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龙巢基地指挥中心的防弹玻璃,在张飞专注的脸庞上投下淡淡的光晕。他面前的三个全息屏幕上同时显示着号的不同设计视图,数以万计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推进系统效率还需要提升三个百分点。张飞轻声自语,手指在全息键盘上快速敲击,修改着一个推进器叶片的角度参数,这个曲率调整后,水流分离现象应该能缓解。
安国邦端着刚煮好的咖啡走进来,看到张飞面前复杂的设计图,忍不住咂舌:张总工,您这是一夜没睡?
张飞接过咖啡抿了一口,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屏幕:睡了两个小时。足够。
他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早餐吃什么,而不是在完成一项可能改变海军格局的革命性设计。
林沐瑶抱着一叠材料测试报告快步走进来,看到张飞面前已经基本成型的设计图,惊讶地停下脚步:这...这是完整的号改造方案?
初版。张飞头也不抬,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
他调出一个细节图,指着推进器舱室的结构:这里的支撑框架需要重新设计。原方案在高速机动时会产生共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结构疲劳。
林沐瑶仔细查看数据,眼中闪过佩服的神色:这个共振频率...确实被忽略了。您是怎么发现的?
经验。张飞简短地回答,同时调出另一个子系统,还有这个冷却回路,管道走向需要优化。现在的设计会导致局部过热。
就在他们讨论技术细节时,穆青山和郑海涛部长联袂而至。两位将军看到已经完成大半的设计方案,都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才过去一个晚上...郑海涛部长绕着全息投影走了一圈,声音里满是惊叹,这效率也太惊人了。
张飞终于从屏幕前抬起头,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基础设计不难,难的是细节优化。
这句话让指挥中心里其他正在加班的技术人员都忍不住嘴角抽搐。在他们看来,张飞口中的基础设计已经是他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穆青山关切地问:需要休息一下吗?
不用。张飞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正好要去试验场测试几个新想法。
试验场位于龙巢基地的地下深处,这里配备了最先进的模拟测试设备。张飞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巨大的水槽前,水槽中正在模拟各种海洋环境。
这是...郑海涛部长看着水槽中正在测试的新型推进器模型,好奇地问。
1:10的推进器测试模型。张飞调出测试数据,我在尝试一种全新的叶片设计。
随着他的指令,水槽中的推进器开始运转。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高速运转状态下,推进器产生的气泡和噪音都微乎其微。
这静音效果...一位海军技术专家凑近观察,比目前最先进的泵喷推进器还要好上数倍!
张飞点点头:关键在于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我借鉴了海豚皮肤的仿生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能够减少空泡产生的特殊纹理。
他调出电子显微镜下的叶片表面图像,可以看到上面布满了精密的沟槽结构。这些沟槽看似随机,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最佳形态。
这些沟槽能够引导水流平稳通过,避免产生湍流和空泡。张飞解释道,同时还能降低百分之十五的阻力。
在场的海军专家们纷纷拿出设备记录这个重大发现。要知道,推进器的噪音一直是潜艇和舰艇隐身性能的短板,张飞的这个创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张飞话锋一转,这种结构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一种特殊频率的谐波。
他调出频谱分析图,指着一个不太明显的波峰:就是这个。虽然能量很小,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被专用设备探测到。
林沐瑶仔细研究着数据:可以通过调整转速来规避吗?
治标不治本。张飞摇头,我正在设计一种主动抵消系统,能够实时生成反向声波来中和这种谐波。
说着,他在控制台上输入一系列参数。水槽中的推进器旁边出现了一个小型发声装置,随着装置的运行,频谱图上的那个异常波峰果然消失了。
完美!郑海涛部长忍不住鼓掌,这个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所有舰艇上!
张飞却显得很冷静: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更复杂的问题。
他带着众人来到材料实验室,这里正在测试新型隐身材料。令人惊讶的是,实验台上摆放的不是常见的金属板材,而是一种看起来像黑色织物的材料。
这是...林沐瑶好奇地触摸着材料表面,发现手感异常柔软。
新型复合隐身材料。张飞拿起一块材料,轻轻一抖,材料竟然像布料一样展开,基于碳纳米管和特殊聚合物的复合材料。
他在材料表面洒了一些水,水滴立刻滚落,不留任何痕迹:疏水性能极佳,能够有效防止盐分积聚。这在海洋环境中很重要。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张飞接通电源后,材料表面的颜色开始缓缓变化,从深灰色逐渐变成与实验台几乎一样的颜色。
光学迷彩?一位技术人员惊呼。
基础版本。张飞关掉电源,目前只能实现有限的颜色适应,而且耗电量较大。我还在优化。
郑海涛部长拿起一块材料仔细端详:这重量...比传统隐身涂层轻太多了!
密度只有钢材的十分之一,强度却是其三倍。张飞补充道,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完美贴合舰体曲面。
他示意助手进行下一步演示。只见助手拿起喷枪,将材料喷涂在一个舰船模型表面。喷涂后的模型被放入模拟海洋环境的试验箱中,开始接受各种测试。
耐腐蚀测试、抗生物附着测试、紫外线老化测试...林沐瑶看着试验箱上的参数显示,这些测试条件比真实海洋环境还要严苛。
要做就做到最好。张飞注视着试验箱中的数据变化,我要确保这种材料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性能。
测试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期间,张飞一直站在试验箱前,时不时调整测试参数。当最终测试结果出来时,所有人都被震惊了。
所有指标都超过了预期!材料实验室负责人激动地汇报,特别是在抗生物附着方面,效果比现有最好的防污涂料还要好上五倍!
