰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气御寰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