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变革并未止步于自身。
萧天澈深知,杨景曦所带来的炼钢之术与蜂窝煤之法,乃国之重器,若能推广至全国,必将极大增强天启国力,惠及亿万黎民。
这一日,他召来杨景曦,神色郑重:“郡主,煤炭之用、炼钢之法,于北境已见奇效。皇兄此前‘流星传讯’亦提及,已于京郊西山发现煤矿。此等利国利民之术,不应独享于北境。本王欲将此法献于朝廷,推广天下,不知郡主意下如何?”
杨景曦对此早有预料,她并非敝帚自珍之人,当即点头:“王爷深谋远虑,景曦并无异议。此法人人可学,若能推广,自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好!”萧天澈抚掌,“那便请郡主再辛苦,将蜂窝煤制作之法、焦炭烧制之法、以及高炉炼钢之法的所有要点、步骤、注意事项,尽可能详尽地编纂成册,务求即便陌生工匠,依册亦能操作。”
“景曦领命。”杨景曦没有任何推辞,再次伏案疾书。这一次,她写得更加细致,配上了清晰的流程图和关键步骤的图解注解,力求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萧天澈也亲自铺开信纸,沉吟片刻,开始给皇兄萧天宸写信。
信中,他详细禀报了北境大捷及战果,着重强调了杨景曦所创炼钢之法与蜂窝煤之法的巨大成效与新式装备的惊人战力,并言明随信附上郡主亲笔所撰详解图册。最后,他恳请皇兄能高度重视,尽快于京城及全国推行此二法,以强军惠民。
书写完毕,用火漆密封好后,萧天澈立刻开始挑选人手。
他从匠作营中,精心挑选了五名完全掌握炼钢核心技术、嘴严可靠的老师傅,以及五名熟练制作蜂窝煤和煤炉的工匠。
他又唤来五名最为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暗卫,将杨景曦所写的厚厚图册以及自己的亲笔信郑重交付给他们。
“尔等十人,”萧天澈目光如炬,扫过那十名激动又有些紧张的工匠和五名单膝跪地的暗卫,“此行任务重大,关乎国运!尔等需快马加鞭,不惜一切代价,将此信与图册安全送至京城,面呈陛下!
抵达京城后,炼钢工匠前往军器监,负责教导监中工匠掌握此法;制作蜂窝煤的工匠,则由朝廷安排,负责传授此法。沿途一切,皆由暗卫统领,任何人不得泄露此行目的与身负之术,违令者,斩!”
“小人(属下)遵命!定不负王爷、郡主重托!”十五人齐声领命,脸上充满了使命感。
很快,一支轻装简从却肩负着沉重使命的小队,悄然离开了北境大营,向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
送走这支队伍,杨景曦并未停歇。她又将目光投向了医疗领域。军医们的缝合与救护技术虽已提升,但工具依旧简陋。
她仔细画出了柳叶刀、各种型号的止血钳、组织镊、持针器、手术剪等现代外科手术的基础器械图样,甚至还标注了大致尺寸和材质要求。
她带着图纸再次来到匠作营,找到那些技艺最高超的铁匠。
工匠们看着图纸上那些造型奇特、结构精巧的金属器具,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郡主,这些是……”一位老工匠疑惑地问。
“此为医用器械,用于救治伤患,可提升救治效率与成功率。”杨景曦简单解释了一下几种主要器械的用途,如止血钳如何夹闭血管,持针器如何更稳地持针缝合等。
工匠们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既然是郡主的要求,且是为了救治伤兵,无不欣然领命。
他们仔细研究图纸,挑选最好的钢材,运用起新掌握的锻造和精细加工技术,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打造这些前所未见的“神兵利器”。
而一有空闲,杨景曦便会前往医帐,探望那两百余名重伤员。他们的伤势正在军医和“暗刃”队员的精心照料下稳步恢复。
当杨景曦的身影出现在医帐时,总能引起一阵细微的骚动。那些躺在病榻上的重伤员们,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崇敬。
“郡主……”
“您…您又来看我们了……”
“快躺好,不必多礼。”杨景曦总是及时制止他们,声音虽依旧清冷,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她会仔细查看他们的伤口愈合情况,询问他们的感受,偶尔还会亲自上手调整一下绷带,或者指导军医更换更有效的药物。
对于这些从鬼门关被硬生生拉回来的士兵而言,杨景曦的每一次探望,都是莫大的鼓舞。
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何曾受过如此身份的贵人这般细致的关怀?更何况,这位贵人还是他们的救命恩人,是带领他们取得一场场胜利的统帅!
许多糙汉子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什么漂亮话,只能反复喃喃着:“谢谢郡主…谢谢郡主救命之恩…”
“俺这条命是郡主给的…以后俺这条命就是郡主的…”
“等俺伤好了,还能跟着郡主打仗…”
他们的感激,纯粹而炽热,发自肺腑。
杨景曦看着他们渐渐红润起来的脸色和充满希望的眼神,心中那因为战争和死亡而带来的沉重感,似乎也被冲淡了些许。她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这些人能够活下去,能够更好地活下去吗?
边境大营,这座屹立于苍茫边塞的钢铁壁垒,如今正浸润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氛围之中。技术革新与人文关怀如同经纬交织的锦缎,细细密密地重塑着它的每一寸肌理。
白日里,蜂窝煤工坊烟气袅袅,新制的煤炉被一车车送往周边村落;训练场上,士兵们操练的不仅是战阵杀伐,更有急救包扎、协同配合;夜幕降下后,营火旁不仅有擦拭兵器的沉默,也有了学习认字的沙盘与低声讨论。
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军事要塞,而是在这双重滋养下不断蜕变,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苦寒之地的胡杨,既从脚下的泥土中汲取着传统的坚韧与勇武,又不断舒展枝条,贪婪地吸纳着新知的雨露阳光。
它的根系越发庞杂坚固,茎干越发粗壮挺拔,树冠亭亭如盖,荫庇着更多生灵。
它静静地伫立在风沙线上,年轮里镌刻下战斗的伤痕与成长的印记,以一种越发沉稳而强大的姿态,默默等待着未来必然的风雨与挑战。
而杨景曦所带来的现代思维与管理模式,正如同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基因,悄然嵌入这棵巨树的生命密码。
它并非粗暴地取代原有的一切,而是巧妙地融合、催生突变,从伤兵救治体系的革新,到军民协作模式的建立,再到强调效率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无一不在深刻地改变着这个时代原本粗粝而单一的肌理,为其注入了一份超越时代的理性、效率与深切的入文关怀。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