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炭火映照着溥仪略显苍白的小脸。他面前摊开着一份由孙文领衔的“宪政筹备委员会”呈送的奏折,内容是恳请朝廷正式设立“资政院”,并依据《钦定宪法大纲》之精神,着手筹备责任内阁事宜。奏折写得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但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对改革步伐过于缓慢的隐忧。
溥仪放下奏折,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旧势力的反扑虽被暂时压制,但并未消散,如同冰层下的暗流。奉天爆炸案的创伤尚未愈合,蒙古的隐患又悄然浮现。帝国这架老旧的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蹒跚前行,需要新的、更强的动力。
孙文……这个他一手从革命的对手转变为合作者的关键人物,不能再让他仅仅停留在“建言献策”的层面了。必须把他推上前台,将他背后那庞大的、游离于旧体系之外的人才、资金、舆论资源,彻底绑上帝国的战车。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溥仪脑海中成型。
次日,一道石破天惊的圣旨从紫禁城发出,瞬间震动了整个朝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孙文,学识宏通,器识深远,忧劳国事,功在社稷……着即授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筹组责任内阁……钦此!”
内阁总理大臣!地位仅在皇帝之下,总揽全国行政大权!自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来,这是第一次正式恢复“内阁”之名,并且是由一个汉人,一个曾经的“革命党魁”来担任首脑!
这道旨意,比《宪法大纲》本身更具爆炸性!
一时间,北京城如同炸开了锅。保守派官员如丧考妣,痛心疾首,私下里咒骂“国将不国”,“牝鸡司晨”。就连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官员,也感到错愕不已,难以接受。
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孙文,在接到圣旨时,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深知这个位置的敏感和艰难,这不仅是莫大的信任,更是将他和他背后的所有力量,彻底置于炉火之上炙烤。
“先生,这……这怕是皇帝的驱虎吞狼之计啊!”身边的核心助手忧心忡忡地劝道,“他将您放在这个位置,是要您去直面所有旧势力的矛头,替他冲锋陷阵!”
孙文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桌上那份墨迹未干的圣旨,又看了看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上面标注着东北的战火和蒙古的阴云。
“我知道。”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决然,“但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机会,一个能够真正参与国政、实践理想的机会。皇上……他给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尽管这个舞台下面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南方:“发电报给海外各埠的同志,还有国内支持我们的士绅商会,告诉他们,我需要人,需要钱,需要一切可能的支持!国家已到存亡之际,非集中全国之力,无以图存!”
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这不仅是为了兑现与皇帝的承诺,更是为了他毕生追求的强国之梦。他要利用这个位置,打破旧官僚体系的桎梏,将新鲜血液注入这具垂死的躯体。
孙文的就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潭。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人事。他顶住巨大压力,以“战时特需”、“唯才是举”为由,奏请皇帝批准,破格提拔和任命了一大批拥有新学背景、精通实务的官员,其中不乏他曾日的革命同志或同情者,进入内阁各部及关键的地方岗位,如交通、工商、教育等部。
同时,他利用自身在海外华侨中的巨大声望,以“救国债券”和“实业投资”的名义,开始大规模募集资金。这些款项,被指定用于奉天兵工厂重建、鞍山钢铁厂扩建、以及詹天佑负责的津浦铁路等关键工程,绕开了效率低下、腐败丛生的旧有财政体系。
一股新的力量,开始强行注入帝国僵硬的血管。虽然伴随着剧烈的排斥反应和阵痛,但变化,确实在发生。
养心殿内,溥仪看着孙文提交的第一批人事任命和资金筹措报告,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弧度。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孙文去冲锋陷阵,去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而他,则牢牢掌握着最终的裁决权和军权。
“告诉孙文,他所请人事,朕准了。但让他记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若所荐非人,贻误国事,朕唯他是问!”他既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也划下了明确的红线。
“另外,”他转向小德张,“蒙古那边,库伦办事大臣有新消息吗?”
“回皇上,杭达多尔济亲王近日以‘会盟’为名,召集了部分蒙古王公,动向可疑。且……日本浪人中村义一,确实出现在了库伦附近。”
溥仪的小脸沉了下来。山雨欲来风满楼。
“给科布多办事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密电,让他们提高警惕,整军备武。必要时……可先斩后奏!”
帝国的北方边疆,阴云密布。而帝国的中枢,一场由六岁皇帝主导、前革命领袖执行的破格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争议,强行推进。前路是涅盘重生,还是坠入更深的深渊,无人能够预料。
喜欢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