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明镜和笃竹一说,申怀安这才知道飞鱼卫的来历。
飞鱼卫听闻是长公主夏如霜所创,分为四卫,每卫设少掌使一名。
少掌使分别以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号。
朱雀为暗探卫,负责打探消息,侦察现场。
玄武为跟踪卫,以鸟命名。
今天和笃竹交手的就其麾下云鸟,负责跟踪及监视。
白虎为守护卫,负责保护重要人员及其家人安全,这两天遇到的护卫就是。
青龙为行动卫,负责执行暗杀及破坏。
但自去年匈奴之祸加剧以来,飞鱼卫便调集了大量人手去往边关。
特别是青龙带领的行动卫,更是倾巢而出。
长公主的飞鱼卫,为何现在归上官仁远调遣,他们究竟是何关系?
申怀安默默的想着这两发生的事,先是遇到上官慕晴。
再就是上香时遇到玄清,今天又有上官仁远特意而来,然后就是明镜和笃竹的出现。
这两天仿佛一切都有一双大手在左右着事情的发展。
究竟是人刻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
想到这里,申怀安百思不得其解。
想不通的就索性不想了,从明镜和笃竹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恶意。
既然是奉师命前来,那么应该就是自己的强助。
先不管什么大业,还是先赚钱要紧。
手里只有十两银子,远不够开铺子的,那只能是空手套白狼了。
这两天申怀安也没有闲着,要想做生意他凭他一个人肯定不行。
他要找帮手,找他能信得过的帮手。
在请教父亲申云帆后,父亲给他找了几个村里的后生。
尤其是孟青,父亲说他可以绝对信任。
父亲说这几人可以百分百信任,申怀安并不知道父亲是哪里来的底气。
但看父亲说的如此肯定,他也就先试试看。
转眼间到了腊月十五,今天午饭过后,也就是未时,梅园诗会将如期举行。
一早申怀安就带着明镜、笃竹,还有父亲给他找的孟青。
而且孟青还带了两人,一行六人朝着清源进发。
孟青还特意把家里的独轮车推了出来,车上装着美酒。
清源城离灵山有二十里路,在清源城远远就可以看到西陵山延绵起伏的山脉。
巳时左右,申怀安丢给孟青十两银子,这是他唯一的家当了。
他让孟青、笃竹等人去找个客栈安顿下来,自己则和明镜在城里找了个茶馆坐着。
……
梅园忆梅阁,上官仁远一边在书桌上写着字。
一边听着云鸟的汇报,说申怀安一行六人已进清源。
上官仁远:“他们既然来了,你也就不要再跟着了。
你速去一趟平阳,通知朱雀,让他们速回清源,匪患的事以后再说。”
云鸟:“是,属下遵命!”
云鸟退出后,不一会,上官慕晴领着几人进入忆梅阁。
这几人分别是清源知府杨仲贤、梅园主人沈清乾和天德书院院长任行健,他们是今天诗会的评审官。
几人寒暄一阵,上茶落坐。
当朝右相来清源参加诗会,对于清源学子来说,这将是无比的荣耀。
几人正聊着下午诗会的事,上官慕晴看到书桌上父亲写的字。
上面是上官仁远摘抄的几句诗句,如此精彩她不由得大声念出了出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上官慕晴这几句诗词一念出来,书房的几人除了上官仁远外,其余三人都瞪大了眼睛。
这几句诗词实在是精妙,几人不约而同的围到书桌前,都想一睹风采。
知府杨仲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五言真是绝妙啊,没有华丽词藻堆积。
简单几句描绘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
恭喜恩师又偶得佳作,这首诗足可流传千古了。”
上官仁远:“哈哈哈,这首诗不是我写的。”
沈清乾:“这首诗所描绘的渔翁生活是如此清高,性格如此孤傲。
这不正是相爷您如今的写照吗?
是谁有这样的才华,我真想见识见识。”
上官仁远:“今天下午你就会见到了。”
沈清乾:“相爷,您是说此人会来参加今天的诗会?
那就太好了,不知是什么人,竟然有此文采。”
上官慕晴:“爹,那个人是谁,您是怎么认识的?”
上官仁远:“你也认识,下午你就知道了。”
上官慕晴:“我也认识,那倒是奇怪了。
我认识的人中没听说有如此文采之人啊!”
