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下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格外清闲。处理完最后一位来开降压药的老伯伯,林淼准时下班。夕阳将天空染成暖橙色,他驾驶车汇入略显拥挤的下班车流,心情却不像周围归心似箭的人们那般急切。对他而言,回到市郊那个顶楼的住所,与其说是回家,不如说是进入一个更令他心安的私人领域。
“终于又快到周末啦!开心。”他低声自语了一句,这几乎成了他每周五下班时的习惯性感慨。并非因为周末有多少娱乐计划,而是意味着将有连续两个完整夜晚,可以不受打扰地沉浸在他的星空观测里。
回到家,冲了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尘埃与疲乏。他换上舒适的家居服,吃完饭在露台上转了转后,就坐到了控制电脑前。过去几周,他已经将追踪那个特定坐标、筛查异常变成了日常。系统自动运行,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图像数据等待分析。
林淼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期出于兴趣自学搭建的一个AI强化学习模型框架,原本是用来处理复杂医疗影像数据的,后来闲置了。他立刻将其重新启用、修改和优化。
他熟练地启动程序,让它开始自动比对筛选过去24小时内系统拍摄到的序列图像。程序的核心任务是从恒定的繁星背景中,找出任何移动的、或亮度有异常变化的光点。
私人服务器的风扇轻微地嗡鸣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林淼随手拿起一本新到的天文学期刊,正准备翻阅,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分析程序的日志窗口弹出了一条高亮提示:【检测到异常轨迹,置信度78%】。
“嗯?”林淼放下期刊,身体微微前倾,点开了详细报告。
屏幕上,一组经过算法增强和叠加的序列图像清晰显示出来——在那片他持续监控了许久、本应空无一物的天区背景中,一个极其暗淡、若有若无的光点,拖着一道比它自身更加模糊、近乎难以察觉的纤细尾迹,划过了一小段距离。
它的移动速度极快,若非AI算法对像素级变化的敏锐捕捉,人力几乎不可能从静态星图中发现它。形态上,它很像一颗遥远的彗星,但通常彗星不会拥有如此高的相对速度,而且出现的位置也太过巧合——几乎精确地沿着一多月前那颗火流星闯入大气层前的理论轨道反方向延伸!
林淼的心跳莫名加速了几分。他立刻手动操作,调取了原始数据流,进行更精细的降噪和增强处理。同时,他接入了几大公开的天体数据库和近地天体监测网络的最新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让他皱紧了眉头。各大官方数据库对于这片天区的最新记录里,均未有这个新天体的报告。它就像是一个幽灵,突然出现在深空之中。
“是颗新发现的彗星?或者……小行星?”他喃喃自语,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利用系统内置的测量工具,结合已知的恒星视差,尝试计算这个光点的基本参数。
经过反复计算和多轮验证,屏幕上最终显示出的估算数据,让林淼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背后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根据其亮度、移动速度、以及初步估算的距离,这个天体的体积大小,保守估计,竟然与蓝星本身不相上下!甚至稍大!
一个略大于蓝星的天体,正以极高的速度,沿着之前那场异常流星雨的来源轨道,闯入太阳系?
巨大的震惊过后,一个之前被他忽略的、关于那场流星雨的猜测猛地窜入脑海:“难道狮子座流星雨……真的不是通常的彗星碎片,而是这颗……这颗‘流浪行星’的碎片先头部队?!”
这个想法过于骇人听闻,以至于他坐在电脑前,半天没有动弹。寂静的房间里,只有机器运行的微弱声音和他自己有些急促的呼吸声。
他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来确认。
他立刻全力调整寻星系统。由于目标距离极其遥远,且移动速度超乎预期,预设的自动追踪程序经常需要手动介入修正,才能确保望远镜持续锁定那个微弱的光点。接下来的整个周末,林淼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控制台前,密切监视着目标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收集着每一帧可能蕴含信息的数据。
工作日下班后的夜晚,他也放弃了所有其他活动,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最新的观测数据。目标的亮度在以一个缓慢但可探测的速度增加,这意味着它正在持续靠近。它的轨迹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林淼将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接入了AI大模型的天文观测数据流,并融入了从网络上能获取到的所有公开天文数据以及部分需要权限申请的深空探测数据,进行不间断的联合训练和计算。
巨大的计算量消耗着他电脑的资源,主机日夜不停地全速运行,发出持续的低声嗡鸣。他沉浸在数据的海洋里,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勾勒出这个不速之客的真实面目。
终于,在一个周五的深夜,强化学习模型在经过不知道多少万次的迭代运算后,输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测结果。
林淼盯着屏幕上最终生成的报告,再次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模型推算,这颗巨大的流浪行星(其规模已远超小行星或彗核,只能以行星称之),有高达70%的概率源自仙女座星系的极边缘旋臂。推测其在原本的恒星系中可能遭遇了一次极其剧烈的行星级撞击事件,这次撞击不仅彻底改变了它的轨道,更赋予它一个远超其原星系逃逸速度(也远远高于太阳系的第三宇宙速度)。撞击产生的无数碎片先行激射而出,在漫长星际旅途中,受到已经开始相互交融的仙女座星系与银河系外围引力场的复杂扰动,机缘巧合之下,其中一部分碎片恰好直奔太阳系而来,形成了一个多月前蓝星观测到的那场异常密集而剧烈的流星雨。
而这颗被抛出的行星本体,则沿着碎片们开辟的路径,姗姗来迟,如今正一头闯进太阳系的疆域。
林淼惊出一身冷汗,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问题浮现出来:“会撞上蓝星吗?”那玩意儿要是真撞上,那可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啊…
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启动了模型的深度推演运算功能。将这颗流浪行星的预估质量、速度、当前轨迹参数,以及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特别是太阳的巨大引力摄动全部输入进去,设置了极高的计算精度,开始运行模拟它未来在太阳系内的可能路径。
庞大的计算量让服务器风扇狂转,机箱发烫。林淼看着进度条缓慢移动,内心焦灼难安。他换上健身服去楼下健身房做了几组训练,然后回家冲了个热水澡,换了身睡衣,试图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
洗完澡回来,屏幕上的运算刚好结束。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最终的结果报告。
【与蓝星轨道交汇撞击概率估算:0.71%】。
“0.71%……”林淼看着这个数字,低声重复了一遍,心里不免有些忐忑。这个概率说低不低,说高也不高。他回忆起之前新闻也报道过一些近地小行星,相关部门发布的撞击概率有时甚至比这个数字还要高一些,最终也都只是有惊无险地远远掠过。
他摇了摇头,试图驱散心中的不安,自言自语地安慰道:“大概又是虚惊一场吧。太阳系这么空旷,大概率又是离蓝星很远很远地擦肩而过,没啥实际影响。”巨大的距离尺度下,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概率,似乎确实不值得过度恐慌。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赵沂打来的。
“喂?林淼,干嘛呢?没事儿的话出来整点烧烤?我知道西郊新开了家摊子,味儿挺正!”
