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帖子退出后,刘晓希就点开了下一个内容。
这是一个网友的提问,‘为什么我会感觉《送东阳马生序》写得虚伪?’
明清的读书人都皱着眉,这些读书人多是看过这篇文章的,实在看不出来哪里虚伪?
朱标心里有些不高兴,这可是他老师写的文章,说文章虚伪,不就是暗指他老师虚伪?
“也不知恩师看到这话,是否会心寒?”
已经辞官归乡的宋濂,站在院子里看着光幕不发一言,回想起当初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一切都是发自肺腑。
“父亲。”陪父亲归乡的宋璲,语气充满了安慰。
宋濂却是冲着次子摆了摆手,“老夫这把年纪了,不在意别人怎么看。”
明朝以前的时空,人们没办法评价什么,都不知道内容写的啥。
这篇文章,刘晓希一点不陌生,哪怕多年过去,依旧记得一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考虑到祖宗们不一定知道这篇文章,她先搜索这篇文章给大家看。
顺便还解释了下作者宋濂的情况。
“宋濂,朱元璋称他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里还很穷,可他在学习上有天赋...”
一边了解宋濂的生平,再细读他的文章,各朝人士都摇了摇头,他们并没有从文章中看出有哪一点虚伪的地方。
反而是很多人都看出来在勉励后辈,颇具长者之风。
孔子评价道:“用自己年少时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要勤奋学习,很难得了。”
其实在老夫子看来,如果真的虚伪的话,就不会用自己的个人苦难来对后辈进行鞭策。
朱元璋压着脾气解释,“咱和宋濂相处多少年了,这家伙如果是个虚伪的人,咱还能不知道?”
在简单介绍后,刘晓希点开了这篇帖子,有不少网友都进行了回复。
{网友一:你想想宋濂当时是什么级别,他能认认真真给你写封信劝你好好读书,结果你看完了,却只觉得他是在装b...}
各朝人士也觉得惊讶,特别是在看完全文、并且知道宋濂的生平后,人家确实是出生穷苦,讲述的都是真情实感,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一个劝学的老者。
说实话,不少人都在为宋濂叫屈了。
很多夫子都在苦口婆心的告诫学生,实在是担心学生有这样想的。
宋濂却是一点不在意,只是对儿子说,“你爹我,如今都多大年纪了,别人如何想,其实对我没什么影响。”
宋璲见他爹的表情真的淡定从容,也渐渐放下心来。
现代时空,刘晓希也说,“我当年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只看到了宋濂的真刻苦、勤奋且艰难,他还谦虚,我是农村孩子,挺有感触的,虽然我从小的生活条件比宋濂好太多了。”
宋濂的嘴角上扬,有些惊讶这篇文章成了后世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即便有人认为他装,但能给一些孩子以规劝,就是好事情。
{网友二:宋濂已经说了,他的文章还有最后一段,翻译过来就是:
了解我宋濂的人,知道我这篇序是在勉励同乡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不理解我的人,会说我倚老卖老、夸耀自己。}
宋濂摸着胡子笑了,后世有网暴,他们时代就没有了吗?
不不不,尤其是文人之间,虽然掐架不动手,但互喷一直都有啊。
读书人们议论纷纷。
特别是同乡的年轻学子们,纷纷前往宋家祖宅,准备拜访宋老。
“浮夸虚伪的人,看什么都是虚伪的,小生只知道,自己被文章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宋老的精神,一般人可比不了,只是他高风亮节,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他的就不说了。”
......
被赠信的马生,又气愤又是自责,他没想到自己写信给宋老,宋老写这篇文章送自己,结果被人说虚伪。
{网友三:从古至今,国人是不会在劝学上虚伪的,哪怕劝学这个人读书时学习不好,是个学渣,但劝小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都是真心的}
这话祖辈们是赞同的。
陶渊明想了想,平时他面对家族后辈,也会规劝他们及时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大概就是长者对小辈的劝告吧。
刘禅脑海中突然冒出无数个被劝学的画面,有他父亲相父、叔伯们,可惜他年纪小的时候,听不进去,没有长成父亲期待的样子,现在也轮到自己劝孩子好好学习了。
纨绔子弟吐槽道:“别看我不学无术,但看到我侄子,我都劝他要认真听夫子的课。”
现代时空
看了会儿评论区后,刘晓希稍作犹豫后,还是继补充了下宋濂的历史结局。
“宋濂辞官回乡后,享受了两年的平静生活,他的长孙宋慎就因为卷入了胡惟庸案,宋慎被杀,宋家也被流放茂州,在经过夔州时,宋濂病逝在途中。”
各朝人士也没有多惊讶,之前也不是没了解过明初四大案,就明朝初年的政治环境,那些当官的有几个能善终的?
