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箱表面那道五角星刻痕还在微微发烫,林晚把它放在篝火边的石板上,像是给一件刚跑完马拉松的设备散热。她揉了揉手腕,刚才撤离时岩元素输出过载,指节到现在还泛着青。
“你真打算在所有人面前演示?”苏然蹲下来,手里摆弄着热成像仪,镜头对准她的手掌,“这可不是漫展后台,观众可不会喊‘妈妈爱你’。”
“他们不信,是因为没见过。”林晚盯着跳跃的火苗,“等他们见了,就会开始怀疑人生——这我熟。”
陈明抱着记录本走过来,眼镜片反射着火光:“我已经把陶片残片、元素电池、纳斯卡坐标的三重数据叠合了,误差小于0.3度。这不是巧合,是设计。”
“所以古人不是画地画,是在铺wi-Fi?”苏然一边调试投影幕布一边吐槽,“信号满格区出神之眼,弱覆盖区域只能抽到芭芭拉?”
“差不多。”陈明严肃点头,“只是他们的基站靠元素力驱动。”
林晚没笑,指尖轻轻一抬,掌心浮现出一朵冰花,六瓣对称,边缘薄如蝉翼,在火光映照下流转着淡蓝光泽。她没用力,也没念咒,就像从口袋里掏钥匙一样自然。
火堆旁原本低声交谈的几位队员瞬间安静。
“低温制冷装置?”一位戴鸭舌帽的年轻队员脱口而出,“内部有微型液氮喷嘴?”
“那你来摸摸看。”林晚手腕一抖,冰花飞出,落在沙地上。
“啪”的一声轻响,半径三十厘米内的沙层迅速凝结,细小水珠从空气中析出,冻结成一圈霜晶。一只夜行蜥蜴正巧爬过,脚下一滑,四脚朝天翻了个身,又慌忙爬走。
“这……这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鸭舌帽喃喃。
苏然立刻举起热成像仪,屏幕亮起,林晚的手掌温度显示为12.3c,比环境低了整整五度,而周围空气形成了清晰的冷凝环流模型。
“看这个。”他把数据投到幕布上,“七次重复实验,每次降温都发生在她集中注意力的0.8秒后,伴随一次微弱电磁脉冲,频率集中在4.7Ghz——接近wi-Fi信道,但带有生物脑波调制特征。”
“也就是说……”陈明戴上手套,蹲下触摸冰层断面,“这不是化学反应,是意念驱动的能量转化?”
“准确说,是提瓦特式元素编译。”林晚收回手,冰花残迹在沙地上缓缓融化,“我的大脑像在运行一个外挂系统,把想法翻译成元素指令。”
“所以你是……人形ApI接口?”苏然眨眨眼,“建议申请吉尼斯纪录:全球首例通过精神力调用跨维度能量协议的单亲妈妈。”
“别闹。”林晚瞥他一眼,“重点是,这种技术,五千年前就存在。”
篝火噼啪一响,火星窜起半尺高。队员们围得更近了些,有人悄悄关掉了录音笔的“玄学存疑”标签。
“如果这是真的……”一位女队员声音发颤,“那我们过去三十年的考古学范式,是不是全错了?”
“不是错了。”陈明慢慢站起身,“是太窄了。我们一直用碳十四和地层学丈量文明,却忘了古人可能掌握着另一种计量单位——元素亲和度。”
“比如?”苏然挑眉。
“比如为什么金字塔偏偏建在这里?为什么纳斯卡线条必须用高空视角才能看清?也许不是为了祭祀,也不是天文台,而是——”他顿了顿,“充能阵列。”
“懂了。”苏然恍然大悟,“古人在大地上画了个超大无线充电板,神之眼是接收端,信徒是移动电源宝。”
“你形容得很离谱,但结论接近。”陈明居然点头。
林晚没参与讨论,她盯着密封箱。金球还在震颤,频率比刚才快了些,表面那道钥匙孔状符文隐隐发亮。
“它在响应什么。”她低声说。
苏然立刻调出监测仪,屏幕红光骤闪,警报声刺耳响起。他眯眼一看,迅速放大坐标——沙漠腹地方向,距离营地不到两公里,地下四十米,检测到强烈元素波动,波形与金球共振曲线吻合度达91.6%。
“不是自然现象。”他语速加快,“是有规律的能量脉冲,间隔十二秒一次,像是……某种唤醒协议。”
陈明翻开笔记,手指停在一页手绘地图上:“这个位置……是纳斯卡主线条的几何中心。所有直线交汇点。”
“也就是说,我们刚拿走一块电池,另一个充电桩自己开机了?”苏然看向林晚,“这系统还挺智能,低电量自动激活备用节点。”
“或者……”林晚站起身,望向漆黑沙丘,“有人正在远程启动它。”
队员们纷纷抬头,沙漠夜空澄澈,星辰如钉。可没人觉得浪漫,只感到一种被注视的压迫。
“要不要上报?”一位队员问。
“报什么?”陈明苦笑,“说我们在秘鲁沙漠发现了一个正在自检的古代元素网络?上级会以为我们集体中暑。”
“那就先查。”林晚抓起密封箱,抱在胸前,“小队规模,非侵入式探测,目标确认后再决定是否深入。”
“我带设备。”苏然立刻背起背包,“顺便提醒,我带的奶茶还没喝完,保温层还能撑三小时。”
“你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关键物资。”林晚难得笑了笑。
“职业素养。”他推了推眼镜,“毕竟我不是胡桃,不会在团灭前推销往生荷包。”
陈明组织队员重新分配任务,有人检查无人机,有人调试地质雷达。起初的怀疑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种近乎朝圣的肃穆。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位年轻队员突然开口,“刚才林女士凝出的冰花,结构跟纳斯卡蜂鸟地画的翅膀弧度,一模一样?”
林晚一怔,低头看沙地。冰层已化,但霜晶残留的纹路确实呈现出某种对称美感,像极了游戏中“冰雾花”的花瓣排列。
“不是巧合。”她轻声道,“是模板复用。”
“就像……”苏然接话,“同一套设计语言,在不同文明里落地实现?”
“嗯。”林晚点头,“提瓦特不是唯一使用这套系统的文明。我们只是……找到了另一个终端。”
监测仪再次鸣叫,脉冲频率变了。从十二秒一次,缩短到八秒,再缩至五秒,最后稳定在三秒一次,像心跳加速。
屏幕上,红点不再闪烁,而是持续亮起,仿佛地底睁开了眼睛。
“它在等我们。”林晚说。
“还是说……”陈明望着数据流,“它在召唤持有电池的人?”
苏然看了眼密封箱:“所以你现在是‘已连接设备’,Id名称可能是‘林晚-主控端’。”
“希望别弹广告。”林晚拍了拍箱子,“尤其是那种‘您的元素耐久度不足,充值可解锁新形态’的。”
队伍迅速集结,勘探小队名单确定:林晚、苏然、陈明,外加两名技术员。装备清点完毕,无人机升空,地质雷达启动扫描。
临出发前,林晚最后看了眼营地篝火。火焰忽然剧烈跳动了一下,火苗扭曲成短暂的五芒星形状,随即恢复正常。
没人注意到。
她也没说。
只是把密封箱抱得更紧了些。
金球最后一次震颤,表面符文完全点亮,钥匙孔状凹槽深处,浮现出一行极细的刻痕——
那是用简体中文写的三个字:
“欢迎回”。
喜欢漫展签到:我成了丝柯克本尊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漫展签到:我成了丝柯克本尊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