张飞仔细查看每一项数据,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表情:可以开始准备量产了。
量产?郑海涛部长惊讶地问,这种材料的制备工艺应该很复杂吧?
确实不简单。张飞调出生产工艺流程图,需要建设专门的生产线。不过我已经完成了生产线设计。
他展示的设计图中,生产线采用了全新的自动化工艺,从原材料处理到最终成品,整个流程只需要六个小时。
这条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足够改造一艘护卫舰的材料。张飞补充道,如果需求增加,可以快速复制生产线。
穆青山与郑海涛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兴奋。这种生产效率,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就在众人为新材料兴奋时,张飞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了下一个难题。他带着大家来到电子实验室,这里正在测试舰载电子系统。
传统的集中式电子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张飞指着一个布满芯片的测试板说道,我设计了一种分布式智能系统。
测试板上,数十个处理单元通过高速光纤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计算网络。
每个单元都具备独立的处理能力,同时又可以协同工作。张飞解释道,即使部分单元损坏,系统也能继续运行。
为了演示,他让助手随机关闭了几个处理单元。令人惊讶的是,系统性能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剩余单元自动分担了受损单元的工作负荷。
自愈能力!一位电子专家惊叹道,这在战场上太重要了!
张飞点点头: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它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算法,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他调出一段测试录像,显示系统在面对模拟电子战时,仅用了几秒钟就找到了最优的反制策略。
这反应速度...郑海涛部长看着测试数据,比最资深的电子战军官还要快!
机器不会紧张,也不会疲劳。张飞平静地说,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人类永远比不上人工智能。
演示结束后,张飞把各领域的专家召集到一起,开始整合各个子系统。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充满了挑战。
推进系统的电磁干扰可能会影响电子系统的运行。一位工程师提出担忧。
张飞调出电磁兼容性模拟图: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过了。通过在关键位置加装屏蔽层,同时优化接地设计,可以将干扰降到可接受水平。
他展示的解决方案精妙而高效,让提出问题的工程师佩服不已。
还有材料与结构的兼容性问题。林沐瑶指着结构设计图说道,新型隐身材料的膨胀系数与传统舰体材料不同,温度变化时可能会产生应力。
张飞调出一个巧妙的连接结构:采用这种柔性连接设计,可以吸收不同材料之间的形变差异。同时,我在材料配方中加入了特殊的稳定剂,进一步减少了形变量。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张飞都能立即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渐渐地,指挥中心里的讨论声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赞叹。
太厉害了...一个年轻的技术人员小声对同伴说,张总工脑子里是不是装了一台超级计算机?
他的同伴深有同感地点头:而且是不需要休息的那种。
在张飞的高效指挥下,号的设计工作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到下午三点,完整的改造方案已经基本成型。
现在只差最后一个环节。张飞调出全舰模拟图,整体性能验证。
他启动超级计算机,开始进行全系统模拟测试。屏幕上,数字版的号在虚拟海洋中航行,经历着各种极端环境的考验。
模拟风速120节,浪高15米。计算机报告着测试条件。
在如此恶劣的海况下,虚拟的号依然保持着稳定的航行状态,各项性能指标全部在安全范围内。
接下来是隐身性能测试。张飞切换测试模式。
屏幕上出现各种雷达和声呐的探测画面。令人惊喜的是,在大多数探测手段下,号几乎完全隐形,只有在极近的距离才会被探测到。
这隐身效果...郑海涛部长激动得声音发抖,简直就像科幻小说!
张飞却微微皱眉:红外隐身还有提升空间。舰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够均匀,可能会被新一代红外探测器捕捉到。
他立即开始调整设计,优化散热系统的布局。经过几次迭代后,舰体表面的热信号显着降低。
完美!这次连穆青山都忍不住赞叹,这个设计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然而张飞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在基本设计完成后,他又开始考虑一些额外的功能。
我在想,他调出一个新的设计模块,也许可以加装一套环境监测系统。
这个提议让众人都愣住了。在军用舰艇上安装环境监测设备,这听起来有些不合常理。
理由很简单。张飞解释道,海洋环境数据对反潜作战至关重要。而且,收集到的数据还可以为民用科研服务。
他展示的设计中,环境监测系统与作战系统完全独立,不会影响舰艇的战斗效能。
考虑得很周到。穆青山赞许地点头,这也体现了我们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当夕阳再次西沉时,号的改造设计终于全部完成。张飞将最终方案上传到服务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明天就可以开始施工了。他对两位将军说,如果一切顺利,五天内就能完成改造。
郑海涛部长看着眼前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郑重地说:张总工,我代表海军,感谢你做出的贡献。
张飞只是淡淡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望向窗外,远处的海平面上,最后一抹晚霞正在渐渐消散。在那里,崭新的号即将开启一段传奇的航程。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开局,局座战略忽悠成真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