洪武年间
宋慎还在为祖父打抱不平,结果他听到了什么,自己竟然不得善终。。。
看着失魂落魄的儿子,宋瓒也大受打击,他知道四大案牵扯一定大,但没想到父亲都隐退了,结果儿子还连累了全家。
皇宫内
就连朱元璋都没想到宋家也被扯进来了?
老朱挠了挠头,显得有些头疼。
太子府上,朱标面色凝重,唯一庆幸的是,这一次老师应该不会再遭遇这事了吧。
辞官回乡颐养天年的胡惟庸,长长叹息了一声,以前在官场上,大家是同僚,也会有争执和不和的时候,可如今再看,和全族相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李善长逗着笼子里养的鸟,不发表意见,反正大家都是被清算的人。
明初这些功臣,现在只想一家人安安稳稳的生活。
宋濂稳下心神后,回到书房连忙给远在异地的长子长孙写信,操着一个当家人的心。
宋璲也在旁边火急火燎,打算等会儿也要亲自写封信叮嘱大哥一番,一定要好好看住侄子,苟一点没什么不好。
—
{现在的婚恋市场上,单身男女谁更慌?}
刘晓希看了眼这个标题,淡定的说,“别人慌不慌我不知道,但我一点没慌。”
各朝人士很难不赞同这话,大家基本上都是和这姑娘长期相处,慌不慌还不知道吗?
至于后世的其他那些单身年轻人,慌不慌,祖辈们倒是真不清楚,可能慌的有,不慌的也有。
{网友一:贴吧说女生慌了,小红薯说男生慌了。
官方说越来越多年轻人步入婚姻,形势一片大好。
咱也不懂谁说的对。}
各朝人士脑门全是问号。
祖辈们是不太懂,为什么这不同平台上,说辞还能不一样呢。
搞得他们都弄不清后世的婚恋环境到底如何。
刘晓希笑够了,才给祖辈们解释了下信息茧房的问题。
不同软件的用户群体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小红薯的女性用户比较多,贴吧老哥聚集就比较多。
但真实大环境下,年轻男女想要步入婚姻的情况,的确远不如前。
【哈哈哈,大家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快乐的生活着】
知道什么是信息茧房后,祖辈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过想不想结婚这种事情,还得看个人。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共赢】
祖辈们:...
赢没赢他们没看出来,但感觉这些小崽子的父母应该挺慌的。
有时候,老祖宗们也是愁,但愁几秒就算了,都怕后世人的思想把自家的年轻人影响到。
【慌不慌看个人,但生育率是假不了的】
想到后世的生育率,各朝人士都不需要看详细的数据,猜都能猜到是上升还是下跌。
{网友二:现实中男女都一样,有一部分连恋爱都不谈,所以结婚率才逐年下降,最慌的是父母那一辈,传宗接代观念给的压力大,有些父母甚至会以死相逼}
历朝历代的长辈们,相当理解这些后世的父母。
虽然理解后世年轻人不太乐意结婚,因为压力大,但传统观念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如果自家孩子到了年纪还不成家,他们也慌啊。
现代时空
翻了翻下面的评论,还有不少吵架的,刘晓希就没看了,而是点开了下一个内容。
{喝了酒就想打人,这正常吗,控制不住怎么办?}
这话题看得不少先辈直皱眉。
他们当中也不是没有人不会喝酒的,可就没听说过喝了酒想打人的情况。
这一看就是借着喝酒逞凶罢了。
对于这种人,先辈们的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老祖宗们也不傻子,会喝酒的人不少。
衙役平时看多了这种事,“想打人就想打人,还非要找借口,孬种。”
满身腱子肉的壮汉昂起下巴,“这种人,平时怂得很,不过是借着喝酒伤人而已,事后再来一句喝醉了控制不住...”
......
各朝代也有些借着醉酒发疯的人,只是他们打的是自己的妻儿、甚至父母。
如今这些受害者看着光幕,不免悲从中来。
{网友一:控制不住?在蜀黍面前也控制不住?你那个嘴再硬,信不信我开伏电你嘴}
随着“扑哧”一声,刘晓希没忍住笑了,“哈哈哈哈哈。”
祖辈们也被逗乐了。
他们觉得后世人这嘴啊,就跟抹了毒一样。
可是看着却相当顺眼。
各朝代,那些梗着脖子表示喝醉了控制不住的酒鬼们,此刻脸红了黑,黑了红,面对周围人那戏谑的表情,也知道臊得慌。
{网友二:喝多了你敢打老婆,咋不敢打领导呢;
敢踹路边的共享单车,你咋不敢砸运钞车呢;
敢掀烧烤摊,你咋不跑去掀武J哨岗呢;
这种统一称作怂货,借酒撒疯欺软怕硬,打一顿就治好了}
这话简直说到不少人心坎上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厌恶得不行。
真正的强者不屑于这种懦夫行为,正义人士更加看不惯这样的行径。
大胡子兵说,“喜欢耍酒疯是吧?来战场上老子带你耍。”
少年吐了了唾沫,“有没有醉,自己心里清楚得很,怂包。”
......
