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擂台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林凡的意识沉入「神州万象图」,这一次,他并未前往金戈铁马的沙场,也未踏足气象万千的帝阙,而是循着一道独特的气息,来到了一片静谧的山水之间。
但见远山含黛,近水澄碧,几间茅屋依山傍水而建,竹篱疏落,柴扉虚掩。
屋前有一方石台,台上刻着纵横十九道的围棋棋盘,旁边设着石凳。
溪水潺潺,松涛阵阵,偶有鹤唳从云深之处传来,端的是一处清修绝尘之地。
然而,林凡却敏锐地察觉到,这片山水看似闲适,内里却蕴含着一股经纬天地、沉潜刚克的磅礴气韵。
那每一缕山风,每一道水纹,似乎都暗合着某种秩序与法度。
他的目光,落在那茅屋之前。
一位青衫文士,正背对着他,俯身于一片药圃之中,细心打理着几株看似寻常的草药。
那文士身形清瘦,衣着朴素,仅以一根木簪束发,举止从容不迫,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洞察世情、藏器于身的睿智与沉稳。
似是察觉到林凡的到来,青衫文士并未立刻回头,而是不疾不徐地将手中一株草药旁的杂草除尽,又轻轻培上新土,这才直起身,缓缓转了过来。
映入林凡眼帘的,是一张清癯而奇古的面容。
额角宽广,昭示着非凡的智慧;双眸开阖之间,不见锋芒,却深邃如渊,仿佛能映照古今兴衰,洞彻人心幽微。
他的面容带着岁月留下的风霜痕迹,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然笑意,既显出世外的超脱,又含着入世的关切。
正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肱骨巨擘,被苻坚誉为“吾之孔明”的千古奇才——王猛,王景略!
“山林野叟,不知贵客降临,有失远迎了。”王猛拱手一礼,声音平和温润,如春风拂过山涧,不带丝毫烟火气。
他的目光落在林凡身上,带着些许审视,但更多的是一种了然与等待。
林凡不敢怠慢,深深一揖:“后世末学林凡,冒昧叨扰景略先生清修,万望海涵。”
王猛微微一笑,伸手虚引:“林行者不必多礼。天命之擂,关乎华夏国运,猛虽山野之人,亦不敢或忘。请这边叙话。”
两人行至石台旁,相对而坐。石台上不知何时,已多了一壶清茶,两只陶杯,茶香袅袅,与周遭的松风泉韵融为一体。
王猛亲自执壶,为林凡斟上一杯清茶,动作行云流水,自然无比。“此乃山间野茶,粗陋不堪,唯胜在清冽,林行者不妨一试。”
林凡双手接过,只觉茶香入腹,心神为之一清,连日前因连番激战、英灵陨落而积压的疲惫与焦躁,都似乎被涤荡了几分。
他心中暗赞,此老之气象,果然非同凡俗。
“先生想必已知晓擂台之事,以及我华夏眼下之境况。”林凡放下茶杯,开门见山,
“杨大眼将军新败于印度持斧罗摩之手,我华夏英灵殿士气受挫,急需一场胜利以定人心。
然下一战对手未明,人选至关重要。林凡特来请教先生,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王猛并未立刻回答,他端起自己面前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仿佛在透过时空,观察着那变幻莫测的擂台格局。
片刻后,他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却字字千钧:“林行者可知,治国与弈棋、乃至与这擂台争锋,其理相通,首在何处?”
林凡沉吟片刻,答道:“可是在于‘审时度势’?”
“善。”王猛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然‘时’与‘势’,皆在不停流转。
昔日猛辅佐秦王(苻坚),于群胡环伺之中,定关中,平诸乱,看似逆势而为,实则是准确把握了‘人心思治’之大势。
如今这擂台,亦然。”
他伸出手指,在石台的棋盘上虚点:“印度之持斧罗摩,其势如磐石,根基深厚,法度严谨,破之极难。
北美以奇技淫巧强行拔擢英灵,其势如湍流,迅猛难测,然根基不稳。
埃及、希腊、北欧诸邦,其势或如烈火,或如坚冰,各有短长。”
“而我华夏,”王猛的目光重新回到林凡身上,深邃无比,
“林行者,你以为我华夏之‘势’在于何处?”
