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青霉素的关注,如同一根毒刺,扎进了溥仪的心头。他深知这种药物的战略价值——它不仅能拯救无数生命,更能极大提升军队的士气和持续作战能力。一旦被日本获取或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小德张!”
“奴才在!”
“内务稽查司立刻抽调精干人手,成立‘医药安保处’,专司护卫研究所,排查所有相关人员背景!尤其是近期与外界,特别是与日籍人员有过接触者,给朕严加审查!研究所所需一切物料,必须经由绝对可靠渠道采购,进出严格盘查!”
“嗻!奴才这就去办!”小德张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领命而去。
“徐世昌。”
“臣在。”
“以总理衙门名义,提醒张之洞及南方各省督抚,加强对外籍人员,尤其是日籍商人、浪人活动的监控。凡有刺探朝廷机密,特别是医药、军械情报者,一经发现,立即逮捕,严惩不贷!”
“臣遵旨!”
一道道指令发出,一张无形的防护网开始围绕西苑医药研究所和相关的信息渠道悄然张开。溥仪要用最严密的安保,来保护这株尚未完全绽放的科技之花。
然而,技术的瓶颈并不会因为外部的威胁而自动突破。青霉素的提纯依旧进展缓慢,产量和纯度远远达不到大规模应用的要求。李工匠和王太医等人虽然竭尽全力,但在缺乏现代生物化学理论和设备的情况下,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与此同时,另一个关乎帝国工业根基的项目——电力驱动的化学生产,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永定河畔的水电站经过数次扩容和线路改造,输出的电力已经相当稳定。在溥仪的亲自指导下,负责此项目的工匠们,利用这股强大的电力,建造了一个放大版的、带有石墨电极(用高纯度碳精棒代替)的电解槽。
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小打小闹,而是大规模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和氯气!
当巨大的电流通过饱含盐分的溶液时,阴阳两极瞬间发生了剧烈的反应!阴极附近,清澈的氢氧化钠溶液不断生成;阳极则冒出黄绿色的、带有刺鼻气味的氯气!
“成了!皇上!大规模电解成功了!”负责的工匠激动得声音嘶哑。虽然氯气的收集和处理还是个麻烦(他们用石灰水简单吸收),但烧碱的产量得到了质的飞跃!
烧碱,是制造肥皂、纸张、人造丝乃至提炼铝土矿的关键化工原料!它的规模化生产,意味着帝国的轻工业和未来可能的重金属工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更让溥仪看重的是,稳定、廉价的电力供应,使得大规模电解水制取氢气、氧气也成为可能。这为他脑海中许多更宏大的计划,比如未来的合成氨(需要氢气和氮气)、更先进的金属冶炼,提供了能源基础!
电力,这台工业革命的引擎,终于开始真正地、大规模地驱动帝国的化工血脉!
“好!立刻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帝国第一化工厂’!优先生产烧碱,并研究氯气的综合利用!”溥仪下达了命令。他要将化工产业,也纳入国家控制的轨道。
然而,科技的突破往往伴随着新的挑战。化工厂筹建需要大量的铜材、耐腐蚀材料和熟练工人,这又给本就紧张的资源和财政带来了压力。而且,氯气这种危险品的储存和运输,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安全隐患。
就在溥仪为化工产业的起步而忙碌时,北疆传来了新的消息。遭受重创的俄军果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不再进行小股挑衅,而是开始在前线大规模集结兵力,调动火炮,摆出了一副准备大打出手的架势!同时,俄国公使馆向清廷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清军对“无故袭击俄军巡逻队”的行为做出解释和赔偿,并撤出争议地区,否则将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北疆的战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一场规模远胜之前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
内有权贵勾结外寇,外有强敌环伺,科技的幼苗在风雨中飘摇。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