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官道之上,马蹄声密集如鼓点,打破了旷野的沉寂。穆青岚一袭银甲,手持长枪,勒马奔行在铁骑最前方,长发被夜风掀起,猎猎作响。她身后,五千精锐骑兵紧随其后,马蹄踏过尘土飞扬,甲胄碰撞声清脆刺耳,却无一人发出多余声响——这支军队自接到命令后便放弃了休整,昼夜疾驰,连饮水进食都在马背上完成,只为以最快速度赶到永平。
“将军,前方三十里便是永平近郊,需避开南明斥候的巡逻范围!”前锋哨探策马奔至穆青岚身侧,低声禀报。
穆青岚抬眼望去,远处隐约可见永平城的轮廓,夜空下,城池方向隐约有火光闪烁,显然攻城战仍在继续。她眉头微蹙,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放缓速度,改走侧翼山道,避开大道上的南明哨卡。告诉兄弟们,再坚持一程,抵达预定地点后休整半个时辰,今夜便发动反击!”
“得令!”哨探应声而去,军令迅速在骑兵队伍中传递开来。五千铁骑如同一条黑色巨龙,悄然转向,沿着崎岖的山道前行,马蹄踏在碎石上,声音被山林的寂静吞噬,完美避开了南明军队的侦查。
与此同时,永平城郊的张家庄内,一场无声的动员正在进行。苏凝香麾下的红袖阁成员乔装成货郎、农妇,穿梭在村落之间,手中拿着一张张图文并茂的传单。传单上,用简洁的线条画着南明士兵抢夺百姓粮食、殴打老人孩童、烧毁房屋的场景,旁边配着醒目的字迹:“马士英背信弃义,假抗清之名行劫掠之实,永平百姓苦不堪言!”
“大家快来看啊!南明军队根本不是来抗清的,是来抢我们活命的粮食啊!”一名红袖阁成员装扮的农妇,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高举着传单,声音哽咽地喊道。
村民们围了过来,看着传单上的画面,再想起昨日南明士兵闯入邻村劫掠的场景,一个个义愤填膺。“这群狗官!我们好不容易种点粮食,他们说抢就抢!”“吴将军在北方拼死抗清,保护我们,他们倒好,背后捅刀子!”“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跟他们拼了!”
人群中,一个名叫张老栓的壮汉站了出来,他黝黑的脸上满是怒火,振臂高呼:“乡亲们!马士英的军队不仁不义,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吴将军的援军很快就到,我们不如组织起来,配合援军反击,把这群奸贼赶出去!”
“对!我们跟他们拼了!”村民们纷纷响应,青壮年们回家拿起锄头、扁担,老人和妇女则开始准备石块、滚木,短短半个时辰,张家庄便组织起一支两百多人的民团,静静等待着援军的消息。
这样的场景,在永平城郊的十几个村落同时上演。苏凝香早已料到,马士英军队的暴行必然会激起民愤,她提前安排红袖阁成员潜入各村,一方面散布罪证,一方面联络各村有声望的乡绅,组织民团。此刻,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百姓,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火种,只待一声令下,便会燃起熊熊烈火。
永平城内,内城的防御已岌岌可危。南明军队的攻城云梯一架接一架地搭在城墙上,士兵们像蚂蚁一样往上攀爬,城头上的守军早已疲惫不堪,伤亡过半,连守将张世泽都已身中两刀,铠甲被鲜血染透,却依旧手持宝剑,死死守住城门。
“将军,南明军队攻势太猛,我们快撑不住了!”一名亲兵浑身浴血,踉跄着跑来,话音刚落,便被一支流矢射中,倒在了血泊中。
张世泽双眼赤红,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南明军队,心中满是绝望,却又抱着一丝侥幸——他相信穆青岚的援军一定会赶到。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来报:“将军!城外传来消息,南明军队的斥候发现了吴将军的援军,正在向马士英禀报!”
张世泽心中一振,高声喊道:“将士们!援军到了!再坚持一会儿,我们的救兵来了!”
城头上的守军听到这话,像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原本萎靡的士气瞬间高涨,纷纷举起兵器,奋力抵抗。
而在南明军队的大营中,马士英正坐在帅帐内,喝着从百姓家中抢来的美酒,吃着佳肴,脸上满是得意。一名斥候匆匆闯入帐中,跪地禀报:“主帅!不好了!吴三桂派穆青岚率五千铁骑驰援永平,现已抵达近郊!”
“什么?!”马士英手中的酒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酒液洒了一地。他原本以为,吴三桂的主力被清军牵制,短期内根本无法派兵驰援,没想到援军来得如此之快。
帐内的副将们也慌了神,纷纷建言:“主帅,援军已到,我们腹背受敌,不如即刻撤军!”“是啊主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马士英脸色阴晴不定,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永平的粮草,但又忌惮穆青岚的铁骑。沉思片刻后,他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撤军?不行!本将耗费这么多兵力,好不容易攻破外城,岂能半途而废!传令下去,全军加速攻城,务必在援军抵达前攻破内城!拿下永平,粮草到手,我们才有资本与吴三桂抗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告诉将士们,攻破内城后,允许他们劫掠一日!城中的财物、女子,任凭他们处置!”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南明军队的士兵们听闻这话,眼中瞬间燃起贪婪的光芒,原本因援军到来而动摇的军心,竟被这无耻的许诺重新凝聚起来。他们像疯了一样冲向城头,攻势比之前更加猛烈,箭矢、石块如雨点般落在城墙上,守军的防御再次陷入危机。
城内的百姓们也听到了马士英的叫嚣,一个个怒不可遏。不少青壮年百姓自发拿起家中的兵器,跑到城头上,协助守军防御。“狗贼!想抢我们的东西,做梦!”一名青年百姓手持菜刀,砍倒了一名爬上城头的南明士兵,自己却被身后的箭矢射中,倒了下去,临死前依旧死死咬着敌人的手臂。
城墙上,守军与百姓并肩作战,鲜血染红了城墙,却没有一人退缩。他们知道,一旦城破,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灾难,唯有死战,才有一线生机。
夜幕更深,穆青岚率领的铁骑已抵达永平西郊的预定地点。这里是一片丘陵地带,正好可以隐蔽军队,同时俯瞰南明军队的大营。穆青岚翻身下马,走到一处高坡上,借着月光观察着南明军队的布防。
“将军,南明军队的粮草营设在西门外的开阔地,防守相对薄弱,且距离内城较远,若我们发动突袭,他们很难及时救援。”一名校尉指着远处的一片营地,低声说道。
穆青岚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如鹰:“好!就从粮草营下手!传我命令,全军休整半个时辰,三更时分,兵分两路,一路在东门正面列阵佯攻,吸引敌军主力;我亲率两千精锐,绕至西门,突袭粮草营!”
