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曦决定在村里盖免费私塾、还请秀才公教书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点燃了整个杨树屯的热情。
翌日一早,不用里正再多催促,全村但凡有点力气的汉子,甚至许多健壮的妇女,都自发地扛着锄头、铁锹、扁担等工具,汇聚到了里正划好的宅基地前。
“县主大人给咱娃儿谋前程,咱们可不能惜力气!”
“就是!盖学堂是积德的大好事!我家出两个劳力!”
“俺家虽然娃还小,但先盖起来,以后总能念上!俺也来帮忙!”
汉子们负责挖地基、扛木头、砌墙等重活,妇女们则忙着烧水做饭、搬运轻便材料、清理场地,孩子们也欢快地在旁边跑来跑去,递个东西,帮点小忙。
整个工地热火朝天,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杨大伯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领,带着几个新收的徒弟,负责所有木工活计,测量划线,一丝不苟。
杨景曦看着这繁忙景象,心中欣慰。她知道,硬件容易,软件难。当下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夫子。
她并未声张,只带了两个便装的御林军侍卫(以防万一),乘坐马车来到了镇上的仙客来酒楼。
如今的仙客来,因着独特的菜式和“烧烤坊”的联动,生意越发红火,已是临榆镇最热闹的所在。
酒楼齐管事正忙着拨算盘,一抬头,看见走进来的杨景曦,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火烫了屁股般猛地弹起来。
脸上瞬间堆满了无比恭敬甚至带着惶恐的笑容,几乎是弯着腰小跑着迎上来:“哎呦呦!不知县主大人大驾光临!小的有失远迎!罪过罪过!您快楼上雅间请!”他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紧张而微微发颤。
如今镇上谁不知道,杨家一步登天,老爷子封了官,这位更是被皇上亲封为县主!那可是顶破天的大人物了!
杨景曦微微颔首:“齐管事不必多礼,我今日来,是有事想向你打听。”
“县主您尽管吩咐!小的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齐管事将杨景曦请进雅间,亲自奉上最好的茶,垂手站在一旁,态度恭谨至极。
“我想问问,咱们镇上,或是周边,可有哪位秀才公,学问好,人品也端正,但眼下却还没有稳定营生的?”杨景曦开门见山。
齐管事一听,原来是这事,立刻认真思索起来。他经营酒楼,迎来送往,消息最为灵通。
片刻后,他眼睛一亮,连忙道:“回县主的话,您还真问对人了!咱们镇上确实有几位秀才公,境况不一。容小的细细给您说说。”
他掰着手指头道:“这第一位,姓张,名文远,今年快四十了。是咱镇上有名的老秀才,考了多次举人未中,家道中落,性子有些迂腐,但学问底子是极扎实的,尤其是经义方面,很是严谨。如今只在东街集市帮人代写书信状纸,勉强糊口,很是清贫。”
“第二位,叫李茂才,年纪轻些,约莫三十出头。也是秀才功名,此人倒是豁达,屡试不第后便看得开了,如今在镇西开了个小小的蒙学馆,收着七八个幼童,束修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他教学颇有耐心,孩子们都喜欢他。”
“还有一位,是邻镇的,叫王明哲。这位秀才公年纪最轻,才二十七八,听说极有才气,但时运不济,上次乡试前染了重病,误了考期,家中为了给他治病又欠下些债务。如今在家苦读,偶尔做些抄书的活计补贴家用,为人有些清高,但品性不坏。”
齐管事细细说完,看向杨景曦:“县主,您看……”
杨景曦听完,心中已有计较,便道:“有劳齐管事,可否派人将这三位先生都请来一见?就说仙客来东家有事相商。”
“哎!好嘞!小的这就去!”齐管事连忙应下,亲自快步下楼安排得力的小厮分头去请人。
约莫半个时辰后,三位秀才先后来到了仙客来雅间。
那张文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儒衫,面容清瘦,带着几分郁郁不得志的拘谨和疑惑;李茂才则笑容温和些,虽衣着朴素,但收拾得干净利落;最年轻的王明哲眉宇间确有几分才气,但也难掩生活的困顿和一丝警惕。
他们见到主位上那位气度不凡、年轻得过分的少女,又见镇上最大酒楼的管事对她如此恭敬,皆是一头雾水,心中忐忑。
杨景曦请三人坐下,开门见山道:“三位先生不必疑惑。我姓杨,名景曦,乃杨树屯人。今日请三位来,是想聘请夫子。我已在村中出资盖设私塾,欲请学问好、有德行的先生前往坐馆教学。”
杨树屯?姓杨?杨景曦?三位秀才先是茫然,随即猛地想起近日镇上疯传的惊天消息——杨家献宝,被封县主!难道就是眼前这位?!
三人顿时紧张起来,态度愈发恭敬。
杨景曦继续道:“私塾面向全村适龄孩童,免收束修。故而给夫子的酬劳是每月三两银子,包一日三餐。待学堂盖好,后院会设有专门的厢房,可供夫子及其家人居住。不知三位先生,可有人愿意?”
每月三两!还包吃住!这个条件对于这三位生活拮据的秀才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在镇上开蒙学馆的李茂才,辛苦一月也未必能挣到二两银子!更别提另外两位了。
张文远激动得胡子都在抖,率先开口:“县……县主大人!老……学生愿意!学生必定尽心竭力,教好娃娃们!”
李茂才也连忙道:“县主仁慈,造福乡梓!李某不才,愿尽绵薄之力!”
王明哲虽然清高,但现实的压力和这优厚的条件也让他心动,他沉吟片刻,问道:“敢问县主,学生……教授何种内容?可是只教蒙学?”
杨景曦看了他一眼,道:“蒙学为主,开蒙启智,识字明理是根基。若学生中有天资聪颖、愿进一步深造的,自然也可讲授经义策论,为将来科考做准备。”
王明哲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彩,拱手道:“学生愿往!”
杨景曦目光扫过三人,略作思索。
张文远学问扎实但可能过于迂腐;王明哲有才气但或许不耐蒙童琐碎;李茂才已有教学经验,性格也温和。
她便道:“学堂初开,暂需两位夫子。李茂才先生,王明哲先生,二位可愿先行?张先生学问深厚,暂且记下,待日后学堂扩大,再行聘请,如何?”
李茂才和王明哲大喜过望,连忙应下。张文远虽有些失望,但听到日后还有机会,也连忙道谢。
如此,杨树屯私塾的夫子人选,便定了下来。
杨景曦与二人约好,待学堂盖好,便来接他们入职。两位秀才揣着激动和希望离去,一路上仍觉如梦似幻。
而杨景曦也为杨树屯的教育事业,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