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元年的初夏,阳光已有了几分炽烈,但漳河上吹来的风依旧带着水汽的清凉。河北大地,阡陌纵横,绿意盎然,去岁深植的秧苗如今已长成齐腰的禾稼,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官道之上,运送税粮的牛车络绎不绝,车轮碾过新修的夯土路面,发出沉稳而富有节奏的声响,彰显着这片土地复苏的活力与秩序。
邺城,镇东将军行辕。
张圣并未因眼前的太平景象而有丝毫松懈。他深知,这表面的繁荣之下,潜藏的暗流从未止息。案头之上,除了各地汇报春耕夏耘、工坊产出的文书,更有来自四方、涂满靖安司特殊符号的密报。
“主公,曹操方面,其麾下谋士刘晔,近日频繁出入夏侯惇、于禁大营,兖州边境曹军调动迹象增多,虽无大规模集结,然小股精锐斥候越境侦查之事,月内已发生十七起,较去岁同期倍增。”李狗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细作回报,曹操似在总结卧牛岗之败,针对性操练士卒,尤其是如何应对我军火器齐射与轰天雷。”
“曹孟德这是在憋着劲,想要找回场子。”张圣目光扫过地图上兖州与冀州的交界线,语气平淡,却带着洞悉一切的冷静,“他不敢大举来犯,便想方设法地试探、骚扰,摸清我军的虚实与战法更新。传令黄忠、赵云,前线各部,提高警惕,反制其斥候侦查。可适当设下陷阱,擒杀几股冒进的曹军精锐,挫其锐气。但要把握好度,莫要主动挑起大规模冲突。”
“诺!”
“荆州方向呢?”张圣转向另一摞密报。
徐元接口道:“刘表得我军械之助,加之文聘守城有方,江陵战线暂时稳住。然孙策、周瑜用兵灵活,已分兵掠取荆南零陵、桂阳等地,对江陵形成战略包围。刘表内部,蔡瑁因促成与我渤海合作,地位稳固,与蒯越矛盾日深。据蔡瑁密报,蒯越近日与曹操使者接触更为频繁,似有借曹操之力,压制蔡瑁,甚至……不惜以部分利益换取曹操直接出兵干预荆襄战事之意。”
“哦?”张圣眉梢微挑,“刘景升竟昏聩至此?引曹操入荆州,无异于引狼入室!”他沉吟片刻,冷笑道:“不过,此对我而言,未必是坏事。曹操若真敢分兵南下荆州,其兖豫腹地必然更加空虚。公琰,”
“属下在。”蒋琬应声。
“以你的名义,再致信蔡瑁。其一,提醒他蒯越之谋,言曹操若入荆州,首要打击的,必是他这等手握兵权又与渤海交好之人;其二,可再承诺一批军械援助,但需其确保,这批军械能用于抵御江东,而非内斗消耗;其三,暗示若局势危急,我渤海或可考虑更直接的……声援方式。”张圣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要让蔡瑁觉得,我渤海,才是他唯一的、可靠的盟友。”
“琬明白。”蒋琬心领神会,这是要继续加深荆州内部裂痕,将蔡瑁乃至部分荆州势力,更紧密地绑在渤海的战车上。
处理完外交暗战,张圣又将注意力放回内部。技术的突破,才是长远制胜的根本。
格物院那边,马钧全身心投入“蒸汽机项目”,进展虽缓慢,却方向明确。而另一项关乎当下军事实力的改进,也到了关键时刻。
“燧发枪的标准化生产线,调试得如何了?”张圣问向负责此事的将作大匠,也是马钧的高徒之一,名为郑浑的年轻人。
郑浑虽年轻,却已显露出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他躬身回道:“回禀主公,依马师与主公制定的标准,水力驱动的拉膛机、打磨机已初步成型,可确保枪管内径误差控制在毫厘之内。标准化击发机构的关键零件,也已开始尝试模具铸造,然成品率仍不足三成,需继续改进。若一切顺利,预计秋末,邺城工坊可月产制式燧发枪三百支,哑火率有望控制在两成以下。”
“两成……还是太高。”张圣微微皱眉,但也知道这已是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巨大进步,“继续攻关,重点提升模具铸造的成品率与关键零件的耐磨性。产量稳步提升,质量必须保证。”
“是!”
除了军工,关乎民生的技术推广也未停下。那名叫苏衡的年轻匠户,因其“省力纺车”的巧思被格物院破格录用后,并未满足于此,在张圣“鼓励创新”的指示下,他结合马钧对水力的运用,竟真的弄出了一台利用小型水轮驱动,可同时带动八个纱锭的“水力纺纱机”原型!虽然依旧粗糙,效率不稳定,但这意味着,规模化纺织生产的雏形,已然出现。
张圣得知后,大喜过望,亲自批示,拨付专款,成立“纺织机械项目组”,由苏衡牵头,配备更多工匠,全力完善此机。他知道,一旦成熟,这将极大解放纺织劳动力,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能为军队提供更充足、更廉价的布匹被服。
内政、外交、技术,三条主线在张圣的统筹下,并行不悖,稳步推进。整个渤海政权,如同一个精密而高效的巨人,一边消化着河北的庞大躯体,一边锤炼着自身的筋骨与爪牙。
这一日,张圣抽空视察了邺城新设立的官学。朗朗读书声从学堂内传出,不仅诵读经义,更有算学、律法乃至简单的格物常识。那些来自不同出身,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渴望与新朝期许的年轻面孔,让张圣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缩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对陪同的蒋琬道,“这些学子,才是我渤海真正的未来。官学要办好,不仅要教知识,更要育德行,明事理。要让忠君爱国、勤政为民之心,自幼植根。”
“主公教诲,琬铭记于心。”蒋琬郑重道,“已着手编撰蒙学新教材,剔除前朝腐儒空谈,加入忠义、实干之内容。”
傍晚回到行辕,后院之中,已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张定业作为嫡长子,已开始接受正式的启蒙教育,小小年纪便拿着一卷《千字文》,像模像样地诵读,虽然时常念错,那股认真劲头却逗得甄宓掩口轻笑。张宁则继承了赵雨的活泼,绕着庭院追逐一只彩蝶,银铃般的笑声洒满一地。张拓也已能蹒跚走路,咿呀学语,见到张圣回来,张开小手便扑过来要抱。
抱着小儿子,看着逐渐成长的长子与女儿,听着他们稚嫩却充满生机的声音,张圣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愈发坚定。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这样的温馨与安宁,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能够让这天下更多的孩童,免于战火流离,能在阳光下安然成长吗?
夜色渐深,书房内烛火摇曳。张圣独自站在那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缓缓扫过己方控制的广阔区域,又掠过曹操、孙策、刘表乃至更远处的西凉、益州、交州……
外部强敌环伺,内部整合未毕,技术突破维艰,人才培育方兴。前路依旧漫漫,挑战层出不穷。
但他心中并无畏惧,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坚定与一种开拓万古洪荒的豪情。
他已在这乱世之中,立下了砥柱。接下来,便是要以这砥柱为核心,汇聚八方洪流,荡涤一切腐朽与阻碍,直至将这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新熔铸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繁荣的整体!
星火已燃,砥柱已立。中流击水,正当其时!这永兴元年的夏天,注定将成为一段全新传奇的开端。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渔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