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首页 >> 虞朝的故事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吃货将军三岁无敌小皇孙亮剑:我只打硬仗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大唐第一全能纨绔糜汉女帝:别闹,朕怀孕了!重生之我真没有想当皇上太平天国的末路
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 虞朝的故事全文阅读 - 虞朝的故事txt下载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放勋一一钦德的形成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火种初燃

黄土塬上,狂风呼啸,裹挟着沙砾,如同一头肆虐的猛兽,无情地抽打在放勋那已然皲裂的面颊上。放勋静静地跪在祭坛中央,眼神专注地看着族人们将新猎获的野鹿,小心翼翼地摆放在青石祭台上。那野鹿的鹿角上,还沾着清晨的露珠,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神秘馈赠。

祭坛四周,插满了涂着赭红颜料的木杖,这些木杖历经风雨,却依然坚挺。顶端雕刻的人面图腾,在暮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那正是他们共同的祖先——“燧”的面容。在古老的传说里,燧是那位伟大的智者,他教会了族人钻木取火,让他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启了文明的曙光。

“肃敬承上曰钦。”老祭师迈着蹒跚的步伐,缓缓走到放勋身边,布满裂纹的手掌轻轻抚过放勋的头顶。他的声音沙哑而沧桑,混着呼啸的风声,仿佛从遥远的时空传来,“记住,我们的火塘永不熄灭,那是因为祖先的庇佑。”

十二岁的放勋,怀着敬畏与好奇,抬头望去。就在这时,祭坛中央的篝火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突然腾起丈高的火苗,熊熊燃烧。那炽热的火光,映得岩壁上祖先留下的火种壁画忽明忽暗。那些用赤铁矿粉绘制的手印,历经三代人的岁月洗礼,却依然鲜红如血,仿佛在诉说着祖先们曾经的奋斗与智慧。

这年深秋,连绵不绝的暴雨如注般倾泻而下,仿佛要将整个世界淹没。暴雨无情地冲垮了族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泥水四溅,一片狼藉。放勋跟着父亲,在坍塌的泥墙下奋力抢救谷物。在混乱中,放勋意外发现了一个陶罐,陶罐被埋在泥土之下,却保存得完好无损。当他轻轻打开陶罐,里面珍藏的竟是先祖燧留下的炭化木屑,那些木屑被仔细地包裹在干燥的兽皮中,仿佛是祖先特意留下的珍贵遗产。

当父亲颤抖着将新柴小心翼翼地凑向火种,瞬间,火星迸溅而出,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新柴,燃起了温暖的火焰。就在这火星迸溅的刹那,放勋的心中豁然开朗,他突然明白了老祭师的话:对祖先的敬畏,就像一条无形的生命之链,紧紧地维系着整个族群,是他们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

二、礼器成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如今已成长为肩负重任的男人。三十岁的放勋,成为了部落新一任的祭师。此时的祭坛,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简陋的石堆,而是历经岁月的雕琢,演变成了规整的三重台。

最上层,供奉着用整块黑曜石雕刻而成的燧像。那黑曜石质地坚硬,光泽深邃,经过工匠们精心的打磨与雕刻,燧的形象栩栩如生。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在凝视着后世子孙的成长与发展。中间层,陈列着历代祖先使用过的石斧、骨针等工具。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却是祖先们在艰苦岁月中生存与奋斗的见证,它们承载着祖先们的智慧与汗水,记录着部落的发展历程。最下层,则埋着象征血脉延续的陶罐,里面装着历任祭师的骨灰。这些骨灰,代表着部落的传承与延续,是先辈们精神的寄托。

每逢月圆之夜,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大地。放勋都会带领着族人们,围绕着祭坛,虔诚地绕行三匝。他们口中吟诵着世代相传的祭文,声音整齐而洪亮,在夜空中回荡:“先祖之德,如日之升;先祖之恩,如水之长。”那祭文,仿佛是与祖先沟通的桥梁,传递着族人对祖先的崇敬与感恩。

这年冬日,放勋在外出采集石料的途中,偶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高岭土。那高岭土质地细腻,色泽纯净,放勋心中一动,仿佛受到了祖先的指引。他决定用这高岭土,烧制一尊象征祖先的陶像。

回到部落,放勋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陶像的制作中。他和族人们一起,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精心烧制,第一尊彩绘陶祖像终于诞生了。这尊陶像的眉骨,仿照燧的面容塑造,高挺如塬上的山脊,彰显着祖先的坚毅与威严。双目嵌着两枚黑曜石,在火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而深邃的光泽,仿佛祖先的灵魂在其中栖息。

当这尊凝聚着族人心血与敬意的陶祖像,被庄重地安放在祭坛中央时,整个部落都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这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对祖先崇拜的具象化表达,它让族人对祖先的敬意有了更为直观的寄托。

然而,新礼器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长老认为,过度雕琢陶像,违背了祖先流传下来的古训,有失质朴与纯真。面对长老们的质疑,放勋却坚持自己的观点:“敬祖之法,当随时代而进。燧若在世,亦会欣慰于后人之智。”他深知,文明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

为了让这种对祖先的敬意与技艺传承下去,放勋带领族人在祭坛旁开辟了窑场,将制陶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同时,他特别规定,每尊陶像的眉骨必须保留原始的粗犷线条,那是对祖先面容的致敬,也是在文明传承过程中,对祖先精神的坚守。

三、礼法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他们迁徙至渭水之滨。此时的放勋,已鬓生华发,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睿智。

