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浸染了杨家村。远处山峦的轮廓渐渐模糊,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也被吞没。
杨家的堂屋里,一盏油灯被点亮,昏黄的光晕在墙上跳跃,将围坐的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杨老爷子坐在上首,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平稳地放在膝上,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子孙。
屋里静得出奇,只能听见灯芯偶尔爆出的噼啪声和窗外隐约的虫鸣。
“今日叫大家来,是有件大事要商议。”杨老爷子的声音沉厚有力,打破了这片寂静。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露出里面这些时日铺子挣来的散碎银两和串好的铜钱。
“托景曦的福,咱们家这俩月,总算见了活钱。”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堆钱财上,眼神复杂。
有欣喜,有难以置信,更有一种长久贫困后终于见到曙光的释然。
杨老爷子将银钱推至桌中央,话锋一转:“钱是有了,可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吃饱穿暖。今日,我想说的是凯哥儿和钧哥儿读书的事。”
此话一出,屋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杨父与杨母对视一眼,眼底藏着同样的期盼与歉然。
他们何尝不愿让凯哥儿、钧哥儿也如兄长般进学读书?
眼见着韬哥儿、熠哥儿身披长衫,日渐有了读书人的气度,他们心中既有骄傲,亦有对另两个儿子的亏欠。
只是家中银钱一向紧巴,供四个已是极限,这份心思便如沉石坠在心湖深处,终究未能化作言语吐露。
大伯母林氏下意识攥紧了衣角,杨二伯则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爹,我知道您是为孩子好。”杨二伯先开了口,语气谨慎,“可凯哥儿和钧哥儿都十四了,现在去读书,是不是太晚了?再说,铺子里正缺人手...”
大伯母林氏怯怯地接话:“束修、笔墨纸砚,哪样不花钱?咱家好不容易宽裕些,万一生意不好了...”
杨景曦安静地坐在杨母身旁,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
她知道这些话不是出于私心,而是长久贫困带来的谨慎与恐惧。
就在这时,杨大伯忽然清了清嗓子:“我倒觉得爹说得在理。”
他转向众人,“你们想想,这挣钱的门路是怎么来的?那卤味的方子,是景曦从神仙那里琢磨出来的,那也是她识得字,读得懂书,虽说有邦哥儿,韬哥儿四个回来教他们认字,可终归比不了去学堂学习。要不然,咱们现在还在土里刨食呢!”
这番话点醒了众人。
杨二伯若有所思地点头:“大哥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个理。”
杨景曦见时机成熟,缓缓起身。
油灯的光映在她认真的面庞上,显得格外沉静睿智。
“大伯、二伯说得是。我能做到这些,全因读书开了眼界。”
她语气平和却有力,“书中不仅有做生意的门道,更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三哥四哥如今入学是比旁人晚些,但正因如此,他们更知机会珍贵,必会刻苦用功。”
她转向忧心忡忡的长辈们:“我知道伯母们担心花费。但我算过一笔账,如今铺子每日稳定进账不少,供几个哥哥读书绰绰有余。这不是浪费,而是投资——对杨家未来的投资。”
杨景曦的目光扫过杨景凯和杨景钧,他们眼中那份渴望与怯懦交织的神情令她心下一动:“就算三哥四哥将来考不取功名,能写会算也是极好的。日后铺子账目、与人订立契约,都不必求人。咱们杨家要想真正改换门庭,不再受人欺侮,读书是必经之路!”
她的话音落下,堂屋内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在掂量这番话的分量。
忽然,一直沉默的杨四叔开口了:“曦儿说得在理。咱们累死累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下一代能过得比咱们强吗?以前是没条件,现在有了,就不能耽误孩子。”
大伯母林氏似乎也被说动了,但仍有顾虑:“可是铺子里确实缺人手...”
“这事好办。”杨老爷子终于再次开口,声音沉稳如山,“铺子里可以请些伙计帮忙。几个小子下学、休沐日也能搭把手。既读书,也不耽误干活。”
杨景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她轻声道:“祖父说的是。请伙计确实是个好法子。不过孙女想着,这伙计的人选,或可先从咱们本村里寻。”
她稍作停顿,见家人都望过来,便继续解释道:“村里不少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咱们请人帮忙,既解了铺子人手的急,也能让乡邻得些实惠,赚几个活钱贴补家用。这既是互助,也是一份香火情。”
“今日咱们拉拔乡邻一把,来日若杨家真有个什么,村里人念着这份好,想必也不会置之不理。”
杨老太太听得连连点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赞许的笑意:“曦丫头思虑得周到!这话在理。咱们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了根本。帮扶乡里,积攒人望,这是长远之计。”
二伯母李氏也忍不住开口附和:“娘说的是。这几日我出门,碰见的村里人哪个不是笑脸相迎,话里话外都是羡慕咱们家日子红火,语气也比往日更客气几分。这情份,确实比那几个铜板要紧。”
杨老爷子捋着胡须,最终一锤定音:“好,就依曦丫头说的办。明日我便去寻里正,看看村里哪些人家后生踏实肯干,请来帮忙。既全了同村之谊,也全了咱家的仁义。”
这个折中的办法让不少人点头称是。
杨大伯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凯哥儿,钧哥儿必须去读书!咱们杨家不能再出睁眼瞎了!”
杨二伯也终于舒展眉头:“好!听爹和曦儿的!读书是正途,咱们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支持!”
意见终于统一,屋内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杨景凯和杨景钧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感激。杨景韬他们看着两人脸上也都是兴奋,他们都想到了杨景曦说的那段肺腑之言。
杨老爷子满意地看着一家人,最终将目光落在杨景曦身上,眼中满是赞许:“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就送凯哥儿、钧哥儿入学。”
他缓缓起身,声音忽然凝重:“不过有言在先,既然去了学堂,就须刻苦用功,不可辜负全家人的期望。我杨家儿郎,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
“是!孙儿定当努力!”杨景凯和杨景钧齐声应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几个已入学的哥哥们也相互握着手,默默打气。
油灯的光芒似乎更加明亮了,温暖地笼罩着杨家每一个人。
这个夜晚的决定,如同在贫瘠的土地上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所有人都期待着它能长出改变家族命运的参天大树。
会议散去后,杨景曦独自站在院中。
夜风微凉,星空璀璨。
她望着杨景凯和杨景钧屋里透出的灯光,知道他们一定兴奋得难以入眠。
“读书改变命运。”她轻声自语,嘴角扬起一抹微笑。
这不仅是对哥哥们的期望,也是对整个杨家的承诺。
远处传来打更声,夜已深了。但杨家的未来,却仿佛刚刚迎来黎明。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