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嘉铭因为一份需要父亲签字的文件,再次回到了老房子。夕阳的余晖将小区的老旧楼房染上一层暖金色,却驱不散他周身自带的那股清冷气息。他用钥匙打开门,屋内飘散着熟悉的饭菜香,但客厅的茶几上,醒目地摊开着几本厚重的册子,与他记忆中家里素来整洁的模样略有不同。
张慧兰正坐在沙发边,戴着老花镜,手里还捧着一本方案,看得入神。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
“嘉铭回来啦?吃饭了没?妈给你热热去。”
“不用,妈,我吃过了。”陈嘉铭脱下外套,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茶几上那几本装帧精美的册子,封面上“雨桐设计”的字样和熟悉的笔迹,让他准备移开的视线微微一顿。
张慧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像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话题,连忙放下手中的方案,拿起另外一本,热情地递到他面前,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你看看,这是雨彤最后定下来的方案,结合了之前几套的优点,修改得更完善了。这孩子,真是用了心了,你瞧瞧这细节……”
陈嘉铭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似乎想拒绝,但看着母亲殷切的眼神,他还是沉默地接了过来。册子入手有些分量,纸张质感很好。他随手翻开,起初的目光是疏离而快速的,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审视,仿佛只是在评估一份普通下属提交的报告。
然而,随着他一页页翻下去,那快速浏览的目光,渐渐凝滞了。
他的视线落在卫生间区域那清晰标注的“防滑地砖”和“预埋扶手构件”的详细说明上;掠过厨房里那些根据母亲身高和使用习惯重新规划的操作台高度和收纳柜分区;停顿在客厅与次卧之间那道建议改为“透光长虹玻璃隔断”以改善采光的巧妙设计上……
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阳台那个被特意圈出的“阅读憩所”。
那里,有详细的电动躺椅型号建议(备注了其对腰椎的支撑特性),有书架灯光的角度和色温分析,甚至细致地考虑了阳光在不同季节的照射角度,确保那个角落既能沐浴阳光,又不会在夏季过于灼热。
这些细节,很多都超出了常规设计的范畴。
一些模糊的记忆碎片,不受控制地涌入他的脑海。那似乎是很久以前,一次家庭闲聊时,他曾随口提过一句,父亲年纪大了,阳台那把旧藤椅坐着可能不舒服,要是能有个更舒适的地方看书就好了。还有一次,母亲抱怨过厨房的柜子太高,拿东西费劲……
这些他自己或许都未曾放在心上的随口之言,这些长辈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不便与需求,此刻,都被图纸上那些精准、周到、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设计语言,一一回应,细致落实。
他不得不承认,这份方案,做得极好。
好到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号称专业的室内设计师。好到……他几乎能透过这些严谨的线条和详尽的注释,看到那个蜷缩在工作室灯影下,熬过一个个深夜,苍白着脸色,却固执地一遍遍修改、打磨的身影。
她花了多少心血?
这个念头如同细微的电弧,在他沉寂的心湖深处,轻轻跳跃了一下,激起一圈几乎微不可察的涟漪。一种极其复杂的,混合着意外、审视,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明晰的触动,悄然弥漫开来。
他翻动纸张的手指,无意识地放缓了速度,指腹摩挲着纸张边缘,那上面仿佛还残留着绘图时专注的温度。
张慧兰一直在小心观察着儿子的表情,见他看得认真,久久没有出声,便忍不住又轻声说道:“你看,雨彤她……确实是变了。做事这么踏实,想得这么周到。我跟你爸看了,都觉得特别好,心里……挺暖的。”
陈嘉铭依旧没有抬头,浓密的睫毛低垂着,将他眼中所有可能泄露的情绪严密地遮挡起来。他的侧脸线条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冷硬,紧抿的薄唇没有任何表示。
张慧兰看着他这副沉默的样子,心里有些没底,试探着问:“嘉铭,你觉得……这方案怎么样?要是你觉得哪里不合适,现在改还来得及……”
这时,陈嘉铭终于合上了手中的方案册子,发出轻微的一声响。他抬起头,将册子放回茶几上,动作看起来随意自然。
他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情,既没有母亲期待中的赞许,也没有她担忧下的反对。只是那双过于深邃平静的眼眸,似乎比刚才更加幽暗了几分。
他看向母亲,语气平淡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您和爸觉得好就行。”
他没有评价周雨彤这个人。
没有提及她过往的任何是非。
甚至没有对方案本身做出任何直接的褒贬。
但是,他也没有像张慧兰预想中那样,流露出丝毫的反对、排斥,或者冷嘲热讽。
这句“您和爸觉得好就行”,听起来像是一句置身事外的敷衍,一种不愿过多参与的态度。然而,在这种特定情境下,对于张慧兰和陈卫国决定采用周雨彤的设计方案这件事,他这种不置可否的沉默,这种没有提出任何异议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微妙的变化。
一种从绝对排斥、划清界限,到默许其存在、甚至间接认可其专业能力的,极其缓慢而隐晦的松动。
张慧兰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光芒,连忙点头:“哎,好,好,我和你爸都觉得特别好,那就这么定了。”
陈嘉铭不再看那几本方案,转而拿起需要父亲签字的文件,走向书房。他的步伐依旧沉稳,背影挺直冷硬,仿佛刚才那片刻的驻足与翻阅,并未在他心中留下任何痕迹。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本沉甸甸的方案册子,以及册子背后所代表的那个人的改变与努力,像一颗被无意间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未能立开激起汹涌的浪花,但那细微的涟漪,却已经悄然荡开,正在以一种缓慢而不可阻挡的方式,触碰着他内心那冰封的边界。
喜欢婚礼前夜,她选择陪男闺蜜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婚礼前夜,她选择陪男闺蜜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