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的硝烟散尽,带来的不仅是内部的肃清与震慑,更似一块投入天下棋盘的砝码,悄然改变着各方势力对渤海张圣的观感与策略。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的冬季,就在这种微妙的变化中,悄然流逝大半。
这一日,南皮城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将城池妆点得银装素裹。镇东将军府的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温暖如春。张圣正与徐元、蒋琬商议着开春后“摊丁入亩”政策在青、徐二州全面推行的细则,以及筹备首次“不拘一格”科举取士的章程。
“主公,此二策若成,则根基深固,寒门归心,然亦需防备地方豪强反弹,尤其是徐州广陵陈氏、下邳曹氏等大族,虽表面归附,其心未必全然驯服。”徐元指着户籍册上几个显赫的姓氏,语气凝重。
蒋琬补充道:“属下以为,科举章程中,除经义文章外,算学、律法、乃至农工实务,皆应纳入考核,方能真正选拔出主公所需之务实人才。只是,经义题目,当以何家注疏为准,还需斟酌,以免引发士林无谓争议。”
张圣颔首,正欲开口,门外传来亲卫禀报:“主公,府外有客求见,自称吴郡周瑜,奉讨逆将军孙策之命前来。”
“周瑜?”张圣眼中精光一闪,与徐元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孙策,这个在江东迅猛崛起的年轻雄主,终于将目光投向了北方。而周瑜,更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智者与统帅之一。
“快请至偏厅,奉茶,我即刻便到。”张圣吩咐道,随即对徐元、蒋琬道,“文表,公琰,随我一同见见这位江东俊杰。”
偏厅内,炭火同样温暖。周瑜一身月白文士袍,外罩狐裘,虽风尘仆仆,却难掩其儒雅英挺之气度。他见张圣进来,从容起身,长揖一礼,声音清朗悦耳:“吴郡周瑜,奉我主讨逆将军孙伯符之命,拜见张镇东。” 他称呼的是张圣被曹操以朝廷名义表奏的“镇东将军”官职,既显尊重,又不失江东自身的立场。
“公瑾先生不必多礼,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甚。”张圣热情地扶起周瑜,双方分宾主落座。徐元、蒋琬陪坐一旁。
寒暄几句后,周瑜开门见山,取出一封孙策的亲笔信:“张镇东,我主伯符将军,素来敬仰镇东扫平河北、威震中原之英武,更钦佩镇东内修德政、外御强敌之韬略。如今袁术逆贼僭号于寿春,天下共愤。我主已厉兵秣马,欲西征刘繇,廓清江东,而后北上,与天下英雄共讨国贼。特遣瑜前来,愿与镇东结为盟好,互为唇齿,共图大业。”
张圣展开孙策的信,字迹遒劲有力,言辞恳切而豪迈,确有英雄之气。他放下信,微微一笑:“伯符将军少年英雄,横扫江东,圣亦心向往之。结盟之事,乃利国利民之善举,圣自无异议。只是不知,伯符将军欲如何盟约?”
周瑜从容道:“我主之意,愿与镇东约为兄弟之邦,互不侵犯,互通商旅,情报共享。若曹、袁等辈犯我任何一方,另一方当出兵牵制,以为呼应。待扫平各自肘腋之患后,或可约定日期,共伐国贼,匡扶汉室。” 他话语清晰,既表达了结盟的诚意,也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和发展方向,将江东与渤海定位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非主从。
徐元捻须问道:“公瑾先生,如今曹操挟天子屯兵谯郡,虎视淮南,袁术困守寿春,负隅顽抗。若曹、袁交战,我主与孙讨逆,当如何自处?”
