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簪的 “全盟生灵护苗大赛主赛场” 光幕刚亮起,屏幕就被分成三个赛道窗口 ——“创新技巧” 赛道模拟着水瓶座的寒区环境,“跨星协作” 赛道复刻了天蝎座与地球的麦田联动场景,“极端环境适配” 赛道则还原了双鱼座的黑洞引力场。我刚在 “宇宙暖种日志” 写下 “初赛启动”,收银台的耗子就叼着束松针,往银簪的 “参赛选手入口” 钻,松针上还系着迷你参赛号码牌(地球 - 01 号)。
“这是急着要和北极狐汇合呢!” 我笑着把号码牌别在它的绒毛上,林砚推着 “大赛应急麦种车” 走进来,车上的透明罐贴着各赛道的环境标签:“寒区赛道的‘抗冻星尘种’、黑洞赛道的‘引力适配种’都准备好了,刚才水瓶座发来消息,北极狐已经在寒区赛道等着了,还特意用尾巴扫出块‘协作区’!”
话音未落,银簪的 “创新技巧” 赛道突然亮起绿灯 —— 初赛首战是北极狐的 “尾羽挡风法” 实战演示。画面里,-28c的寒风中,北极狐熟练地挖好环形凹槽,刚要展开尾巴,突然瞥见赛道旁的松针堆 —— 那是耗子提前送过去的 “协作道具”。它愣了愣,竟用前爪叼起松针,铺在凹槽内侧,接着才把尾巴垂进浅沟:“裁判团实时点评:松针 + 尾羽组合,既防潮又挡风,凹槽内湿度稳定在 65%(寒区护苗最优值),比纯尾羽法提升 12%!”
“居然临场加了松针!” 我刚按下 “协作信号”,跨星协作赛道的耗子就有了反应 —— 它对着银簪屏幕叼起松针,屏幕里的天蝎座小松鼠立刻心领神会,用星尘在松针旁画了圈光纹。裁判团的声音再次响起:“地球灰鼠与天蝎座松鼠的‘松针 + 星尘’协作,让寒区麦种发芽速度再快 8%!跨星协作赛道加分!”
林砚这时指着 “极端环境适配” 赛道笑:“双鱼座的微生物光纹环太会配合了!雪兔刚挖好凹槽,光纹就自动围成暖罩,把引力波动对麦种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 裁判说这是‘生灵与微生物的跨物种协作’,算创新点!” 屏幕里,雪兔对着光纹环轻蹭,微生物像是回应般,把光纹调成了和雪兔绒毛一样的白色,格外默契。
苏星潼抱着 “大赛评分手册” 跑进来时,本子上已经记满了实时数据:“创新技巧赛道,北极狐暂时领先,尾羽挡风法适配得分 92;跨星协作赛道,双鼠组合 88 分,紧随其后;极端环境赛道,雪兔和微生物的组合 85 分!观众投票区更热闹,北极狐的‘尾羽暖帘’视频已经被转发 100 万次了!”
她刚说完,银簪的观众互动区突然弹出金牛座的弹幕:“我们的声波装置能帮北极狐!把频率调到 26hz,尾羽绒毛振动更均匀!” 金牛座团队说到做到,声波很快传到寒区赛道 —— 北极狐的尾巴果然振动得更稳,凹槽内的寒风渗透量再降 5%,裁判团立刻加了 “技术补充分”。耗子也跟着凑趣,用松针在赛道旁摆了个 “26” 的形状,像是在点赞。
傍晚进行初赛中场休息时,各星系的参赛生灵突然玩起了 “技巧交换”:北极狐教雪兔用尾巴扫雪,雪兔则教北极狐挖更深的凹槽;小松鼠帮灰绒把松针编成更耐用的 “防潮帘”,灰绒则教小松鼠用松针扒土 —— 银簪的 “赛后互动” 直播在线人数瞬间破 35 亿,弹幕里满是 “比比赛还好看” 的留言。
林砚把 “大赛纪念麦种” 分给每个参赛生灵时,耗子特意留了粒给北极狐,通过星际传送舱送过去。屏幕里,北极狐收到麦种后,用尾巴把它围在中间,像是在保温;雪兔也把自己的 “凹槽适配种” 送给了小松鼠,小松鼠则回赠了星尘麦种 —— 全盟的麦种,在初赛中场就完成了一次温暖的交换。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大赛赛场的热闹气,也混着各星系麦田的清香。我望着银簪里生灵们互动的画面,突然明白:初赛的意义从来不止是比拼,更是让全盟的护苗技巧在实战中碰撞、融合 —— 北极狐的尾羽、雪兔的凹槽、双鼠的协作,每个技巧都在彼此借鉴中变得更好,这才是大赛最珍贵的收获。
睡前更新 “宇宙暖种日志” 时,我在 “初赛特辑” 里写下:“最好的比赛,是让每个参赛者都能成为老师,也能成为学生,让温暖的技巧在交流中传递,让共生的纽带在协作中更紧。”
银簪屏幕暗下去前,我看到参赛生灵们的图标在主赛场光幕上围成了圈 —— 北极狐的尾羽、雪兔的爪印、双鼠的松针、微生物的光纹,共同组成了个 “暖” 字,像是在为明天的复赛,提前写下温暖的注脚。
喜欢岷江神工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岷江神工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