面对渭水之滨肥沃的土地,以及因迁徙而变得复杂的族群关系,放勋深知,需要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来维系整个部落的和谐与稳定。他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将对祖先的敬畏,转化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社会秩序。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首部成文的《敬祖典章》终于诞生了。这部典章,详细规定了部落生活的方方面面:春祭时,祈求丰年,希望祖先保佑土地肥沃,庄稼丰收;秋祭时,感恩收成,感谢祖先的恩赐;冬祭时,告慰亡灵,缅怀逝去的先辈。同时,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皆需向祖先禀告,以求得祖先的庇佑与祝福;争端裁决,也要在祭坛前盟誓,借助祖先的威严,让人们秉持公正,遵守诺言。

“肃敬承上,不仅是仪式,更是规矩。”放勋站在祭坛前,神色庄重地对新任族长说道。他手中的青铜权杖,镌刻着历代祖先的名号,那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责任的传承。这根权杖,由部落最杰出的工匠,耗时两年精心打造而成。杖首是展翅的玄鸟,那玄鸟身姿矫健,羽翼张开,仿佛即将翱翔天际,象征着祖先的灵魂在时刻守护着族群;杖身的云雷纹与燧的火种图腾交相辉映,记录着部落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见证着祖先的智慧与力量。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某次,一场可怕的大旱降临,持续百日,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面对这场灾难,年轻的族长在慌乱中主张用活人祭祀,希望以此来祈求祖先的怜悯,降下甘霖。

放勋得知后,拄着权杖,匆匆闯入祭坛。他高眉骨下的目光如炬,愤怒而坚定地说道:“先祖以智慧护佑我们,岂会要子孙性命?”他深知,这种愚昧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祖先的教诲,更是对生命的亵渎。

放勋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他带领族人积极应对灾难。他们齐心协力,疏通河道,引来了远处的水源;用陶罐储存雨水,以备不时之需。在放勋的带领下,族人们团结一致,最终熬过了这场灾年。

这场危机过后,放勋深知,需要对《敬祖典章》进行完善,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于是,《敬祖典章》新增条款:“敬祖以智,逆天不祥。”这一条款,不仅是对祭祀仪式的约束,更是对文明内核的升华,它让族人明白,敬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尊崇,更是要传承祖先的智慧,顺应自然规律,以理性和智慧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四、文脉绵延

岁月无情,放勋渐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躺在病榻上,面容憔悴,但眼神依然坚定。他将青铜权杖与《敬祖典章》郑重地交给了孙女,那眼神中充满了期许与嘱托。

病榻前,他指着墙上的燧像,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道:“记住,敬祖不是盲从,是传承他们的勇气与智慧。”那燧像,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祖先们的辉煌与荣耀。

当最后一缕阳光,轻轻地掠过燧像高挺的眉骨,放勋缓缓阖上双眼,仿佛与千年前的祖先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离去,让整个部落沉浸在悲痛之中,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两百年后,放勋的后人在祭坛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宗庙。那宗庙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处处可见燧的火种图腾。祭祀用的礼器,也从彩陶逐渐演变为精美的青铜器,工艺愈发精湛,造型愈发华丽,但眉骨高耸的祖先面容始终如一,那是对祖先的永恒铭记与敬仰。

更重要的是,《敬祖典章》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礼法制度。“肃敬承上”的精神,如同血液一般,融入了每个族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的准则与信仰。

某个清明,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新任祭师带领着万人祭祖,那场面浩浩荡荡,震撼人心。队伍从宗庙出发,人们身着盛装,神情庄重。他们抬着写满历代祖先名号的长卷,沿着放勋当年开辟的祭祀古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祖先的敬意;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对祖先的感恩。

当队伍抵达山顶祭坛,青铜编钟奏响了庄严而肃穆的乐声,那乐声悠扬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祖先的灵魂共鸣。祭师缓缓展开泛黄的《敬祖典章》,高声诵读:“先祖之功,泽被万代;后嗣之责,敬承永续。”这一刻,千年的文明传承在天地间激荡回响,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恩,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

五、文明长歌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放勋的故事已渐渐成为史书里的传奇。但在宗庙深处,那尊古老的燧像依然静静地伫立着,高挺的眉骨见证着人类文明从蒙昧走向开化的漫长历程。

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发现了陶罐、礼器与典章残片。这些珍贵的文物,仿佛是历史的拼图,拼凑出远古先民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恩。它们不仅是维系族群的纽带,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现代学者在深入研究后写道:“放勋时代形成的祭祖传统,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尊重与珍视。它将个体生命融入族群记忆,使文明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生机。”而在宗庙的解说词里,依然镌刻着那句古老的祖训:“肃敬承上曰钦”。这四个字,穿越千年时光的长河,依然在诉说着人类文明最本真的坚守,那是对祖先的敬畏,对传统的传承,对文明的珍视。

如今,每逢祭祖大典,人们依然会沿着当年的古道,登上祭坛。当钟声响起,那浑厚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放勋的故事又会被重新讲述。燧像高挺的眉骨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在默默地提醒后人:对祖先的敬畏,是铭记,是传承,更是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紧相连,让人类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喜欢虞朝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虞朝的故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九十年代小奋斗斗破后宫,废后凶猛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皇道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我的姑父叫朱棣一品侍卫离婚女人图鉴二次元日常物语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恶鬼训练营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神权之上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青灯鬼语宋成祖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糜汉
经典收藏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朱门华章录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大宋第一太子终极潜伏七十年代那场战争老子就是要战争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大宋祖王爷人在大唐本想低调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汉朝至上骑砍三国之御寇初唐峥嵘吕布有扇穿越门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我在古代逃荒
最近更新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玄黄问道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大明工业导师大唐风流小厨师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寒甲御天成长之红颜助我大秦帝国:铁血文明大明第一战神鬼王爷最后的一位将军大唐长安秘物栈玄黄十二域
虞朝的故事 李向者 - 虞朝的故事txt下载 - 虞朝的故事最新章节 - 虞朝的故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