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官沈清漪

芸河的梦

首页 >> 明朝女官沈清漪 >> 明朝女官沈清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惊!墨爷这么宠老婆,不要命了?穿越到西沿王朝的女主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魂穿古代后,我不当炮灰重生我被校花倒追了进错房!误惹战少,娇妻休想逃深宫美人,朕的贵妃胆小又怕事快穿:病娇反派别害怕盗墓:无副作用长生了解一下全能医妃俏王爷安雪棠墨云景
明朝女官沈清漪 芸河的梦 - 明朝女官沈清漪全文阅读 - 明朝女官沈清漪txt下载 - 明朝女官沈清漪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15章 医者仁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货币之争的暗涌在精妙的权术下悄然平息,北疆的肌体在商业血脉畅通后更显活力。然而,朱宸瑄与苏雪凝的目光,已投向更深层、更基础的民生根本。战乱、白灾、以及胡汉杂处带来的卫生习俗差异,使得疫病与伤痛始终是悬在北疆军民头顶的利剑。单纯的军事威慑与经济利益,或许能捆绑人心,却难以触及生命最本能的恐惧与对健康的渴望。苏雪凝意识到,若能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其所获之民心,将比任何政令更为牢固与真诚。于是,一项名为“北地医学院”的宏大计划,在她心中孕育,旨在将医药化为融合胡汉、收拢人心的新纽带。

这一日,苏雪凝审阅着各地呈报的文书,其中几份来自草原部落的简报引起了她的注意。一份提及某个小部落因牲畜突发怪病,牧民接触后引发小范围疫病,部落萨满束手无策,死者十数人,恐慌蔓延,几近酿成部落迁徙。另一份则来自定北堡督护府,提及归附部落中,因胡汉民间郎中医术参差,甚至混有江湖骗子,时常因误诊、用药不当引发纠纷,加深了隔阂。

她放下文书,缓步至窗前,望着蓟州城熙攘的街道。城内虽有官办医馆和些许名医,但资源有限,且多集中于权贵富户。对于广大军民,尤其是偏远部落,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便可能摧毁一个家庭,动摇一方安定。

“王爷,”晚间歇息时,苏雪凝对朱宸瑄谈及此事,“刀兵之伤可见,疫病之害无形。北疆欲长治久安,非仅凭弓马之利,商路之繁。人心惶惶,何谈归附?躯体不康,何谈兴旺?妾身以为,当效仿学堂之制,汇聚医者,设立医学院,系统培养医护人才,并促进胡汉医术交流,使医者仁心,普惠北疆。”

朱宸瑄闻言,深以为然。他深知军队中因伤病减员之苦,亦明了地方上缺医少药之弊。“雪凝此议,乃固本培元之策。只是,医道精深,流派纷杂,胡汉医术更是大相径庭,如何汇聚?如何管理?恐非易事。”

苏雪凝既已提出,心中已有初步方略。她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先行细致调研。

她首先通过“蛛网”及各地官府,摸清了北疆境内有名望的汉人医家、精通正骨外伤的军中郎中、以及流落至此、身怀绝技的游方医者。同时,她也让阿尔斯楞、巴雅尔等人,留意草原上备受尊崇的蒙古医者(“额穆奇”),尤其是那些精通治疗牲畜疾病(许多疫病人畜共患)、擅长利用草原草药及独特手法的医生。

准备工作就绪后,苏雪凝以镇北王妃之名,广发“征医令”,言辞恳切,阐明欲建医学院,旨在“博采众长,普惠众生,解民疾苦,固我北疆”。为吸引人才,王府给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授予官身品阶(虚职,表尊崇)、提供丰厚俸禄与研究资金、允许其招收弟子传承医术、并承诺对其家眷予以妥善安置。

起初,应者寥寥。汉人名医多恋故土,或觉塞外苦寒,非治学之地;胡人医者则对汉人官府心存疑虑,恐其秘术被夺。苏雪凝并不气馁,亲自拜访了几位在蓟州城内颇有声望的老医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此举于国于民之大利,并承诺尊重各家秘传,只求交流共进。同时,通过巴雅尔等人担保,成功邀请到了两位在草原上德高望重的老“额穆奇”前来蓟州“参观”。

为了让这些医者安心,苏雪凝仿照学堂与工坊旧例,在蓟州城东南隅划出大片土地,开始兴建医学院馆舍。馆舍不仅包括讲学堂、藏书阁、制药坊,更规划了规模不小的诊厅与病舍,面向平民开放,以示其“医教一体,服务百姓”的宗旨。王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实实在在的基建,逐渐打消了部分人的疑虑。

医学院的雏形初现,真正的挑战方才开始——如何让理念、体系截然不同的胡汉医者坐到一起,乃至相互学习?