林淼正觉得一个人待着容易胡思乱想,好友的邀约来得正好,他欣然同意:“哟呵行啊,地址发我,马上到,说好你请客啊哈哈哈。”
夏末的夜晚,路边摊烟火气十足。两人吃着烤串,喝着啤酒,从天南聊到海北,从大学时代的趣事聊到如今工作的琐碎和无奈。几杯啤酒下肚,话匣子彻底打开。
赵沂啃着鸡翅,突然叹了口气,带着点幸福的烦恼说道:“哎,林淼,你是不知道,我现在快被我儿子给问倒了。”
“哈?你儿子才上小学吧,就能把你这天文台的大办公室主任问倒?”林淼笑着打趣。
“可不是嘛!”赵沂一脸哭笑不得,“这小子不知道从哪看了本绘本,这几天天天追着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引力是朝下的?为什么苹果往下掉不往上飞?地球另一边的人是不是头朝下的?会不会掉下去?’我的天,我跟他解释万有引力,解释质量产生时空弯曲,他瞪着大眼睛完全听不懂,还老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后续问题,给我愁的哟!哈哈!”
林淼也被逗乐了:“你个专家也有今天!哈哈,你就不会拿块磁铁和铁钉给他比划比划?”
“试了!他问磁铁为什么能隔空吸东西,地球又不是大磁铁……我差点没忍住想给他推演场方程了!”赵沂灌了口啤酒,“算了算了,孩子的世界简单,可能就只需要一个‘因为地球妈妈有吸引力’这种答案吧。”
两人笑着碰杯,这个话题很快被其他趣事盖过。
酒足饭饱,各自回家。林淼到家时已是深夜,带着些许微醺洗漱完毕,躺倒在床上。白天各种画面在脑中交织,他很快陷入了睡眠。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浅眠中的一个恍惚,他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
赵沂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海中某个被忽略的盲区!
“引力啊!我怎么没想到!”他低声惊呼,睡意全无。
一颗与蓝星体积相当、甚至可能质量更大的行星闯入太阳系,它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0.71%的直接撞击概率那么简单!
它的巨大质量所产生的引力扰动,对于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特别是像蓝星这样轨道半径适中的行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干扰!即使它只是从远处掠过,其引力也极有可能像一只无形的手,轻微但确凿地改变蓝星的公转轨道!
哪怕只是偏离现今适宜生命存在的“宜居带”一点点,长期累积的效应也可能是灾难性的——或许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剧变,全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极地冰盖大规模融化或扩张,洋流系统紊乱……任何一个后果都不是脆弱的蓝星生态系统和人类文明所能轻易承受的!
林淼迅速起身,披上衣服,冲到电脑旁。服务器还处于休眠状态,他快速敲击命令语句唤醒它。他打开了那个AI深度思考模型的界面,将之前运算的轨道模拟参数调取出来。然后,他从Githud上下载了个一个比较精确的星球间引力扰动计算模块,设定了这颗流浪行星的不同近距离通过参数(最近距离分别设为0.5AU、1AU、1.5AU天文单位),重点模拟在这些情况下,它的引力将会如何影响蓝星和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的运行轨迹,特别是轨道半径和偏心率的变化。
程序开始运行,进度条再次缓慢移动。庞大的计算需要时间。
林淼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眼神里充满了凝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知道,这次运算的结果,远比那个0.71%的撞击概率更重要。林淼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注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直到深夜的疲惫再次袭来,他回到卧室,勉强入睡。
在他沉入梦乡之后,胸前那枚贴肤佩戴的墨绿色玉符,在黑暗的房间里,再次悄然泛起一抹极其微弱的柔和绿光。那光芒如水般流转,缓缓润入他的身体。这一切,熟睡中的林淼,毫不知情。
而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模拟运算仍在持续,一个个数字和模型在虚拟的太阳系中演绎着未知的未来。
喜欢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冰冻星球之寒奥纪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