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文饿着肚子在凄风冷雨中等了半个时辰才终于等到凑够10人,龙门一开,他就迫不及待地冲在第一线,第一眼就看到他爹陈传富已经撑着伞在门外来回踱步等他,看到他后,立马冲上来迎接,陈远文匆匆和黎父及陆姑丈打了个招呼,说他午饭没吃要赶紧回家。
陈传富看着儿子又累又饿的样子,心疼不已,不顾陈远文的反对,蹲下身子,强硬地一把把他背上,让他抱紧他的脖子,撑着伞,就迈开大步往院子走。
回到小院,顾不上洗漱,快饿昏的陈远文让他爹赶紧把灶上温着的饭菜和热汤水拿上来,他一口气吃喝了大半碗才感觉自己又重新活过来了。
这时,陈远文才有空给他爹解释因为中午考场提供的饭菜凉了,他担心吃下去会闹肚子,所以只喝了点热水,一直饿到现在,所以刚才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吃饱饭就没事了。
陈传富听了以后,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埋怨着考场,“收了钱也不给做点热乎的。”
陈远文提醒他爹翻一下行李,临出发的时候阿公好像给了一大包预防各种日常小疾病的药,可以找一些防腹泻的药备着,不知道陆笙和黎湛的情况怎样?
其实陈远文最担心的还是明天第三场的府试,?第三场(策论)?要考2天,考生要在考场过夜,棉被、清水和饭食都由考场提供。
两天一夜,这次陈远文不可能不吃考场的饭菜了,要他饿两天一夜,他可能连写字的力气都没有了,一想到这个,他就发愁。
就在此时,门口有动静,黎湛和陆笙结伴回来了,此时雨越下越大,两人和陈远文一样,饿得慌,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对着陈传富拿上来的饭菜就狼吞虎咽起来,边吃边抱怨考场的饭菜又冷又难吃,他们不敢吃菜,就扒拉了半碗饭,勉强填了一下肚子,然后就赶紧继续做题以求提早交卷退场,终于赶上第三批次的放龙门。
三人讲起明天晚上要在广州贡院过一夜,就唉声叹气,不但担心吃饭问题,还担心睡觉问题。
黎湛还好一点,之前在县学的寮舍和另三位舍友一起住,可能还适应一点,但陈远文和陆笙还没有离开过家人,体验过集体生活,两人想到明晚要和上千人一起在贡院睡一晚,已经担心自已能否睡着,进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状态。
所以三人商量后一致决定,今晚早睡早起,尽量补足睡眠,然后第一天的考试尽量把试题全部做完写在草稿纸上,第二天只需要把答案抄写到答题纸上即可。
然后,三人在家长们的监督下,用陈郎中的防风寒药包熬制的洗澡水泡澡后就赶紧去休息了。
第二天凌晨两点又被叫醒,这次三人用冷水洗脸清醒后,抱着饭碗狠狠地吃了一大碗,估计够一整天的活动量后,就熊纠纠气昂昂地再次出发迎接府试的最后一场考试。
等再次回到熟悉的号舍时,发现多了一床散发着霉味的棉被,陈远文叹了口气把它卷起,远远推到一边,又拿起抹布再次清理干净号板,这夜的雨很小,看来有希望放晴。
趴在号板上眯了一会的陈远文被熟悉的发放试卷的锣声吵醒,接过最后一场策论的试卷,浏览了一遍内容,他心中不由得暗喜 ,其中一道策论题和他从黄金屋书铺购买的试题集里的很相似,而这道题,他做完之后还特地拿去请教了夫子,嗯,这次考试,稳了。
府试策论的考试内容为时政或治国策略的论述,主要考察考生对法律、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
策论题型?需结合经史典籍分析时务问题,类似现代论述题。?文体要求?,不局限于八股文,可灵活运用其他文体(如论、策、表等)。
作为有着前世知识大爆炸熏陶的陈远文,要对那些时政提出自己的观点作论述是不难的,难的是他才12岁,不能标新立异,不能太出彩,让人觉得他多智若妖,他对自己的府试目标设定就是能考上就行,所以他写的策论都是比较平实,没有剑走偏锋。至于文体,他选择了主流的八股文,因为他知道以后八股文是明清科举的重头戏,他必须写好。
其实,八股文并非朱元璋时期创立,?明朝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作为主要作答文体?,该制度在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正式确立,并成为选拔官吏的核心形式。
八股文是明中叶科举制度成熟后的产物,官方虽未强制规定格式,但因其便于考官评分,逐渐成为主流。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八股文的严格格式?:答卷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需包含两两对仗的排偶句,合称“八股”。??二是?八股文的内容限制?:题目仅出自《四书》《五经》,考生须“代圣人立言”,模仿古人语气作答,禁止个人见解或引用后世事例。??
八股文的这种通过标准化格式提升考试公平性的特点是朝廷把它定位为科举固定形式的原因,但八股文也因其僵化性备受批评。
它?的积极面?是统一评分标准,减少主观性,为考生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消极面?是禁锢思想,导致士人脱离实际学问,阻碍科技文化发展。
对于这种标准化格式的文体作为前世经历过填鸭式教育和题海战术的陈远文来说可谓是得心应手,就是在条条框框里做文章,螺蛳壳里做道场。
做八股文的关键就是破题,开篇就要点明题旨,用精炼的语言揭示题目核心,避免直白重复。例如,题目“三十而立”可破为“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解“三十”,后句释“而立”。一般来说,考官由于时间原因,每道策论都基本只看破题部分,破题破得好就能得高分。
而?承题,即承接破题内容,进一步扩展题意,类似“副标题”作用,通常不超过三句。??
接下来?是起讲?,总括全题并展开初步议论,提出核心论点,需展现对经典文献的理解,为后续论述奠基。??
再次?是入手(入题)?,是起讲与正文的过渡段,确保逻辑连贯自然,避免突兀。??
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是正文核心四部分,每部分含两股排比对偶文字(共八股),要求对仗工整:词性相对、平仄相符,如“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层层递进:起股引入主题,中股深化分析,后股推进论证,束股总结收束。??
最后?是大结?,也就是结尾部分,首尾呼应,强化主旨,不超过八句。??
府试有5道时务策,徐知府应该是一心求稳,出的题目中规中矩,并没有生僻出处,但因为题量比较大,饶是陈远文一直自认属于做题做得快,在午饭前也只是堪堪完成了两道策论题。
午餐时间,有人送来饭食和清水,陈远文硬着头皮扒拉了大半碗白米饭,喝了半碗水,菜里有荤腥,他怕闹肚子,半点没敢沾。
匆忙填饱肚子,他又埋头奋笔疾书,一直到考场工作人员再次送来饭菜和清水,陈远文才惊觉此时已经日近黄昏,他抬头望天,发现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了,他看了看已经基本完成的策论题,不由得心情放松。
喜欢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