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仁宗李晟那沙哑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声音,如同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殿内每一个人的天灵盖上!
那声音穿透了雕梁画栋,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震得百官耳膜嗡嗡作响!
禅位?!
这两个字,比“谋逆”、“兵变”加起来还要沉重,还要令人难以置信!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之后,整个御和殿,瞬间被一股前所未有的滔天巨浪所淹没!
“陛下——!”
无论是之前反对过李景的保守派老臣,还是刚刚站队成功的“从龙之臣”,此刻竟是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齐刷刷地“噗通”一声,如潮水般跪倒在地!
这不是演戏,这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恐惧!
自古以来,帝王禅位,除了那些被权臣逼迫的末代君主,何曾有过主动让贤的先例?
尤其是在太子新丧、朝局动荡、外敌环伺的此刻,这般惊世骇俗之举,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本,引得天下大乱!
太傅张敬居老泪纵横,以头抢地,声音都因极度的惊骇而变了调:“陛下!您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何故出此‘亡国之言’啊!摄政王殿下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毕竟年轻,骤然登临大宝,恐根基不稳,人心思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苍生为念,收回成命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
山呼海啸般的泣谏之声,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声浪,冲击着那高高在上的龙椅。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了那个立于风暴中心,从头至尾都未曾言语的年轻摄政王身上。
只见李景的脸上,同样写满了震惊。
他猛地抬头,望向龙椅之上那位面容枯槁、眼神却异常坚定的皇上,心中瞬间涌起了万丈波澜。
他知道,皇上此举,并非一时冲动。
这是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宫廷兵变之后,一位心力交瘁的帝王,所做出的最决绝、也是最彻底的托付!
他要用自己最后的帝王权威,以一种最不容置疑、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将这万里江山,这沉重无比的担子,交到自己手上!
他要为自己,铺平通往至高权力的最后一段道路!
可这条路……
李景深吸一口气,在那无数双复杂的、充满了探究与审视的目光中,缓缓走出臣子队列。
他没有走向龙椅,而是在御阶之下,对着李晟,撩起素白色的王袍,郑重其事地,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礼。
“皇上!”
他的声音,清朗而又坚定,瞬间压下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孙臣,惶恐!不敢奉诏!”
“皇上正值盛年,乃我大舜之擎天玉柱。太子新丧,国之大恸,正需皇上您坐镇中枢,抚慰人心,稳定朝局。孙臣年轻识浅,德行浅薄,骤然担此重任,唯恐有负皇上重托,有负天下万民之期望!请皇上收回成命,孙臣愿一生为大舜之利剑,为我朝藩王,扫平内外宵小,万死不辞!”
他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将孝道与臣节摆在了首位。
龙椅之上,李晟看着下方跪伏的李景,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更多的却是决然。
他强撑着身体,缓缓站起,声音虽沙哑,却字字如铁:“景儿,你起来,朕意已决,无需多言!”
“朕累了。”李晟的目光扫过下方跪倒一片的文武百官,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疲惫与失望。
“这十几年来,朕自问勤勉,却识人不明,用人不善,以至奸佞当道,国贼环伺,朕的康儿,便是活活被这腐朽的朝堂,被你们这些只知党同伐异、不知为国分忧的所谓‘栋梁’,给活活累死的!”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炸响,震得张敬居等一众老臣浑身一颤,冷汗涔涔。
“朕,有罪于社稷,有愧于列祖列宗!朕还有何面目,再坐在这张龙椅之上?!”
“唯有景儿!”李晟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李景身上,那双浑浊的老眼中,燃起了最后的、也是最炽热的期望之火,“唯有你,身负天命,能辨忠奸,有经纶济世之才,有雷霆霹雳之手段!唯有你,才能将我大舜,从这即将倾覆的泥潭之中,拉将出来!”
“朕退位,非为私,乃为公!为这李氏的江山,为这天下的苍生!”
说着,他不顾礼制,竟亲自走下御阶,颤抖着双手,要去搀扶李景。
李景见状,再次叩首,身形伏得更低。
“皇上拳拳爱子之心,天下可鉴。然,太子尸骨未寒,孙臣岂能于此时贪恋大宝,行此不悌不孝之举?若如此,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孙臣?如何看待我李氏皇族?只怕亲者痛,仇者快!恳请皇上三思!”
