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树屯祭祖完毕,又花了些时间与家人相处、处理了一些族中事务后,杨景曦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计划。
她用了几个晚上,凭借超越时代的记忆,将所能回想起来的各种现代菜式、小吃、甜点的做法,从选材、步骤到注意事项,都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最终装订成厚厚的一册。
这一日,晨光熹微。杨景韬、杨景熠、杨景明三兄弟准备返回青麓书院向山长宋鸿儒辞行并办理离院手续,杨景邦也决定一同前往拜谢恩师。杨景婳则需去锦绣坊与东家及常嬷嬷说明赴京之事。
杨景曦恰好也要进城去仙客来,便与他们同行。为保安全,她点了六名“暗刃”随行,其中两人专门负责保护杨景婳。一行人骑马乘车,向着卢安县而去。
进入县城后,队伍便分开了。杨景曦带着四名暗刃,径直前往仙客来酒楼。如今的仙客来,生意越发红火,饭点时分更是座无虚席。
掌柜的陈管事正忙得不可开交,一抬头,猛地看见一位身着淡雅衣裙、气度却非凡的女子走进来,身后跟着四位气息冷峻、一看就知非同一般的护卫。他愣了一瞬,待看清那女子的面容时,眼睛骤然瞪大,手里的账簿“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郡……公主殿下!”陈管事几乎是踉跄着从柜台后跑出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下意识地就要跪下行礼。眼前这位可是名震天下的护国公主,更是他仙客来的大恩人!
杨景曦微微抬手虚扶:“陈叔,不必多礼。今日我来,是有些私事。”
陈管事这才勉强站直,但腰依旧弯着,脸上堆满了激动和敬畏的笑容:“公主殿下大驾光临,是小店天大的荣幸!快,快请雅间里坐!”他连忙将杨景曦请进最好的雅间,吩咐伙计上最好的茶点。
落座后,杨景曦将那本食谱册子放在桌上,推了过去:“陈叔,这是我这段时间整理的一些新菜式做法,你看看。”
陈管事疑惑地接过,翻开只看了几页,眼睛就再也移不开了,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那上面记录的许多菜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光看描述就让人觉得食欲大动!这简直是……无价之宝啊!
“公主殿下,这……这太珍贵了!”陈管事声音发颤。
杨景曦却轻轻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歉意:“陈叔,近两年我忙于边境战事,未曾再为仙客来提供过新菜式,但沈东家却依旧按照约定,将两成分红准时送至我家。我心中实在有愧。这些菜谱,算是我的一点补偿,希望能对仙客来有所帮助。还请务必收下,否则那两成分红,我受之有愧。”
陈管事一听,连忙摆手,诚恳地说道:“公主殿下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当初提供的菜谱和点子,早已让仙客来赚得盆满钵满,远超那两成分红了!更何况,您在外浴血奋战,保卫的是包括咱们卢安在内的所有天启百姓!没有您,哪有咱们现在的太平日子做生意?
