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巢基地的船坞内,灯火通明。号的改造工程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张飞站在高高的施工平台上,手中平板电脑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工程数据。距离他向海军承诺的三天期限,只剩下不到四十个小时。
推进器阵列的校准还要再精确0.1度。张飞对着通讯器说道,目光紧盯着舰尾正在安装的分布式推进单元,我要的是完美对接,不是差不多就行。
下方,工程师们正在对最后一个推进模块进行微调。新型推进系统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分布式设计,十六个推进单元均匀分布在舰体底部和两侧,这让整艘舰看起来像是一只蓄势待发的机械章鱼。
林沐瑶快步走上平台,手里拿着最新的测试报告:张顾问,隐身涂层的耐腐蚀测试通过了!在模拟海洋环境下能够保持至少五年的稳定性能。
张飞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点了点头:量产进度呢?
三条生产线已经全速运转,预计明天中午就能完成首批材料的交付。林沐瑶的语气中带着疲惫,但眼神依然明亮,不过有个问题,原定的特种运输车队因为对方演习区域扩大,可能需要绕行,这会耽误至少六个小时。
张飞眉头微皱,正要说话,安国邦急匆匆地跑进船坞,手里举着加密通讯器:张总工,穆将军的专机已经降落,正在往基地赶来。同行的还有...还有好几位海军的高级将领!
这个消息让整个船坞顿时安静下来。工人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张飞,等待他的指示。
继续施工。张飞平静地说,按照原计划推进,不要受任何影响。
他转身对林沐瑶说:运输问题我来解决,你继续监督生产线。
说完,张飞快步走出船坞,安国邦紧跟在他身后。
来了多少人?张飞一边走一边问。
除了穆将军,还有海军装备部的郑海涛部长,以及两位海军中将。安国邦压低声音,看这阵势,恐怕是出了什么紧急情况。
张飞没有说话,但脚步明显加快。他敏锐地意识到,海军高层在这个关键时刻亲自到访,绝对不只是为了视察工程进度。
当他们来到基地指挥中心时,穆青山已经带着几位海军将领在那里等候。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平日里威严持重的将军们,此刻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张飞,穆青山开门见山,情况有变。
郑海涛部长直接走到电子海图前,调出最新的态势图:对方的航母战斗群在两个小时前突然加速,预计最晚明天傍晚就会抵达我领海线附近。更麻烦的是,他们的两艘攻击型潜艇从我们的监视系统中消失了。
张飞凝视着海图,手指在几个关键位置点了点:他们想玩硬的。
不仅如此,一位海军中将补充道,我们刚刚截获的情报显示,对方可能在明天上午进行实弹演习,演习区域...部分覆盖了我们的传统渔场。
指挥中心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这已经不只是挑衅,而是赤裸裸的威胁。
最高层已经做出决定,穆青山语气沉重,必须予以坚决回应。但是我们的常规舰队在对方的卫星监控下很难发挥优势。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飞身上。
影梭号还需要多长时间?郑海涛部长直截了当地问。
张飞调出工程进度表:四十个小时。这是最快的速度了。
将军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
能不能再快一点?另一位海军中将问道,哪怕是先让舰艇能动起来,具备基本的隐身能力也行。
张飞摇头:这不是拼装玩具,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
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号的设计图:不过,也许有个折中方案。
随着设计图的展开,将军们都屏住了呼吸。即便是见多识广的他们,也从未见过如此前卫的舰艇设计。
这是...郑海涛部长惊讶地指着图纸上的分布式推进系统。
全电推进,零排放,无限航程。张飞轻描淡写地解释,理论上可以绕地球航行五十圈不需要补给。
一位海军技术出身的中将忍不住问道:这怎么可能?就算是核动力舰艇也需要定期补充给养...
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传统燃料的数百倍。张飞调出一组数据,而且我们的推进系统效率极高,能耗只有传统推进系统的十分之一。
将军们看着屏幕上那些惊人的数据,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但是,张飞话锋一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动力系统,而是隐身材料的涂覆工艺。这是精细活,急不得。
穆青山若有所思:如果...如果我们不需要完全隐身呢?比如只实现雷达隐身,暂时不考虑红外和声学隐身?
