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李双林接到县委办通知,县委书记杨国威要他即刻到县委汇报工作。
司机小陈将车开得又快又稳,李双林坐在后座,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从青云镇到清源县城,这条路他走过很多次,心情却从未像今天这样,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以及一丝即将面对更高层面审视的郑重。
县委大楼,威严依旧。但这一次,李双林走进这里的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问题干部”,而是携带着青云镇崭新蓝图和初步成果的实干者。
秘书将他引到杨国威书记的办公室外间,低声道:“李书记,杨书记正在里面等您。”
李双林点点头,整理了一下并不凌乱的衣领,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
“请进。”里面传来杨国威沉稳的声音。
李双林推门而入。杨国威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他年近五十,鬓角已有些许白发,但眼神锐利,不怒自威。看到李双林,他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温和笑容。
“双林同志来了,坐。”杨国威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椅子。
“杨书记。”李双林恭敬地打了个招呼,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姿态不卑不亢。
杨国威没有立刻进入正题,而是拿起桌上的烟盒,递向李双林:“来一支?”
“谢谢杨书记,我不会。”李双林婉拒。
杨国威自己取出一支点上,深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打量着李双林,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青云镇最近的动作很大嘛,我在县里都听说了。旅游规划、农业合作社、企业服务中心……搞得有声有色。”
“杨书记,这只是我们初步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县委和您的指导和支持。”李双林语气诚恳。
“呵呵,不用谦虚。”杨国威摆摆手,“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关键是,魄力十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青云镇从那个烂摊子里拉出来,并且迅速找准发展方向,打开局面,很不简单!”
他弹了弹烟灰,语气变得凝重起来:“韩东风案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它暴露了我们过去在发展理念、干部选拔、权力监督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双林同志,你在这次案件中的表现,尤其是你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最终协助组织挖出这颗毒瘤的突出贡献和政治定力,县委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这番肯定,来自清源县最高决策者,分量极重。
李双林心中一热,但脸上依旧保持平静:“杨书记,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党员干部,在那个位置上,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好!说得好!”杨国威眼中赞赏之意更浓,“不居功,不自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干部!”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的县城景象,背对着李双林,声音低沉而有力:“清源县,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了。我们需要转型,需要刮骨疗毒之后的浴火重生!而转型,靠什么?靠的就是像你这样,有想法、有担当、有闯劲的年轻干部!”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双林:“县委对你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对你提出的《青云镇三年振兴行动计划》,原则上完全支持!你要放开手脚,大胆去干!遇到阻力,县委给你撑腰!需要资源,县委优先协调!”
这句话,如同给李双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有了县委书记的明确支持和背书,他在青云镇的改革,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助力!
“感谢杨书记和县委的信任!”李双林站起身,语气坚定,“我一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坐下说,坐下说。”杨国威压压手,重新坐回椅子上,话锋却微微一转,“不过,双林啊,有句话,我还是要提醒你。”
李双林心神一凛,知道这才是今天谈话最关键的部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国威缓缓道,“你年轻,有能力,现在又立了大功,得到了上面的关注。这是好事,但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韩东风虽然倒了,但他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清除。县里、市里,盯着你这个‘政治新星’的人,不在少数。”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破格启用新人,触动了一些人的奶酪;你大力整顿,打破了一些部门的‘潜规则’。这些,都会给你带来无形的压力和阻力。以后做事,既要大刀阔斧,也要讲究策略方法;既要勇往直前,也要注意保护自己。明白吗?”
这番话,语重心长,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护与提醒。
李双林深深点头:“我明白,杨书记。请您放心,我会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团结大多数同志,依法依规推进工作。”
“嗯,你有这个觉悟,很好。”杨国威满意地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对了,你提交的那份关于启用新人的报告,我看了。想法很好,很有必要。这件事,我支持你。组织程序很快就会启动。不过,具体人选,要把好关,既要看能力,更要看品德。”
“是!我们一定严格考察,慎重使用!”李双林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启用新人的计划获得杨书记首肯,意味着他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的关键一步,迈出去了!
从杨国威办公室出来,李双林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脚下的路,也更加清晰和坚实。
县委书记的认可与支持,如同一把尚方宝剑,也如同一面护心镜。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但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力量。
他知道,他不仅仅是在建设一个青云镇,更是在为清源县的未来,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他李双林的名字,已经从一颗骤然炸响的“惊雷”,开始向着引领方向的“旗帜”悄然蜕变。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日惊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