周瑜淡然一笑:“曹孟德世之枭雄,袁公路冢中枯骨。彼二者相争,无论胜负,皆损兵折将,国力大耗。此正乃我与张镇东稳固根基,积蓄实力之良机。坐观成败,伺机而动,方为上策。待其两败俱伤,或可联手南下,收取淮南,则大河以南,尽在我两家掌握之中。” 他寥寥数语,便将未来的战略蓝图勾勒出来,眼光毒辣,思路清晰。
张圣心中暗赞,周瑜果然名不虚传。此战略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公瑾先生高见,圣深以为然。结盟之事,便依伯符将军之意。具体条款,可由文表与先生详谈。”
“镇东爽快!”周瑜拱手,“此外,我主听闻镇东喜得麟儿,特备薄礼,命瑜一同带来,聊表祝贺。” 他示意随从呈上礼单,皆是江东特产珍玩,价值不菲。
“伯符将军有心了,代我多谢。”张圣含笑收下。双方又就江东风物、北方局势等闲谈片刻,气氛颇为融洽。
送走周瑜后,张圣与徐元、蒋琬回到书房。
“主公,孙策、周瑜,皆非池中之物。此盟约,短期内可保东南无忧,使我等能专心应对曹操、袁绍。”徐元分析道。
蒋琬则道:“然观周瑜之才,其志不小。此盟约,恐非长久之计。待其平定江东,必生北向之心。”
“公琰所见不差。”张圣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与孙策结盟,如同与虎谋皮,但也势在必行。至少在未来数年,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东南方向。至于将来…那便各凭本事了。”
他转身,目光坚定:“当前要务,仍是内政。科举与新政,必须推行下去。文表,与江东通商之事,由你全权负责,可让甄俨协助,务必打通商路,获取我渤海所需之物资。”
“诺。”
处理完公务,张圣信步走向揽月阁。甄宓正临窗作画,画的是一幅雪中寒梅图,笔意清雅。见他进来,她放下画笔,含笑相迎。
张圣将孙策遣使结盟之事说与她听。甄宓静静听完,轻声道:“孙伯符藉父之名,奋起江东,周郎雅量,善于筹谋,确是不可小觑的盟友,亦是未来的劲敌。主公与之结盟,实乃明智之举。只是…妾身听闻,那周郎与乔公之女大乔已有婚约,乔公次女小乔,亦待字闺中…”
张圣闻言,不由失笑,上前揽住她的纤腰:“怎么?我的宓儿是担心那江东二乔的美名,动摇我的心志?”
甄宓脸颊微红,靠在他胸前:“妾身不敢。只是提醒主公,英雄美人,自古便是佳话,亦是羁绊。孙策与周瑜得此佳偶,江东士民之心,必更依附。”
“美人虽好,岂及宓儿慧质兰心?”张圣低头,在她额间印下一吻,“在我心中,能与我并肩看这江山的,唯有你等。江东二乔,纵有倾国之貌,亦不过是他人妻室,与我何干?”
甄宓心中甜蜜,却也不再纠缠此事,转而道:“开春科举,主公欲以何家经义为题?若处理不当,恐引争议。”
“我意,不独尊一家。考生可自选擅长的经义注解作答,但策论必须切合时务,空谈玄理者,不取。”张圣早有定计,“此事,还需你与文姬多多费心,拟定考题,务求公允实用。”
“妾身遵命。”甄宓柔声应下。
是夜,雪下得愈发大了。张圣宿在揽月阁,拥着甄宓温软的身子,听着窗外雪落的声音,心中却无半分宁静。周瑜的到来,孙策的结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提醒着他,这天下棋局,对手远不止眼前的曹操、袁绍。
他轻轻抚摸着甄宓微凸的小腹,那里孕育着他的第三个孩子。内政、外交、军事、子嗣……千头万绪,皆系于他一身。
“必须更快一些…”他在心中默念。积累实力,广纳人才,稳固根基。只有在即将到来的、更为剧烈的天下动荡中拥有足够的力量,才能保护想保护的人,实现想实现的理想。
窗外,风雪正急。而南皮城中的灯火,在这寒夜里,却显得格外明亮与坚定,仿佛在昭示着,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这乱世之中,不可阻挡地崛起。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渔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