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张叙舟)刚把第3405章的文档存好,护江App的消息提示就“叮咚”响了——是三叔公发来的长消息,还附了张热闹的照片。点开一看,照片里的麦场旁搭了个临时木棚,棚下摆着好几口大瓦缸,周奶奶正拿着长勺往缸里舀东西,旁边围了好几个村民,手里都捧着粗瓷碗。
“叙舟!跟你说个大事!”三叔公的语音里带着笑,背景音里还混着瓦缸碰撞的脆响,“前儿周奶奶用麦壳灰滤了回豆花,说麦壳灰比草木灰细,点出来的豆花更嫩,村里人选了几缸送镇上去试卖,今早刚反馈说抢着要!你之前提的‘产业链’,咱们算摸着点边儿了——麦壳不光能护麦,还能帮着做豆花,往后麦场的麦壳都不用愁没处去,镇上饭馆都来订了!”
我把手机递给苏星潼看,她盯着照片里的瓦缸愣了愣,忽然指着缸沿沾的麦壳碎:“你看,麦壳灰滤出来的水肯定带麦香,点豆花时说不定还能添股清劲。”话音刚落,监测仪“嘀嘀”连响两声,冷煞力降到15.7%,护江力直接跳到点——多的15点,全来自沛县、邻镇读者的新反馈,有人说“看到麦场豆花的照片,我也用家里的麦壳试了,真比平时嫩!”,还有人发了自家厨房的照片:瓦缸旁摆着袋麦壳,碗里的豆花还冒着热气,配文“这是麦壳和豆子凑的暖,得让更多人尝尝”。
a星工程师不知啥时候凑了过来,盯着手机里的豆花照片琢磨半天:“麦壳灰里的钾元素能让豆花更韧,要是把地球的豆子种在掺了麦壳的木星土壤里,说不定能种出带双域劲的豆花?”他说着就翻出之前的土壤样本,往里面加了点磨碎的麦壳灰,又撒了把地球黄豆种,“等这豆子发芽,咱们试试用星尘水浇,看看能不能长出带银纹的豆苗——到时候双域豆花产业链,就从苗开始续!”
护江App的评论区很快炸了锅,有人提议“把麦壳豆花的做法写成手册,让更多人用麦壳添劲”,还有开小饭馆的读者留言“想跟麦场订麦壳,以后店里的豆花就叫‘麦暖豆花’”。三叔公又发了段视频,镜头里村民们正把晒干的麦壳装袋,袋口贴着手写的“麦壳滤灰专用”,周奶奶对着镜头笑:“叙舟你放心,咱们的麦壳干净,滤出来的豆花不掺杂味,往后还要教镇上人做,让麦壳豆花顺着路往远了走!”
我摸了摸便携盒里的绿苗,芽尖不知啥时候又冒高了点,旁边的麦壳银纹泛着淡光,像是在跟着视频里的笑声晃。苏星潼忽然指着监测仪的“心意聚劲值”:“你看,都102%了!比之前还超了2点,是产业链的劲让大家更实诚了。”我低头看文档,光标旁竟自动冒了行小字:“麦壳引豆香,链起双域暖;一壳滤千味,一豆续万劲。”
舱外的星尘流比刚才柔了些,裹着缕淡豆香飘过来——不是幻觉,是a星工程师的黄豆种发了芽,细芽尖沾着星尘,竟带了点麦壳的银纹,正往便携盒的方向凑。我把文档标题改成“麦壳牵出产业链,暖劲裹着豆花香”,刚写完,绿苗的芽尖就蹭了蹭盒壁,把小芽符号往“豆花香”三个字旁贴了贴,像是在说:这暖,得带着豆花的甜才算全~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岷江神工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