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电力革命,第一盏街灯亮起
汴梁城。
启明大道上,人挤人。
连路边酒肆的二楼,都扒满了脑袋。
这条从皇宫通到格物院的主干道两侧,立起了一排排新奇的水泥杆。
杆顶拉着银闪闪的铜线,还挂着个圆滚滚的玻璃罩。
像一个个倒扣的琉璃碗,透着股古怪的精致。
人群里,除了汴梁百姓,还混着不少生面孔。
波斯学者卡迪尔,举着素描本。
正对着水泥杆飞快勾勒,笔尖顿了顿。
忍不住问旁边的格物院学徒:“这线是做什么用的?跟蒸汽机的管线不一样。”
学徒笑而不答,只指了指玻璃罩:“等天黑您就知道了。”
不远处,步兵统领赵虎穿着便服。
胳膊肘抵着身旁的李烈:“听说这是墨衡那疯子弄的,说能不用火就亮,你信?”
李烈摸了摸下巴,想起上次 “铁鸟” 试飞的震撼。
摇摇头:“不好说,格物院的东西,总能出人意料。”
百姓们围着看,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又是格物院弄的啥?看着不像旗杆,也不是挂灯笼的架子啊!”
卖糖葫芦的老张,举着靶子凑到跟前。
伸手想摸铜线,被旁边的人拽住:“别碰!听说这线带电,碰了要出事!”
“带电?啥电?雷雨天的闪电?”
人群里,穿短褂的少年踮着脚。
眼里满是好奇:“我听格物院的学徒说,这叫‘路灯’,晚上能自己亮!”
“瞎扯!”
旁边的老木匠王师傅撇撇嘴。
手里的墨斗还没放下 —— 他昨天刚跟人打赌。
说这玩意儿要是能亮,他就把祖传的刨子捐给格物院。
“不用火不用油,咋亮?难不成是里面藏了萤火虫?肯定是骗人的!”
议论声里,太阳慢慢沉了下去。
夜幕降临,汴梁城的灯笼次第亮起。
传统的油纸灯笼,透着暖黄的光。
照得街道朦朦胧胧。
唯独启明大道的玻璃罩,还黑沉沉的。
赵虎抱臂冷笑:“我就说吧,啥不用火……”
话没说完。
突然 ——
“啪!”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紧接着,启明大道两侧的水泥杆顶。
玻璃罩内,猛地绽放出光芒!
不是灯笼的暖黄,是白炽的亮!
刺眼,却稳定。
瞬间,把整条大道照得如同白昼!
连路边石板缝里的草叶、墙上的砖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比最亮的火把,还要亮上十倍!
“亮了!真的亮了!”
卖糖葫芦的老张,手里的靶子 “哐当” 掉在地上。
山楂滚了一地,也顾不上捡。
眼睛直勾勾盯着街灯。
卡迪尔手里的素描本 “啪嗒” 掉在地上。
他踉跄着后退两步,指着街灯。
声音发颤:“这…… 这是神迹!比波斯的圣火还亮!”
他慌忙捡起本子,笔尖飞快舞动。
想把这光明画下来,手却控制不住地抖。
赵虎的笑声僵在脸上。
嘴巴张得能塞进拳头。
半晌才憋出一句:“这…… 这他娘的是怎么弄的?!”
李烈也看呆了。
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佩刀。
突然反应过来:“要是军营里装这个,晚上巡逻就不用举火把了!还能防备偷袭!”
老木匠王师傅盯着街灯。
手里的墨斗线 “哗啦” 全散在地上。
他想起昨天的赌约,脸涨得通红。
却没半点不服气,反而激动地往前挤:“真能亮!不用火就亮!这手艺,比我祖传的刨子厉害!”
他转头就往格物院方向跑。
他一边嘴里不停地喊着:“我要去捐献刨子啊!我说过的话一定会算数的!”
与此同时,周围的人群也开始骚动起来。
一些年纪大些的人情绪异常激动,他们不禁流下感动的泪水,其中甚至有人直接双膝跪地,
对着那明亮耀眼的街灯虔诚地叩头礼拜,并口中喃喃自语道
“这一定是神灵佛祖显灵啦!它们赐予我们如此宝贵的光明!”
孩子们围着街灯跑,笑声清脆。
连平时晚上不敢出门的妇人,也打开门窗。
探头好奇地张望。
惊呼声、议论声、笑声,混在一起。
传遍了半座汴梁城。
没人知道,这不是仙法,也不是神佛显灵。
格物院的机房里。
墨衡正盯着发电机的仪表盘,眼里布满血丝。
为了这一天,他和团队熬了三个月。
光是绝缘铜线,就试了十几种。
有次还差点被电伤。
此刻看到窗外的光明,他终于松了口气。
伸手抹了把汗,旁边的助手递来水:“墨院正,成了!咱们成了!”
墨衡点点头,声音沙哑却带着笑意:“这只是开始,以后,整个汴梁,都会亮起来。”
宫墙上。
林烨站在那里,身边是萧月瑶。
两人望着下方那条 “光明的长龙”,相视而笑。
萧月瑶眼里闪着光,轻声说:“以前走夜路,总怕黑,有次还差点摔进沟里。以后有了这路灯,百姓们晚上出门,就安全多了,连夜市都能热闹些。”
林烨点点头。
目光落在那些欢呼的百姓、激动的外国学者、还有远处奔跑的老木匠身上。
声音轻却坚定:“光明,已握在手中。不止是路上的光,更是心里的光 —— 让百姓知道,日子会越来越好,让万国知道,乾朝的文明,一直在向前。”
风拂过宫墙,带着下方的欢呼声。
卡迪尔还在素描本上画着。
嘴里不停念叨:“要把这个写进信里,寄回波斯,让他们看看乾朝的神奇!”
赵虎拉着李烈,急匆匆往军营方向走:“快!咱们去跟陛下请旨,军营里也装这个!”
老木匠王师傅,真的把刨子送到了格物院。
还主动请缨,要帮着做街灯的木架。
电力的时代,没有敲锣打鼓的宣告。
却以这样直观、震撼的方式。
正式走进了乾朝百姓的生活,也走进了万国的视野。
远处,还有百姓往启明大道跑。
嘴里喊着:“快!去看能自己亮的灯!晚了就看不见了!”
那些亮着的街灯,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
在黑夜里,格外耀眼。
汴梁城的这个夜晚,注定要被载入史册。
而墨衡看着窗外的光明,心里清楚。
这只是第一步 —— 接下来,他要让电力走进作坊、走进学堂、走进千家万户。
让乾朝,真正迎来一个 “光明时代”。
喜欢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