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走路时还微微跛行,但腰杆却挺得笔直,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子浓烈的硝烟气味,仿佛刚从血池里爬出来一般。
这形象,与京城里那些衣甲鲜亮、养尊处优的京营将领形成了强烈对比。无需多言,此人一身伤痕便是今日战况惨烈的直接证明。
原本还有些许非议的京营将领,此刻也都噤了声,缩着脖子偷偷看,心中唯有震撼。
那太监收了银子,却是面色如常,连忙将手中一份沾染了血迹的奏折高举过头顶:“皇爷,这是杨副总兵呈上的折子。”
近侍太监连忙接过,恭敬地呈给崇祯。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展开奏折。映入眼帘的是工整却略带仓促的楷书:
“臣川东参将杨凡谨奏:
圣天子御极,威加海内,恩泽宇内。臣一介边鄙武夫,蒙陛下天恩,授以专阃,常感愧怍,唯思竭犬马之劳,以报陛下于万一。
今日微臣幸仗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仰赖天威,侥幸挫狂虏凶锋于京畿,此皆陛下圣德所感,非臣等之力也。
然睹战场狼藉,虏骑虽溃而未灭,残部犹窜扰畿辅。臣每思及此,寝食难安。
听闻陛下召见,恩荣备至,臣万死莫能报。然此刻敌氛未靖,实非臣子丑面邀功之时。
臣若弃军旅而趋殿陛,纵陛下天恩宽宥,臣亦无颜立于天地之间,更无以面对阵前浴血之将士。
恳请陛下暂容臣戴罪于外,驱除残虏,靖安地方。待京畿廓清之日,臣必泥首阙下,恭聆圣训。
今谨遣麾下千总秦起明,恭呈阵前所获虏酋纛旗、甲仗若干,表臣与全军将士忠君报国之心。万望陛下俯允臣之所请,则臣虽肝脑涂地,亦无憾矣!”
读完这封字字恳切、将忠君爱国置于个人荣辱之上的奏折,崇祯皇帝刚才那一丝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感动!
谁都知道进城就是有封赏的,对方却迫不及待追着建奴就跑了。
此时他再看向眼前那如同血人般挺立的秦起明,仿佛看到了杨凡及其麾下将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浴血搏杀的景象。
“好!好一个敌氛未靖,无颜面圣!”
“好一个忠臣良将!”
崇祯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他反复看着手中的奏折,感叹道,“若我大明将领,皆能如杨将军这般公忠体国,勇毅无双,朕又何愁虏寇不灭?天下不安?此真乃国之柱石!朕之戚少保再生!”
他心中的些许疑虑彻底化为乌有,只剩下对杨凡无限的信任和赞赏。此刻在他眼中,杨凡不立即来见驾非但不是怠慢,反而是忠勇可靠、不慕虚名。
“秦将军辛苦了!快,传太医!好生为秦将军疗伤!”崇祯连忙吩咐道,语气中充满了关怀。
底下文官应了一声,下去传太医。
血人般的军官秦起明再次恭敬行礼,声音因为紧张有些颤抖:“启奏陛下,臣奉杨大人令,呈今日阵前斩获于御前,请陛下御览!”
说罢,他伸出手臂,侧身指向广宁门外。
崇祯与文武百官闻言,纷纷再次聚拢到垛口前,极目望去。
这一看,顿时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
只见城墙之下,原本空旷的地面上,此刻已被密密麻麻的尸骸和缴获之物所覆盖。
无数辆手推车、马拉车排成长列,每辆车上都层层叠叠地,堆满了小山般穿着各色清军甲胄的尸体,其大多残缺不全,血迹斑斑,许多显然刚死不久,甚至有些还在抽搐流血。
午后的阳光射下,尸体散发出浓烈的血腥气,明亮又暗沉。
这些尸体被勤王兵毫不留情地倾倒在地,摞成了一座座触目惊心的小山。
而在尸山旁边,则是一长串被绳索捆绑、还在疯狂挣扎的俘虏,人数目测至少上百,他们穿着正红旗、镶红旗的服饰,个个带伤,神情惶恐,与不久前在京畿大地耀武扬威的那副模样判若两人。
更远处,清军的各种旗帜,从牛录章京的认旗到甲喇额真的纛旗,乃至破损的盔甲、断裂的兵器、蒙着牛皮的盾车残骸,更是堆积得如山。
“这……这……”一位老翰林指着下方,手指颤抖,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城头上百官顿时议论纷纷,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皆是真虏!皆是真虏啊!”
“以往边镇报功,总少不了杀良冒功之事,兵部往往验首级都要验上十天半月,还时常与其争执不休……”
“可今日……今日之战乃是在陛下眼前,在京营无数探马注视下打的!这些首级、俘虏、缴获,俱是热乎的!做不得半点假!”
“天佑大明!真是天佑大明啊!”
就在这片惊叹声中,秦起明挺直了那伤痕累累的身躯,纵然身上还在流血,但仍用尽气力,开始朗声报捷:
“启奏陛下!奉川东副总兵杨凡之名!向陛下谨呈今日战果:自昨夜突袭至今晨大战,我军共计阵斩建奴……”
说到此处,他故意略微一顿,仿佛要让这个数字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二千九百五十七级!其中有昨夜奔袭斩首一百三十七级,今日正面厮杀所斩首二千八百二十级!所有首级、尸身俱已运抵城下,请陛下与兵部诸位大人查验!”
这个数字报出,城楼上瞬间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止了。
二千九百五十七,这是何等恐怖的一个数字!
喜欢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