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风沙似乎比洛阳更烈,带着一股来自西北荒原的粗粝。曹真一行人风尘仆仆,缴纳了不菲的入城钱,才得以踏入这座前汉故都。城内的景象比想象中稍好,虽不及许昌曾经的繁华,却也车马往来,人声鼎沸,透着一股乱世中难得的活力。只是往来兵士多着羌胡服饰,皮甲弯刀,眼神彪悍,提醒着人们此地真正的主人是谁。
在韩德的指引下,他们穿过几条街道,来到城南一处相对僻静的宅院前。门庭不算显赫,甚至有些陈旧,但门楣干净,两侧站着两名眼神精悍、腰背挺直的护卫,与城中常见的西凉兵气质迥异。
通报之后,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当曹真被引入书房时,只见一人背对着门口,正俯身看着案几上的一幅巨大的雍凉地图。那人闻声转过身来,约莫三十五六年纪,面容清癯,眼神沉静如水,看不出丝毫波澜,正是司马懿。
“侄儿曹真,拜见仲达先生!”曹真依照子侄礼,深深一揖。韩德等人也紧随其后行礼。
司马懿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与悲戚,快步上前扶起曹真:“子丹(曹真字)!快快请起!唉……许昌之事,懿已听闻,魏公他……天不佑善人,痛煞我心!”他语气沉痛,眼中竟似有泪光闪动。
曹真心中一阵酸楚,几乎落下泪来,强自忍住,将许昌城破、曹操自焚的经过简要说了一遍,末了,取出那半块玉玺碎片,双手奉上:“此乃义父遗物,真,年幼德薄,恐负义父重托,特来投奔先生,望先生念及与义父旧谊,主持大局,以报国仇家恨!”
司马懿接过那半块温润却带着裂痕的玉石,指尖微微颤抖,凝视良久,才长叹一声,将其郑重放在案上。“魏公信重,懿……愧不敢当。”他请曹真等人坐下,沉吟片刻,道:“子丹,你能逃出生天,已属万幸。如今张圣势大,雄踞中原,兵锋正盛,不可力敌。”
“难道就任由国贼逍遥吗?”曹真忍不住激动起来。
司马懿抬手虚按,示意他少安毋躁:“非也。报仇雪恨,非一朝一夕之事。张圣倚仗者,无非有二:一为犀利火器,二为收买人心之新政。其火器虽利,然制造繁琐,补给不易,且过于依赖后勤。其新政如‘摊丁入亩’、‘科举取士’,看似公允,实则已触动天下士族豪强之根本,隐患早已种下。”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关中、西凉:“我等如今所处,乃龙兴之地,民风彪悍,骑兵精锐。马腾将军虽与张圣有旧,然其子马超,年少英雄,野心勃勃,岂甘久居人下?韩遂将军,更是枭雄之姿,反复无常。此二人,皆可为援,亦需防备。”
他又指向汉中、益州:“张鲁闭塞,刘璋暗弱,皆不足虑,然其地险要,可为屏障。关键在于,我等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张圣若急于南下平定荆襄,则中原空虚,我可联络忠义之士,断其粮道,袭扰其后。若其先图西进,则我可借关中地利,联合羌胡,以骑射之长,克其火器之短。”
司马懿的分析条理清晰,将看似绝望的局面剖析出一线生机,让曹真和韩德等人精神一振。
“先生深谋远虑,真,愿听先生调遣!”曹真再次起身行礼。
司马懿扶住他,目光深邃:“子丹,你乃魏公之后,是凝聚旧部人心之旗帜。你且安心在此住下,我会安排你与马超将军见面。马孟起(马超字)素重英雄,子丹你英武果决,必能得其赏识。至于其他……徐徐图之。”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凝重:“记住,在此地,慎言,慎行。尤其不可轻易表露对张圣的刻骨仇恨,需示之以弱,以待天时。”
曹真重重颔首,将这番话牢记心中。
就在曹真与司马懿在长安密议之时,许昌的招贤馆内,一场特殊的考核正在进行。主持者并非徐元或蒋琬,而是暂领水师总制司的黄叙。他面前站着几位来自江东的士子,以及几位原魏国管理过河渠的小吏。
黄叙的问题直接而务实:“若遇东南风急,大型战船如何逆风迂回?漕运如何计算损耗与时效?如何依据星象、水文绘制海图?”
这些问题让一些只通经义的士子面面相觑,而那几位小吏和一名出身海商家庭的江东士子则对答如流。黄叙当场便录用了那几人,引得一片哗然。
消息传到张圣耳中,他只是一笑置之,对身旁的徐元道:“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经义要懂,但更要懂得如何做事。告诉公琰,科举的策论题目,要多出一些这样的实务题。”
这时,李狗儿送来了来自长安的第一份密报。
“司马懿已接纳曹真,并将其安置在府中。据悉,三日后,司马懿将在府中设宴,邀请马超,意在引荐曹真。”
张圣放下密报,手指在长安的位置敲了敲。
“引荐曹真给马超……司马仲达,这是想借曹魏之余晖,点燃西凉这把火啊。”
他目光微冷。
“传信给我们在马腾身边的人,该动一动了。让马寿成(马腾字)知道,他的宝贝儿子,正和他最忌惮的司马懿,以及曹操的余孽,走得有多近。”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渔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