张飞思考片刻:那样可以节省至少二十个小时。但是这样一来,舰艇在近距离还是会被发现。
足够了。郑海涛部长一拍大腿,我们需要的正是雷达隐身能力。只要能让对方的卫星和远程雷达失效,近距离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
张飞快速计算着修改方案所需的工时:如果只完成雷达隐身涂装,明天早上就能进行海试。
就这么办!海军将领们异口同声。
命令很快下达,船坞里的工人们开始调整作业顺序,优先进行雷达隐身材料的涂覆。
张飞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同时指导着十几个作业小组,而且对每个技术细节都了如指掌。
他真的是人类吗?一位海军中将忍不住低声问穆青山。
穆青山笑了笑:习惯就好。在他这里,奇迹就是日常。
傍晚时分,顾倾城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金满堂的一艘货轮正在向东南海域方向航行,预计明天凌晨抵达演习区域附近。
巧合?安国邦怀疑地问。
不可能。顾倾城摇头,我们追踪这艘船很久了,它平时跑的是欧洲航线,突然改变航向肯定有问题。
张飞调出那艘货轮的资料,发现它注册在某个小国名下,但实际控制方却是个空壳公司。
典型的暗影组织手法。顾倾城说,我们要不要采取行动?
暂时不用。张飞思考着说,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就在这时,林沐瑶兴奋地跑来汇报:张顾问,第一批隐身材料提前三小时完成生产,运输车队已经出发了!
运输路线安全吗?顾倾城立即问道。
我安排了三组安保人员随行,而且路线是随机的,应该没问题。林沐瑶回答。
然而,张飞却皱起了眉头:随机路线?也就是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车队具体会走哪条路?
林沐瑶愣了一下:是的,这是标准安保程序...
立即联系车队,让他们改走3号高速。张飞命令道,要快!
顾倾城虽然不解,但还是立即执行了命令。几分钟后,消息传来:原定路线上的一个隧道发生了塌方,如果车队按原计划行驶,现在正好会被困在隧道里。
你怎么知道的?安国邦惊讶地问。
张飞调出交通监控系统的数据:金满堂擅长制造。我只是假设他会在所有可能的路线上设伏,然后选择了概率最低的一条。
这个解释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如果不是张飞及时察觉,重要的隐身材料可能就要遭殃了。
看来,金满堂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了解我们的行动。穆青山面色凝重。
张飞却显得很平静:意料之中。毕竟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
他转向顾倾城:是时候给他们一个惊喜了。
在张飞的授意下,顾倾城启动了一个特殊计划。几艘伪装成渔船的侦察船悄悄出海,它们携带了特殊的信号发射装置,能够模拟大型舰艇的雷达特征。
这个计划很快见效。对方的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多个不明目标,分散在广阔的海域上,让他们一时难以判断我方的真实意图。
与此同时,张飞在船坞里指导工人们进行最后的冲刺。在强光照射下,号的舰体正在被涂上一层特殊的暗灰色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吸收特定频段的雷达波,让舰艇在雷达屏幕上几乎消失。
厚度必须精确到微米级,张飞亲自检查着涂覆质量,太薄了效果不好,太厚了会影响舰体结构。
工人们在他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作业,每个人的表情都无比专注。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个历史性的工程。
深夜,当大多数人已经休息时,张飞仍然在船坞里忙碌。他不仅要监督施工进度,还要亲自调试舰上的各种系统。
动力系统试运行。张飞通过通讯器下达指令。
船坞里响起一阵低沉的嗡鸣声,那是推进系统启动的声音。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功率很大,但噪音却很小。
不可思议。一位海军技术军官惊叹道,这噪音水平,比常规潜艇还要低。
张飞检查着数据读数:还可以再优化。我要的是完全静音,不是比较安静。
就在这时,苏晚晴发来一条加密信息。她在信息中提到,国际上有几个军事论坛正在讨论中国海军的神秘项目,有人猜测中国正在建造全新的隐身舰艇。
消息泄露了?安国邦担心地问。
不一定。张飞分析着信息内容,这些猜测都很笼统,更像是基于局座之前言论的推测。
他回复苏晚晴,让她继续关注相关动向,但不要做任何评论。
凌晨三点,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号的雷达隐身涂装终于完成,接下来要进行的是码头测试。
一艘海军测量船驶近船坞,使用各种型号的雷达对号进行扫描。结果令人振奋:在大多数频段上,号的雷达反射面积都降低到了原来的百分之一以下。
成功了!船坞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但张飞却盯着数据图表,眉头紧锁:x波段的效果不够理想,反射面积还是太大。
负责该频段隐身材料的研究员解释道:这个频段原本就不在我们的重点考虑范围内...