这时天德书院院长任行健也开口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真是好诗啊,此人一定是放荡不羁,性情洒脱之人。”
沈清乾:“还有这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写这句诗的人像是一个隐者,坐看风云际会之人。”
任行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写这句的人应该有些孤独,不被人所理解,才有此一感。
右相大人,没想到您来清源不久,竟能结识这么多人才,实在是让人汗颜。”
上官慕晴:“爹,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些诗究竟是哪些人写的?”
上官仁远:“实话告诉你们吧,这些诗都是一个少年所作。
当初我听见这些时,也是无比震惊。”
杨仲贤:“什么,恩师的意思是这几句是一人所作,而且是个少年?”
上官仁远:“是的,一个年轻人,他还是你们清源的人。”
杨仲贤:“天啊,我在清源为官五年了,怎么都不知道我清源还有这样一个高人。”
任行健:“相爷说这些诗词都是一个年轻人所写?
那也太不可思议了,风格多变,诗句跳脱。
要知道如今每个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要么豪放,要么婉约。
可这个年轻人好像什么风格都可以驾驭,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文坛大家。
真是可惜啊,不是我天德书院的学子。”
上官仁远:“清乾,下午的诗会他会前来,诗会是在你梅园举行,你注意不可出纰漏。
任院长,诗会上你看准时机,试一试他是否有真才实说。
别让一个白丁偷抄几句诗就钻了空子,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仲贤,你去安排一下,今天梅园周围注意防护,别让有心人扰乱。”
“是,谨遵相爷钧令。”几人说完就拱手前去准备了。
几人退下后,上官慕晴对上官仁远道:
“爹,您的这几道命令看似都是关于诗会的。
但仔细一想,却都是针对那个作诗的少年的。
他真有那么大能耐吗?我从未见您对一个人如此上心。”
“但愿我没有看错吧!”
上官仁远感叹了一下,回头看着桌上的诗句。
申怀安啊申怀安,你今天会不会给我惊喜呢?
此时申怀安并不知道,在这清源城有几位大佬正在讨论他,而且还给他做了精心的安排。
要知道这几人都是跺跺脚,清源城都得抖一抖的主。
杨仲贤就不说了,那可是一方清源知府,整个清源都是他的治下。
天德书院院长任行健,这些年来,天德书院在他的带领下,给朝廷输送了多少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天下。
梅园主人沈清乾,原京城大学士,曾和右相同朝为官。
退隐后回清源创办了梅园,其人脉先不说,就是其在清源的生意,足可与清源首富莫家一较高下。
正在这时,老仆宁方前来禀报,说清源莫家家主莫世铭前来求见。
上官仁远:“他们消息倒是灵通,而且早不来晚不来。
要举行诗会时却前来求见,这是要攀我的高枝了?”
上官慕晴:“爹,清源莫家虽然是莫家的分支。
但总体来说,还是娘的娘家人,不见有些说不过去。”
上官仁远:“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这一套了,自打你娘过世后,我们上官家和莫家就再无来往。
目前时局飘摇,一切还是谨慎为上,不然让人落了口实就不好了。”
上官慕晴:“爹,我不知道您和莫家有什么恩怨。
但他们必定是娘的故人,如果不见,传出去也有损爹的名声。”
上官仁远:“慕晴,你娘离世时,你还小。
有些事现在也不便告诉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再说目前诗会马上开始,听说莫家老三莫成杰还有些才华。
如果现在见了,万一他在诗会上表现不错。
凭着这一层关系,清源才子都会觉得是老夫有所偏袒。
对其它学子不公平,就暂时不见了吧。”
上官慕晴见父亲这么说,也不好再坚持。
只是她不理解,莫家明明是娘的娘家人,父亲为何如此不近人情。
……
而此时申怀安正和明镜两人在源清一茶馆内悠闲的品着茶。
茶馆内人头攒动,说书的、喝茶的,跑堂的小二,好不热闹。
谈论的最多的就是今天下午的梅园诗会了,听说朝廷也会有人参加,顿时让这些茶客多了几分话题。
都在猜测清源哪家的公子今天能上榜,有说是顾家公子的。
也有说是莫家公子的,还有说是书院寒门学子的,讨论的不亦乐乎。
议论过后,茶客们又都聊起边境的事来了。
说是匈奴派人前来京城和谈了,不过好像因朝廷政见不合,没谈拢又走了。
总之都是一些拼凑起来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申怀安听到这里,也有些感叹,民间不管是商人还是平民,对于边塞之祸都很是不甘。
特别对于匈奴,说起来个个言辞激愤,对匈奴恨之入骨。
坐了一会,申怀安见没有其它的消息,就和明镜返回客栈里。
喜欢大梁好声音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梁好声音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