第一批受邀抵达的汉人医者与蒙古医者,在首次会面时,便显露出巨大的鸿沟。汉医讲究“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用药精细,理论体系完备;蒙医则更重实践经验,尤其擅长正骨、外伤急救(与常年骑马征战相关),对草原草药药性了如指掌,但其理论多与萨满信仰、五行学说混合,显得“原始”而“神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汉医,捻着胡须,对蒙医携带的那些晒干的古怪草药和动物骨骸药剂,面露不屑,私下谓之为“蛮夷之术,未入流品”。而一位面色黝黑、手掌粗糙的蒙古老额穆奇,则对汉医们捧着泛黄古籍、争论阴阳虚实的做派感到不耐,认为他们“纸上谈兵,不如亲手接上一根断骨来得实在”。

双方虽碍于王府颜面,未起直接冲突,但气氛冷凝,各自为政,交流几乎为零。

苏雪凝早预料到此情此景。她并未强行说和,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实证交流会”。她挑选了数名病情各异、自愿前来的患者(包括军士旧伤、牧民常见病、孩童积食等),让胡汉医者分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结果令人惊讶。对于一名骨折军士,汉医以内服汤药活血化瘀为主,疗程较长;而蒙医则以独特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并外敷秘制草药膏,宣称能大大缩短愈合时间。对于一名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商人,汉医诊断为脾胃湿热,用药清热祛湿;蒙医则取出一种味道刺鼻的草根,让患者咀嚼,不过半日,症状竟大为缓解。

事实胜于雄辩。亲眼所见对方医术在某些领域的独到之处,先前心存轻视的双方,态度开始松动。苏雪凝趁机提出,由王府出面,组织人力,协助双方医者,共同编撰一部《北疆常见疾病验方汇编》,要求摒弃门户之见,只记录经实践验证有效的方剂与疗法,并注明来源。这项具体而务实的工作,成为了打破坚冰的关键。

随着《验方汇编》工作的推进,以及日常在医学院诊厅的共同坐诊,胡汉医者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他们开始互相请教,汉医学习蒙医凌厉的正骨手法和独特的草药知识,蒙医则对汉医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精细的脉诊产生兴趣。医学院的藏书阁内,也开始出现用汉蒙两种文字标注的药材图谱和医理笔记。

更大的考验与机遇随之而来。蓟州以北二百里的一处军屯卫所,突发时疫(疑似鼠疫),患者高烧、咳血,蔓延迅速,卫所人心惶惶,几近失控。消息传来,苏雪凝立刻意识到,这是对医学院成立以来成果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确立其权威的绝佳机会。

她力排众议,亲自协调,组建了一支由汉蒙医者混编的“疾疫防控队”,携带大量根据《验方汇编》及新研究成果配制的药剂与防疫物品,由韩振云派兵护送,火速前往疫区。

防控队抵达后,汉医负责根据病情辨证,确定主方;蒙医则利用其应对草原疫病的经验,负责环境消毒(用特定草药烟熏)、隔离病患、以及指导军户改善卫生习惯。双方通力合作,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救治。

经过近一个月的奋战,疫情终于被控制住,大部分患者转危为安。消息传回,北疆震动。军中将士、边境百姓,尤其是那些曾受益的部落民,对王府、对医学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医者们用仁心与医术,跨越了族群的界限,赢得了最广泛的尊敬。

“北地医学院”经此一役,名声大噪。它不仅成为了北疆医学研究的中心,更成了胡汉融合的又一坚实纽带。来自草原的学徒开始系统学习汉医理论,汉人医者也深入草原采集药材、研究地方病。医学院编译的汉蒙双语医学科普小册子,通过商队和官府,散发到北疆各地,教导民众基本的防病治病知识。

朱宸瑄与苏雪凝再次来到已初具规模的医学院视察,看着诊厅内胡汉百姓有序候诊,讲堂中学徒们认真听讲,药圃里种植着来自各方的草药,心中感慨万千。

“昔日以刀兵相交,今朝以仁心相待。”朱宸瑄叹道,“雪凝,此医学院之立,其功恐不在定北堡之下。它治愈的不仅是人身之疾,更是族群隔阂之心病。”

苏雪凝微笑颔首:“王爷,医药关乎生死,最能触动人心。以此为契机,胡汉百姓方知,在这北疆天地间,彼此命运相连,福祸与共。这根纽带,源于对生命的共同敬畏,故而坚韧。”

北辰之光,不仅照耀着刀锋与商路,也温暖着病榻与药炉。这源自生命本源的联结,正悄然无声地,为北疆的万世基业,浇筑着最为深厚的根基。

《明朝女官沈清漪》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明朝女官沈清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朝女官沈清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90:辣妻要翻天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皇道甜宠贴身辣妻我成了六零后江总,夫人又闹离婚了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我靠穿书拯救世界锦衣御明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神剑无敌系统旧金山往事一品侍卫七零位面小军嫂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我的姑父叫朱棣丹道仙途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九州我为王仙农宗
经典收藏云霄路全能门将我是特种兵之钢铁军人误惹黄金单身汉:豪门权妇华夏大宗师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长生:柳星海游记玄学老祖宗被迫下山成顶流蓝天破厄:仙途逆鳞逍遥异能侠尊上你媳妇又跑了我们不是冬日限定落魄千金掉马后:各界大佬抢疯了皇后,请慢走闪婚亿万总裁,首富马甲藏不住了假千金她是满级大佬-2回七零!嫁最强军官,生最乖小崽穿成恶毒后妈,努力养正小反派与僧同行
最近更新我叫陈迪,为三十六条人命负责反向拍卖:我的子宫,他们的末日细雨微风穿越之,恶毒后娘的养娃攻略残玉证仙途弃王凡人修仙,意外开启了修仙巅峰路老魔仙界篇在灭世前当神医早点努力,早点躺平九零之路,并肩星光名义:人在军阁谁敢动我孙儿同伟恶毒白月光回国,沈爷他却爱疯了庶女的亡者清单斗罗:帝血弑天重生七零,首长娇妻要跑路复婚?娇娇知青带崽发家忙得很快穿之大佬一出手,渣渣抖三抖!我终会找到我的光何必问仙
明朝女官沈清漪 芸河的梦 - 明朝女官沈清漪txt下载 - 明朝女官沈清漪最新章节 - 明朝女官沈清漪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