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宝这边聊的火热,那边公社领导身边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小叔赵振业,直接傻眼——这不是之前在公社集市上和他吵架的那个人吗?还和他未来老丈人吵过一架。
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十三爷的儿子?自己上次跟着领导要拜访的功臣就是他?
领导接下来的举动,让他心中最后一丝幻想彻底破灭。此刻他只想当只鹌鹑,拼命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哎呦,你就是赵振业啊?
公社领导反应极快,立即上前握手,老弟,上次我专门来一趟,可惜你回城了,没见着!
不好意思领导
小叔从容应对,上次厂里有事走得急,让您扑了个空。
“没事,没事,厂事要紧......”导笑得一脸真诚。
眼看气氛有些微妙,赵大宝立即上前打圆场:领导您不知道,我小叔现在在厂里可是骨干!上次就是为了赶回去参加一个重要项目,这才错过了您的到访。是吧,小叔?
小叔会意,顺势接话:是啊,厂里的生产任务要紧。
理解理解!
领导连连点头,都是为了建设国家嘛!
巧妙化解尴尬后,赵大宝立即把话题引向正主:老先生,林同志......
他转向两位贵客,不知道你们这次专门来我们村是?
林书华笑着说,我们这次来,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些精美工艺品是怎么诞生的。
老杆子立刻接话:这有啥!制作就在隔壁房间,我带你们去看看!
于是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往隔壁房间走去。
赵大宝悄悄对小叔使了个眼色——这关总算过去了!
而那个年轻人,则趁着没人注意,偷偷走远了……
刚刚还在外面看热闹、停下手中活计的村民们,一听说贵客要参观编织过程,立刻各就各位。
待到老先生和林书华走进隔壁房间时,里面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看着村民们近期编织的成品,老先生上手仔细查看,林书华也认真端详着一件件作品。
公社领导跟进屋后,看到地上堆放的琳琅满目的编织品,顿时傻眼了——赵家村什么时候不声不响地编织了这么多成品?
就在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林书华与老先生交换了一个眼神,得到首肯后,他郑重地开口:村长同志,你们上次送去的样品在展销会上销售一空。我们这次来,一是履行合作意向书再次下单,二是希望正式与赵家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这话如同惊雷,把公社领导震懵了。
人家早就签过合作意向书了?那自己刚才支开村长上蹿下跳的,岂不是在唱独角戏?
可以可以!
老杆子激动得直搓手,我们村一定全力配合!是不是像您上次说的那样,你们出图纸,我们按照图纸制作?
是,也不是。老先生意味深长地说。
众人都愣住了。
我们准备由工艺美术总公司牵头,与你们村共同成立生产合作社。
林书华解释道,我们负责设计和订单,你们负责生产。利润共享,产品既可以内销,也可以——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地说:出口创外汇!
这、这还能出口?公社领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大宝适时接话,现在这些玉米皮编织的可不是普通物件,这是工艺品,是艺术!外国人就喜欢这个调调!
此刻的赵大宝心潮澎湃——这可是改变赵家村命运的机会!
一个特色产业即将在这里生根发芽,他必须促成这次合作!
他趁热打铁:林同志放心!有我爷爷把关质量,村长全程跟踪,全村人监督,保证让合作社红红火火!
赵老头也拍着胸脯保证:各位放心,我们赵家村人做事最实在。既然国家看得上我们的手艺,我们一定把活干得漂漂亮亮!质量这块有我老头子在,绝对不让一件次品交到你们手中。
老先生满意地点头,要的就是这股劲头!
最终在公社领导的见证下,林书华和村长老杆子分别代表两方签了协议,就此工艺美术总公社暨赵家村编织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
当然,公社领导也不是一无所获……
赵家村人心里明白,这合作社一成立,外村人肯定眼红。要是一口吃的都不分给别人,到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这块肥肉。
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送点功劳给公社领导,有啥事他还能帮忙顶着。
于是村里主动承诺:原料采购,赵家村自己不足的,优先从公社其他村收购,如果订单量大,也会分一些给其他村做——当然,必须通过赵家沟的质量检验。
公社领导自然满口答应。
虽然没能把合作社放在公社眼皮子底下,但现在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生意明显是赵振业牵线搭桥弄回来的。要不然他那侄子怎么三句话不离我小叔?
恨不得拿个大喇叭告诉全村人,他小叔是大功臣。
再说了,赵振业现在不但在轧钢厂上班,还跟公社武装部、派出所都扯上点关系。听说在城里也有点关系。要是硬抢,到时候够自己喝一壶的。
现在的局面再好不过:他现场见证了签约,还为公社其他村争取到了利益,这功劳簿上少不了他的一笔。
也算是皆大欢喜......
合作的事谈完,村长执意要留老先生和林书华吃晚饭,但林书华婉拒了——天色已晚,开车不安全,而且回去还有不少事要处理。
赵大宝见状,觉得人家大老远来送了这么一份,不回点心意实在过意不去。
他立刻叫来在小汽车旁看热闹的大奎,让他回家提两只他最近抓的野兔过来。
老先生,林同志......
赵大宝把野兔递过去,你们连口饭都没吃,这个务必带上,尝尝鲜。是村里孩子山上抓的,也算我们村的一点心意。
这……林书华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
收下吧!
老先生笑着点头,这是村民们朴实的心意。
与此同时,在大队部的角落,小叔被那个年轻人叫住了......
喜欢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