林凡思索着已出战的诸位英灵,嬴政的帝道法则,霍去病的锐气锋芒,裴旻的剑道通神,岳飞的浩然正气,苏定方的决死意志……
他缓缓道:“我华夏英灵,似各有其独特之‘势’,博大精深,难以一概而论。”
“此言虽不差,却未中肯綮。”王猛轻轻摇头。
“我华夏之最大优势,在于传承不绝,底蕴无穷,可刚可柔,能屈能伸。
如同一棵参天古木,既有擎天之主干,亦有繁茂之枝叶,更有深扎于沃土之根系。
关键在于,执掌此树者,如何因时因地,择其最宜之枝叶以应对风雨。”
他顿了顿,继续道:“杨大眼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其‘疾风’之势,恰被持斧罗摩之‘磐石’所克。
若换做霍去病将军,以其侵略如火之锐,或可寻隙而破;
若换做岳鹏举,以其浩然不动之正,或可正面相持。
此乃‘势’之运用,存乎一心。”
林凡听得心神震动,只觉王猛寥寥数语,已将那纷繁复杂的擂台局势剖析得清晰无比。
“先生之意是,下一战人选,不必执着于寻找所谓的‘最强’,而在于选择最‘合适’之人?”
“然也。”
王猛抚须微笑,“对手未明,如同弈棋之开局,落子不必追求一击制胜,而当谋定而后动,占据要点,稳固根基,静观其变。
我华夏当下之要务,非是急于求胜,而是稳住阵脚,提振士气,向诸国展示我华夏之韧性与其底蕴之深不可测。”
“因此,下一战人选,”王猛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虽只一瞬,却让林凡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当择一能彰显我华夏智慧与风骨,能败而不馁,胜而不骄,无论面对何种对手,皆能从容应对,展现我泱泱大国气度之人。”
林凡脑海中瞬间闪过数个名字,但都与王猛所描述的气象有所差异。他不由问道:
“依先生之见,何人可当此任?”
王猛却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再次提壶,为林凡续上半杯已微凉的茶水,意味深长地道:
“林行者身为天命行者,与英灵交感,当比猛更知哪位英灵,其心性与当下之需最为契合。
猛所能言者,无非‘青山松柏,砥柱中流’八字而已。”
青山松柏,砥柱中流!
林凡浑身一震,只觉这八个字如同暮鼓晨钟,敲响在他的心田。
他瞬间明悟,王猛此番交谈,并非要直接指定人选,而是在点拨他选择的方向与标准。
他要找的,不是最锋利的矛,也不是最坚固的盾,而是一根定海神针,一位无论面对何种风浪,都能稳如青山,韧如松柏,于激流中屹立不倒的国之柱石!
这样的人选,其意义远超一城一池的得失,关乎的是整个华夏英灵殿的精神面貌与未来走向。
林凡起身,再次向王猛深深一揖:“先生一席话,如拨云见日,林凡受教了!”
王猛坦然受了他这一礼,温声道:
“林行者肩挑重担,关系甚大。猛虽不才,亦愿在此青山之间,静观行者落子。若有疑难,可再来寻我手谈一局。”
言罢,他重新拿起药锄,走向那片药圃,身形再次融入那山水清音之中,仿佛刚才那番关乎国运的交谈,只是山间一阵寻常的风语。
林凡知道,这是送客之意了。
他怀着满心的感慨与明晰了许多的思路,意识缓缓退出了这片山水之境。
回归现实,林凡睁开双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与坚定。
他已知晓,下一战,该请何人出战了。
那必然是一位,当得起“青山松柏,砥柱中流”八字评价的英杰!
喜欢天命擂台:我携四十九英灵守国门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天命擂台:我携四十九英灵守国门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