“得令!”将领们齐声应道,士兵们纷纷下马,抓紧时间休整,有的拿出干粮充饥,有的擦拭兵器,有的则检查战马的马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充满了斗志。
白芷薇率领的医疗小队也在此刻赶到,她们迅速搭建起临时医疗点,将带来的伤药、草药一一摆放整齐。白芷薇走到穆青岚身边,递过一壶水:“穆将军,辛苦了。这是最后一批伤药,你务必小心。”
穆青岚接过水壶,一饮而尽,对白芷薇笑了笑:“放心,我不会让兄弟们白白牺牲。等拿下永平,我再陪你清点伤员。”
白芷薇点了点头,不再多言,转身投入到医疗点的准备工作中。她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必然惨烈,她能做的,就是做好万全准备,尽可能多地救治伤员。
三更时分,夜色最浓。穆青岚一声令下,两千铁骑朝着东门方向疾驰而去,他们在东门外用火把摆出庞大的阵列,马蹄声故意弄得震天响,同时高声呐喊:“吴将军援军已到,马士英速速投降!”
南明军队的哨兵发现了东门的动静,连忙禀报马士英。马士英大惊,以为援军要从东门发动主攻,连忙调派主力部队前往东门防御。“快!把东门的军队全部调过去,一定要挡住援军!”
东门方向,明军铁骑与南明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兵器碰撞声震耳欲聋。马士英站在中军帐外,看着东门方向的火光,心中稍稍安定,以为自己识破了援军的计谋。
就在这时,西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便是火光冲天。穆青岚亲率的两千精锐铁骑,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兵,趁着南明军队主力被牵制在东门,对粮草营发动了突袭。
“杀!”穆青岚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冲入粮草营中。长枪挥舞间,南明守军纷纷倒地,明军骑兵们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堆积如山的粮草。
“不好!粮草营被袭!”南明军队的粮草官惊呼着,想要组织防御,却被穆青岚一枪刺穿胸膛,倒在了地上。
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照亮了夜空。堆积的粮草被点燃,发出“噼啪”的爆裂声,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南明军队的士兵们看到粮草营被烧,一个个大惊失色,军心瞬间大乱——没有了粮草,他们根本无法长久作战。
“快!回援粮草营!”马士英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连忙下令军队回援。但此时,东门的明军铁骑死死咬住他们不放,让他们难以脱身。而永平城郊的百姓民团,也在此时发动了攻击,他们拿着锄头、扁担,从四面八方冲向南明军队的营寨,虽然武器简陋,却凭借着人数优势,给南明军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内城之上,张世泽看到西门外的火光,听到远处的喊杀声,激动得热泪盈眶:“援军到了!是穆将军的援军到了!将士们,百姓们,随我杀出去!”
他高举宝剑,率领残余的守军与百姓,打开城门,朝着南明军队的后方发动了反击。城内的百姓们也纷纷涌上街头,用石块、瓦片攻击南明士兵,一时间,南明军队陷入了内外夹击、腹背受敌的境地。
穆青岚在粮草营中斩杀了最后一名守军,看着熊熊燃烧的粮草,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她勒住马缰,高声喊道:“儿郎们!杀!把这群背信弃义的奸贼,全部赶出永平!”
两千精锐铁骑调转马头,朝着南明军队的主力冲杀而去。马蹄声如惊雷,长枪如林,所到之处,南明军队溃不成军,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马士英看着混乱的战局,知道大势已去,心中充满了悔恨与恐惧。他再也顾不上什么粮草、军功,在亲兵的掩护下,带着数百残兵,仓皇朝着南方逃窜而去。
黎明时分,战斗终于结束。永平城外,尸横遍野,南明军队的营寨化为一片火海,而明军铁骑与百姓民团则欢呼雀跃,庆祝着胜利。穆青岚骑着战马,巡视着战场,看着身边疲惫却兴奋的将士们,以及那些手持锄头、扁担的百姓,心中满是感慨——这场胜利,不仅是军队的功劳,更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白芷薇率领医疗小队,穿梭在战场之上,为受伤的将士与百姓包扎伤口。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永平城的城墙上,照亮了那些浴血奋战的身影,也照亮了这座历经劫难却依旧屹立的城池。
穆青岚抬头望去,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战斗在等待着他们。但此刻,看着永平城内渐渐恢复秩序的百姓,她心中充满了信心——只要民心在,他们就一定能守住幽燕,守住这抗清复明的希望。
喜欢吴三桂称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吴三桂称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