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下的血战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张龙所部如同磐石,硬生生顶住了敌军骑兵的轮番冲击和城内守军的数次夹攻。环形阵地前,尸积如山,鲜血浸透了冻土。清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近半,弹药消耗巨大。
就在防线即将被突破的危急关头,张作霖主力骑兵旅的攻势却莫名其妙地减弱了,甚至开始后撤。
“将军!你看!”一名眼尖的哨兵指着远方天际。
张龙举起望远镜,只见东南方向锦州上空,浓烟滚滚,隐约传来闷雷般的炮声——那是山海关方向!聂宪藩发动总攻了!
张作霖必然接到了锦州告急的消息,不得不放弃围歼张龙部,火速回援锦州!毕竟,锦州若失,他在关外就将失去最重要的屏障和据点,奉天也将成为孤城。
“我们……守住了……”一个浑身是伤的营官瘫坐在战壕里,喃喃道,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见。
张龙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污和汗水,望着如潮水般退去的敌军,长长地吐出一口带着血腥味的浊气。他成功了,他用自己和弟兄们的鲜血,为山海关主力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战机!
他立刻下令清点伤亡,抢救伤员,并再次给北京和山海关发报:“奉天之围已解,张逆主力回援锦州,我部伤亡颇重,然主力尚存,将继续袭扰敌后。”
消息传回北京,紫禁城内一片欢腾!张龙以寡敌众,死守不退,不仅成功牵制了敌军主力,更间接促成了山海关的总攻!此功,足以封侯!
而山海关前线的战况更是捷报频传。全面换装无烟火药的清军,在炮火和步兵突击中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聂宪藩亲临前线,指挥部队猛打猛冲,锦州外围防线接连被突破,城垣多处被炮火轰塌,守军士气濒临崩溃。
与此同时,西北方向也传来了好消息。在王士珍所部粮草即将耗尽的前两天,第一批由海路转铁路、日夜兼程运抵的粮食,终于突破了叛军的骚扰,成功送达凤翔前线!虽然数量有限,但足以稳定军心,让疲惫的守军看到了希望。
三线战局,似乎都在向着有利于帝国的方向扭转!
然而,在这胜利的曙光中,溥仪却保持着异常的清醒。他知道,张作霖主力尚存,且有日本支持,关外战事远未结束。西北叛军化整为零,剿灭不易。而帝国经过连番大战,国力损耗极大,急需喘息。
更重要的是,那来自北方的、俄国的威胁,始终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西苑兵工厂,投向了那代表着未来战争形态的科技树上。
履带测试场内,那台吭哧作响的蒸汽动力底盘,在工匠们小心翼翼的操控下,正在进行转向测试。由于差速器结构过于复杂,工匠们采用了一个取巧的办法——通过控制两侧蒸汽动力的输出,来实现极其笨拙的差速转向。
“左舷动力降低!右舷保持!”负责指挥的工匠高声喊道。
操作员费力地调节着阀门。只见那钢铁怪物的左侧履带速度明显减慢,右侧履带依旧吭哧向前,整个车体开始以一种极其缓慢、几乎要散架的方式,向左偏转!
“成了!转向成功了!”工匠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虽然这转向效率低得令人发指,过程惊心动魄,但这意味着,这台机器具备了最基本的机动能力!
溥仪站在场边,看着那在碎石地上留下深深辙印、如同史前巨兽般蹒跚移动的钢铁造物,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就是未来!虽然它还如此原始,如此笨拙,但它代表的方向,是力量的绝对投射,是战场规则的改写!
“记录所有数据!重点分析履带板、销轴和传动机构的磨损情况!下一步,尝试给它加上一个简单的装甲外壳,测试防御能力!还有,动力的研究不能停,蒸汽机还是太笨重了,内燃机项目要加快!”溥仪一连串地下达着指令。
他知道,距离真正的“铁甲战车”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必须让这颗种子持续生长。
就在履带底盘艰难转向的同时,化学坊内,李振声团队在无烟火药量产稳定后,开始了新的探索——尝试将硝化甘油与硝化纤维素以更精确的比例混合,制造威力更大、更安全的“改进型雷公炮”炸药。而压缩空气项目组,则在研究如何利用稳定的高压空气,驱动简单的气动工具,以提升某些工序的效率。
科技的枝丫,在战争的催生下,顽强地向着各个方向伸展。
然而,就在溥仪为帝国的未来勾画蓝图之时,理藩院送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俄国驻库伦领事近日活动频繁,多次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密谈,并且,俄国远东总督府向中俄边境增派了三个哥萨克骑兵团!
北方的巨熊,似乎被帝国在关外的军事行动所刺激,开始亮出了獠牙。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