战场上敌人不会考虑我们的重点。张飞打断他,我要的是全频段隐身,不是选择性隐身。
他立即召集技术团队,研究改进方案。在其他人看来已经足够完美的成果,在张飞这里却只是及格水平。
给我三个小时,张飞对等待结果的将军们说,我能让x波段的效果提升一个数量级。
将军们面面相觑。按照原计划,现在就应该开始海试准备了。但是看着张飞坚定的眼神,郑海涛部长最终点了点头:就三个小时。
这三个小时里,张飞展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技术实力。他不仅找出了问题的根源,还想出了改进方案,并且亲自指导工人进行调整。
当黎明来临的时候,改进后的测试结果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即使在最苛刻的x波段,号的雷达反射面积也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现在,张飞终于露出满意的表情,可以开始海试准备了。
海军将领们看着初升的朝阳,又看了看焕然一新的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
然而,就在海试准备进行的时候,一个紧急情报传来:对方的航母战斗群再次加速,预计抵达时间提前了六个小时。
同时,那艘属于金满堂的货轮也已经抵达演习区域边缘,开始在那里徘徊。
他们在等待什么。穆青山分析道。
张飞凝视着卫星传回的实时图像,突然说道:我可能知道他们在等什么了。
他调出号的设计图,指着上面的一个细节:我们的分布式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可以产生特殊的流体效应,这种效应可能会对水下目标产生影响。
你的意思是...郑海涛部长似乎想到了什么。
那艘货轮可能只是个幌子,张飞语气凝重,真正的威胁在水下。金满堂想用这种方式来测试我们的反潜能力。
这个推测让指挥中心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如果水下真的潜伏着敌方潜艇,那么号的海试将面临巨大风险。
海试必须照常进行。张飞坚定地说,而且,我们要给水下的一个惊喜。
在张飞的指挥下,一套特殊的探测系统被紧急安装到号上。这套系统能够利用推进器产生的水流变化来探测水下目标,其原理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声呐技术。
上午八点整,号在晨光中缓缓驶出船坞,开始了它的首次海试。这艘曾经的老旧护卫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件跨越时代的杰作。
张飞站在岸边的观测台上,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着海试情况。在他身边,海军将领们紧张地关注着每一个数据变化。
最初的一个小时,一切正常。号展现出优异的机动性和稳定性,雷达隐身效果也完全达到预期。
然而,就在海试进行到关键阶段时,异常情况出现了。
水下有动静。声呐操作员报告,不是常规潜艇,信号特征很陌生。
张飞立即下令:启动特殊探测模式。
当新系统启动后,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图像:一个长约三十米的梭形物体正在号下方约两百米处跟随。
这是什么?一位海军中将惊讶地问。
水下无人机,张飞判断,而且技术相当先进。
他立即通过加密频道向号下达指令:实施标准反制程序。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号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反潜措施,而是突然改变航向,同时推进系统的功率大幅提升。
在特殊探测系统的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号的推进器在水中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涡流。这些涡流仿佛有生命一般,精准地包裹住了那个水下目标。
更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那个水下无人机突然失控,开始在海中打转,最后缓缓沉向海底。
它...它自己毁掉了?观测台上有人难以置信地问。
张飞轻描淡写地解释:只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干扰了它的控制系统。现在,该去会会那艘货轮了。
在张飞的远程操控下,号调转航向,以惊人的速度向金满堂的货轮所在位置驶去。
一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