就在这君臣爷孙僵持不下之际,一个清朗的声音,如同空谷足音,自百官之中悠然响起。
“陛下,摄政王殿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个刚刚入朝不久,却已然在京城掀起无数波澜的青衫谋士——徐元,缓缓走出班列。
他先是对着李晟与李景各行一礼,随即不卑不亢地朗声说道:
“陛下禅位,乃是效仿上古尧舜之举,是为天下计,非为一己之私,此为‘圣’。”
“摄政王殿下坚辞不受,是为恪守孝道人伦,全君臣之义,此为‘贤’。”
“圣贤相让,本是佳话,然,时移世易,当今之势,内有国贼未除,外有强敌虎视,国祚飘摇,已如累卵,社稷之安危,远重于个人之名节。”
徐元的目光,转向李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王爷,您忘了天幕之言了吗?”
他一句话,便点醒了所有人!
“天命在舜,中兴之主,姓李名景!这,是天意,是历史的必然!”
“您忘了泉州城头、幽州大营、玄武门下,那众多士兵的誓死追随了吗?这,是军心!”
“王爷若执意推辞,置天意于不顾,置军心于不闻,置天下万民于水火而不救,岂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忠’与‘不孝’?”
一番话,引经据典,却又偏偏说得在情在理,令人无法反驳!
“徐元所言极是!”张铉也轰然出列,双膝跪地,声如洪钟,“末将张铉,请摄政王顺天应人,登临大宝,以安天下!”
“末将常青山,请王爷登基!”
“臣等,请王爷登基!”
一时间,以徐元、张铉、常青山为首的“晋王一脉”新贵,连同那些在叛乱中看清形势、选择站队的官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新的、无可阻挡的洪流,彻底压过了那些保守派老臣的微弱之音!
李景看着眼前这一幕,缓缓站起身,目光却望向了殿外,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悯:“纵有天命,纵有军心,然天下万民何辜?要让他们,为我李景一人之登基,而承受朝局动荡之风险?本王,于心不忍。”
“这帝位,本王宁可不要!”
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最后的导火索!
就在此时!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声发自肺腑的、充满了无尽拥戴与期盼的呐喊,如同平地惊雷,自宫城之外,轰然响起!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最终,化作了排山倒海、声震云霄的山呼海啸!
“恭请晋王殿下登基,拯救万民!”
“我等,认晋王殿下为帝!”
那声音,起初只是在宫门之外,但很快,便如同燎原的野火,传遍了整个西京城!
朱雀大街、玄武长街……无数的百姓、商贾、士子,自发地走出家门,跪倒在地,朝着皇宫的方向,发出了他们最真诚的请愿!
民心!
这,才是真正的,无可阻挡的滔滔大势!
不知何时,朝堂之上的消息,早已就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全城!
御和殿内,百官皆是面色煞白,被殿外那股磅礴的民意,震慑得心胆俱裂,他们终于明白,时代,真的变了。
大势,已不可逆!
李景缓缓地转过身。
他看着龙椅前,那双充满了殷切期盼的、皇上的眼睛。
他看着御阶之下,那些跪伏在地,眼神狂热的、心腹臣子的脸庞。
他听着殿门之外,那如同惊涛骇浪般,一声高过一声的、万民呼唤。
他知道,自己,再无退路。
从他穿越到这个世界,从他踏入皇城的那一刻起,这条路,便早已是命中注定。
他缓缓地,缓缓地走上御阶。
最终,在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之前,他对着老泪纵横的皇上,对着满朝文武,对着殿外那亿万子民,郑重地,一揖到底。
“孙臣,李景……”
“——领旨。”
……
隆德十七年九月廿九。
舜仁宗李晟于御和殿禅位,退居兴庆宫,是为太上皇。
同日,摄政王李景,于太庙祭天告祖之后,于文武百官、万民的朝拜声中,正式登基为帝!
改年号为“曜宇”。
曜者,光也,日、月、星之光,照耀四方。
宇者,天下也,四方上下,国土疆域。
喜欢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