东家早就吩咐过,那分红是您应得的,是对您当初贡献的认可,与后来是否提供新菜式无关!您如今还惦记着小店,送来如此珍贵的食谱,是小店……是小店又承了您天大的恩情啊!”他的话语充满了真诚的感激和敬佩。
见他言辞恳切,情真意浓,杨景曦心中温暖,也不再坚持:“既如此,那便好。这些菜谱,你们看着用吧。望仙客来生意越发兴隆。”
又与他寒暄了几句,杨景曦便起身告辞。陈管事一直将她送到门外,目送她远去,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另一边,杨景韬四人带着备好的礼物,来到了青麓书院。书院依旧宁静,弥漫着书香气息。
得知四人来访,山长宋鸿儒很快便在书房接见了他们。当他的目光落到一身戎装、英气勃勃的杨景邦身上时,一向沉稳如山的老先生,眼中骤然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景邦!”宋鸿儒竟忍不住站起身,快步走上前,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学生,声音带着激动。
“好!好小子!回来了!好!这一身杀气……嗯,是真正在战场上淬炼过的样子!听说你立了大功,封了将军,还得了爵位?快跟老夫细细说说!”他拍着杨景邦的胳膊,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仿佛看着自家最出色的子侄。
杨景邦见到恩师,也是心情激荡,恭敬地抱拳行礼:“学生景邦,拜见先生!劳先生挂念了。学生只是尽了本分,侥幸立了些微功,全赖陛下隆恩和将士用命。”他言辞谦逊,但挺拔的身姿和沉稳的气质已与当年离开书院时的少年截然不同。
一番叙旧后,杨景韬作为这里的老大,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先生,今日学生兄弟四人前来,一是探望先生,二是……向先生辞行。”
宋鸿儒抚须的手微微一顿:“辞行?你们三人秋闱高中,正是潜心备考春闱之时,为何此时辞行?”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杨景韬、杨景熠和杨景明。
杨景韬深吸一口气,道:“不敢隐瞒先生。因小妹景曦之故,陛下恩典,特许学生兄弟三人,入读京城国子监。学生等商议后,深感机会难得,于备考春闱或更有助益,故而决定前往。今日特来向先生辞行,并谢先生多年教诲之恩!”说着,三人齐齐向宋鸿儒深深一揖。
“国子监?”宋鸿儒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他本是京城高官,只因厌倦朝堂倾轧才隐居于此办学,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味。他沉吟片刻,脸上并未见丝毫不悦,反而露出了更为欣慰的笑容。
“好,好啊!”宋鸿儒朗声道,“国子监乃天下英才汇聚之地,名师辈出,于你们而言,确是更好的平台。景曦那丫头……如今是护国公主了吧?她为你们挣来了前程,你们更需珍惜,刻苦攻读,方不负皇恩,不负家族厚望,亦不负老夫平日教导之心血!去吧,去了京城,勿忘青麓书院之训诫,勿坠青云之志!”
他的话语豁达而充满勉励,显露出一代大儒的胸襟与格局。杨景韬三人心中感动,再次郑重拜谢:“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四人又与宋鸿儒说了一会儿话,这才拜别恩师。离开书院时,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动力。
与此同时,杨景婳在两名暗刃的护卫下,来到了锦绣坊。锦绣坊东家夫妇见到她前来,很是高兴,又见她身后跟着两位气势不凡的护卫,心中暗自惊讶。
当杨景婳说明自己即将随家人迁往京城常住时,东家夫妇脸上都露出了震惊和不舍的神情。
“这……这么突然?婳丫头,你在绣艺上天赋极佳,这一走……”东家夫人拉着她的手,很是惋惜。
杨景婳温声道:“多谢东家这些年来的照顾。婳儿去意已决。这是婳儿一点心意,感谢东家的栽培之恩。”她送上备好的礼物。
东家夫妇见她心意已决,且看来家中确有机遇,只得叹息着收下礼物,说了许多祝福的话。
随后,杨景婳去后院见了常嬷嬷。常嬷嬷听闻她要去京城,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竟露出了复杂而又了然的神色。
“京城……好啊。”常嬷嬷轻轻叹了口气,拉着杨景婳的手,“嬷嬷我本就是从那地方出来的。如今你要去了,也好。那里的天地更广阔,机遇更多。你的技艺已得我真传,所缺的只是历练和名望。去了京城,未必不是一番新天地。只是……凡事要多加小心,京城不比卢安,水深得很。”
杨景婳听着嬷嬷语重心长的嘱咐,心中感动,眼圈微红:“嬷嬷的教诲,婳儿永记于心。日后若有机会,定回来看望嬷嬷。”
拜别了锦绣坊的东家夫妇和常嬷嬷,杨景婳心中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一丝离别的惆怅,与等待她的暗刃会合,准备去与哥哥们汇合。她的卢安岁月,至此画上了一个句点,新的篇章即将在京城展开。
喜欢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农家女,逆袭成王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