{网友三:武松喝醉了也没抓着店小二打一顿啊,人家是奔着老虎去的}
各时空,人们看酒鬼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也有一些酒鬼喊冤,“欸诶诶,你们那是什么眼神啊,虽然我也喜欢喝酒,但喝醉了不打人,我都是去睡觉了好吧。”
那些喝完酒就撒酒疯的人,也迎来了周围人的指责。
大娘实在看不过眼了,“我说铁柱啊,瞧瞧后世人说得多对,喝醉了你打你媳妇作甚,怎么不去山里和老虎单挑一下,你要是真敢去,我们还真认了你这打虎英雄。”
“下次喝醉了的人,就去学学武松呗。”
......
施耐庵张了张嘴,想解释解释,那啥啊,他的武松可不是主动挑衅老虎,人是正当防卫。
不过对这些喝酒了撒疯的人,施耐庵觉得,让他们去挑衅一下老虎也挺好的,老虎能教他们重新做人。
{网友四:你这个病不难治,可以来找我,我让几个大哥和你作陪。
一个是散打冠军、一个是刚刑满释放出来的、一个是某武装部的、还有一个是政法大学高材生。
你和他们吃饭,正常发挥就行,我保证你药到病除}
祖辈们:...
说实话,看到这个作陪名单,他们都怀疑撒酒疯这货,还敢不敢撒野了?
如果不敢撒野,说明这货真是可恨,就是借机耍狠的人渣。
要是还敢撒野,那也是酒品不行,正好给他教育教育。
反正,很多人还蛮期待看到这个局面的。
{网友五:我爸当年也是这个症状,他喝多了就家暴我妈、我姐还有我,我长大了,他又喝多了犯浑,被我按在地上差点绞休克了,从此再也没有这个症状了,所以,这病是能治的}
这条评论,看得有此类经历的年轻人们眼前一亮。
只不过古代的孝道观念比后世重,哪怕知道这个办法,但敢反抗的人也不多。
不过,已经有人尝试着反抗了。
当喝得烂醉如泥的男人回到家,一如既往的抡起拳头想要挥向妻子的时候。
旁边的青年不再如往常一样用手阻拦,而是一个过肩摔将对方掀翻在地。
剧烈的疼痛让地上的男人传来一声惨叫。
妇人惊得连忙看向儿子,急急忙忙的把儿子拉到一边:“大牛,你怎么能打你爹,被人看到了,你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叫大牛的青年皱着眉,“娘,我觉得后世人说得对,这病能治,以前咱不懂,我这是给爹治病,别人看到了,我也这么说。”
妇人呆了呆,“可是,可是。”
大牛连忙打断他娘的话,“娘,你先去做饭吧,别管。”
说着,他就拎着地上的爹去了另一间屋子。
妇人看着门关上的那一刻,忍不住哭了。
屋子里
青年将男人扔在炕上,很是认真的说,“爹,你以后要是再敢打我娘,就别怪我继续动手了。”
醉酒的男人暴呵道:“混账东西,你有种再给老子说一遍。”
青年挥了挥自己的拳头,语气不变,“你要是再敢打我娘,我就打你。”
看着已经长得高高壮壮的儿子,说实话,男人怂了。
......
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不少人家。
接着又看到了很多后世人犀利的评论,祖辈们觉得,后世正常人依旧多,这种喝醉了想打人的,就是非正常人。
刘晓希退出这个帖子前,也提醒道:“和酒品不好的人相处一定要小心,对方惹是生非也容易牵连到自己。”
她想了想,又说道:“还有,婚姻是一次选择家人的机会,古代的姑娘们,相看人家的时候最好先了解清楚对方的品行。
别说是喝了酒会打人,哪怕是平时有暴力倾向的,都一定要慎重。”
这话说得在理,很多长辈见过的太多了。
“可不是嘛,婚姻大事一定不能草率。”
“有些人啊,喝酒了就犯浑,说来说去,就得狠狠收拾一顿。”
......
对于刘晓希的好意,姑娘们也牢牢记在了心里,她们明白的,可婚姻大事,做决定的还是长辈。
爱孩子的人家,自然会好好考虑这些。
“他爹,咱以后给秀兰找婆家,人品一定要放在最前面,醉酒打人的千万不能要。”
“放心放心,咱不会把闺女往火坑里推。”
......
喜欢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