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营地东侧空地上,士兵们已按杨景曦的指导砌起了十数个土窑。每座窑高约五尺,圆形,留有添料口和通风孔。
萧天澈亲自监督第一批蜂窝煤的制作。
杨景曦前一天已准备好材料比例——七成煤粉、两成黄土、一成石灰,外加少量水搅拌均匀。
“王爷,搅拌需彻底,材料完全混合才能燃烧充分。”杨景曦抓起一把混合料,握紧后展开手,“看,成团不散,手有湿感但无水滴,这便是恰到好处。”
萧天澈学着她的样子试了试,点头称是。
士兵们将混合好的材料填入特制的模具中——那是杨景曦设计的方形木框,内里嵌有十二根圆木柱,压实后取出,煤饼上便留下十二个规整的圆孔。
“为何要留这些孔洞?”一个士兵好奇地问。
杨景曦拿起已成型的蜂窝煤:“这些孔洞可使空气流通,让煤从内而外充分燃烧,既省材料又减少烟雾。”
她转向众人,“记住,压实程度关乎燃烧时间,太松则烧得快,太实则难点燃。”
士兵们分成数组,有的负责破碎原煤,有的筛粉,有的混合材料,有的压制成型。萧天澈穿梭在各组之间,时而亲自示范,时而纠正动作。
正午时分,第一批蜂窝煤已整齐排列在空地上晾晒。阳光下,那些乌黑发亮的煤块排列整齐,蔚为壮观。
“待晒干后,便可试烧。”杨景曦不知何时来到萧天澈身边,“同时还需制作配套煤炉。”
萧天澈转头:“煤炉制作进展如何?”
“已挑选出营中十位曾为铁匠的士兵,他们在西侧空地架起了临时工棚,正在打造炉具。”杨景曦答道,“我正要过去查看,王爷可要同往?”
二人向西而行,未至工棚已听见叮当作响的打铁声。十名士兵赤膊上阵,两人一组,正锤打铁皮制作煤炉外壳。
杨景曦拿起一个半成品讲解:“煤炉设计有三层。外层铁皮,中层黏土隔热,内层耐火砖。底部有通风口,可调节进风量;顶部设炉盖,不用时可封盖保温。”
一位年长士兵抬头擦汗:“郡主设计巧妙!这炉子不仅可烧煤,必要时还能烤食物、烧水,一炉多用。”
杨景曦笑道:“正是。边境苦寒,一物多用方能节省资源。”
她转向众人,“诸位都是熟练匠人,我只提醒一点:接缝处务必严密,否则漏烟伤人,但通风口又必须灵活可用,这两点看似矛盾,实则需兼顾。”
萧天澈仔细查看已完成的几个煤炉,问道:“一个煤炉需烧多少蜂窝煤?能持续多久?”
“一个标准煤炉放入一块蜂窝煤,足可燃烧四五个时辰。”杨景曦估算道,“若调节通风口,减小进风量,还可延长燃烧时间。相比木柴,不仅耐烧且热量更足。”
萧天澈眼中闪过欣喜:“如此说来,一车煤制成蜂窝煤,可比原煤燃烧更久?”
“正是此理。”杨景曦点头,“经过加工,热效率提高三成不止,且更安全便于储存运输。”
第三日,杨景曦(已扮作男儿身)带着一队士兵前往离煤矿最近的村庄。边境百姓生活清苦,听说军营招工,纷纷前来打听。
村口老槐树下,杨景曦站在石碾上,向聚集而来的村民说明来意:“乡亲们!朝廷为助大家度过严冬,特招人手开采石炭。每日工钱五十文,当日结清!此外,每工作满一月,可免费得五百斤蜂窝煤!”
人群中一阵骚动。一个老者拄杖上前:“军爷,那石炭老汉年轻时烧过,烟大呛人,还有毒气,曾毒死过牲畜啊!”
杨景曦早预料到此问,当即命士兵抬上一个煤炉和几块蜂窝煤。当场点燃后,蓝色火苗稳稳燃烧,几乎无烟。
“此乃经过特制的蜂窝煤,配套专用煤炉,安全无烟。”杨景曦讲解道,“但有一点必须谨记——”
她神色忽然严肃,“烧煤时必须通风!尤其在屋内使用时,务必开窗通风,否则会产生无形毒气,危及性命!”
为演示通风重要性,杨景曦特意准备了一个小实验。她将一只麻雀放入密闭笼中,再将笼子靠近燃烧的煤炉。
不过一刻钟,鸟儿便开始扑腾,显得烦躁不安。杨景曦立即开窗,新鲜空气流入,麻雀逐渐平静。
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议论开来。
“现在演示的是毒气初生时的状况。”杨景曦高声解释,“若完全密闭,不出一个时辰,人与牲畜都会中毒身亡!切记切记,通风保命!”
接着,她转向更重要的话题:“此次招工,还有一项严规——”
杨景曦目光扫过众人,“采矿地点及一切相关事宜,绝不可对外人提起!违者以通敌罪论处!”
人群中顿时鸦雀无声。边境百姓深受北狄侵扰之苦,深知通敌罪的严重性。
杨景曦缓和语气:“并非信不过乡亲,而是此事关乎边境安危。北狄若知我们有充足燃料过冬,必会改变战略,恐对大家不利。保密既是为国,也是为保护自己和家人。”
她让士兵发放简易合约,并让一个士兵念上面所写内容,上面明确写着保密条款及违规惩罚。愿参与者画押按手印,每人领得一块特制木牌作为出入凭证。
五日后,煤矿区域已大变样。在士兵指导下,百姓们分成若干小组,各司其职。
青年壮劳力负责开采,用镐头、铁锹等工具将煤从岩层中剥离;妇女和老人则负责筛选、搬运;甚至有巧手之人改进了运输方式,用竹篾编成滑道,让煤块顺势滑到山下收集点,省力不少。
杨景曦整日奔波于煤矿、制作工坊和村庄之间,教授安全知识,监督蜂窝煤质量。
她特别重视通风问题,不仅在采矿区域设置多个通风口,还反复强调家用煤炉的安全使用方法。
这日,她正在教授一批新来的村民如何正确使用煤炉,萧天澈骑马而来。
“郡主,北狄小队昨日袭击了西边三十里的村庄。”萧天澈下马低声道,“幸亏村民及时发现,点燃烽火,守军及时赶到,未造成太大损失。”
杨景曦面色凝重:“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刺探虚实了。”
萧天澈点头:“煤矿这里需加强警戒。我已增派两队士兵在周边巡逻,同时让采矿百姓组成自卫队,发放简易武器,日常训练。”
正说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跑来:“杨先生!我娘让我问,煤炉在雨天使用时是否要加大通风?”
杨景曦耐心解答:“雨天气压低,烟气不易扩散,更需注意通风。最好将窗户开得比平日稍大些。”
少年记下,跑回母亲身边。
萧天澈望着井然有序的采矿现场,感慨道:“不过旬月,已有如此规模,实属不易。”
杨景曦指向远处正在学习自卫术的百姓:“他们不仅为工钱而来,更是为保护家园。”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