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公府,书房。
尉迟恭屏退了左右,独自坐在灯下,展开尉迟宝林带回来的那卷东西。初时,他和儿子一样,对着那些歪扭的线条和过于详细的说明有些不耐烦。但看着看着,他的神色渐渐变了。
他虽是武将,但能做到这个位置,绝非只有勇力。这份东西,看似琐碎,却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从石炭的特性分析,到火炕、铁炉的结构原理,再到制作、安装、使用、维护的每一个步骤,甚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都考虑得周详备至。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匠术”了,这更像是一套可以大规模复制推广的成熟工艺流程!有了这东西,哪怕是个刚入行的学徒,只要认字,按图索骥,大概也能弄出个七七八八!
更难得的是,里面还提到了如何根据房屋大小、朝向调整火炕尺寸,如何根据不同石炭质量调节通风,甚至还有关于组建施工队伍、保证工艺统一性的粗略想法……
“了不得……”
尉迟恭放下手中的纸卷,铜铃大眼中精光闪烁,忍不住低声赞了一句。他原本只以为文安是有些奇思妙想的匠才,现在看来,此子心思之缜密,虑事之周详,远超他的预料。这份沉稳和条理,根本不像个十四五岁的怯懦少年。
“此子……大材小用矣。”
他喃喃道。将文安放在将作监整理故纸堆,实在是屈才了。不过,眼下这局面,或许对他、对尉迟家,都更好。
他不再犹豫,立刻唤来管家:“去,把咱们家在长安各处铺子的大掌柜,都叫来!就说老夫有要事相商!”
管家见尉迟恭神色慎重,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通知。
不到一个时辰,五六位掌管尉迟家在长安各项产业的大掌柜便齐聚吴国公府书房。这些人个个衣着体面,眼神精明,是尉迟家商业版图的核心人物。
尉迟恭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文安那份“计划书”的核心内容,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说了一遍。
起初,几位掌柜还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他们听明白这“火炕”和“铁炉”能安全使用廉价石炭,带来前所未有的取暖效果时,一个个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瞬间就嗅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长安多少富贵人家?每年冬天取暖的花销是个天文数字!若真能解决石炭毒气的问题,推出这种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取暖方式,那财富……简直如同渭河水,滚滚而来啊!
“国公爷!此乃天赐良机啊!”
“若此事能成,我尉迟家财富可再上一层楼!”
“小人愿立军令状,必定将此生意打理得红红火火!”
掌柜们纷纷激动地表态,争先恐后,都想把这明显能大赚特赚的生意揽到自己名下。
尉迟恭看着群情激昂的属下,却摆了摆手,神色平静地泼了一盆冷水:“此事,关系重大,非一二人之力可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低沉了几分:“而且,这生意,老夫打算将所得利润,分润五成给陛下。”
此话一出,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几位掌柜脸上的兴奋之色僵住,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随即又化为了然和一丝惋惜。
五成利润献给陛下?这手笔不可谓不大。但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尉迟恭的深意。石炭取暖一旦推广,影响巨大,涉及的财富更是惊人。若无皇家背书,仅凭尉迟家,恐怕难以吞下这块肥肉,反而会引来无数觊觎和祸端。
将陛下拉进来,不仅安全有了保障,更能借此向皇帝表忠心,巩固圣眷。损失五成利润,换来的是长久的安稳和更大的政治资本。这笔账,划算。
“国公爷深谋远虑,小人佩服!”为首的掌柜率先反应过来,躬身道。
“确该如此,听闻陛下内帑也不宽裕,正好为君分忧。”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再无异议。
见众人达成共识,尉迟恭便与他们详细商议起接下来的步骤:如何秘密收购长安周边已知的石炭矿脉,如何招募和培训可靠的工匠,如何准备相关物料,以及初期先在哪些关系紧密的勋贵之家试点等等。
一切商议妥当,只等尉迟恭明日进宫,禀明陛下,取得许可,便可正式启动。
……
翌日,两仪殿。
李世民听着尉迟恭的禀报,初时并未太在意。当他听到“石炭”“无毒”“取暖”等关键词时,才稍稍提起了兴趣。
等到尉迟恭将文安那套方法的原理和效果大致说明,并呈上那叠厚厚的“计划书”时,李世民的脸色彻底变了。
他快速翻阅着那些图文,越看神色越是凝重。作为马上得天下、又立志开创盛世的君主,他太清楚这东西的价值了!
若真能普及,不仅仅是勋贵富豪受益,更重要的是,它能惠及多少贫苦百姓?每年冬天,长安乃至整个北方,有多少冻毙之人?
若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这种廉价安全的取暖方式,那将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德政!
这远比那点利润更让他心动!
“敬德,此言当真?此法……果真万无一失?”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回陛下,臣已在家中试用多日,火炕温暖持久,铁炉方便安全,屋内确无烟气。文安此子,于此道,确有实学。”尉迟恭笃定道。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纸张,深吸一口气,眼中光芒闪烁。文安,又是这个文安!献防疫条陈,作惊世诗篇,如今又弄出这惠及万民的取暖之法……此子,莫非真是上天赐予他,助他开创盛世的祥瑞?
“既如此,且随他去吧。”
李世民仿佛已经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大唐的子民不再畏惧严寒,户户温暖,民心归附的景象。而这背后带来的巨大声望和政治资本,更是他目前极为需要的。
“好!此事,朕准了!”
李世民当即拍板,“具体事宜,由爱卿全权操办。利润……就按爱卿所言,五成归入朕的内帑。”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文安,此事若成,朕……不吝封赏!”
喜欢在大唐苟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在大唐苟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