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儿说道:“皇上英明。步兵虽不及骑兵灵活,但在防守和攻坚战中却能发挥重要作用。臣妾这就让人加大药膳和棉衣的制作力度,尽快送往边关,为援军和原有将士补充体力,抵御严寒。”
“好。”萧景渊点头道,“此事就交由皇后全权负责。另外,朕还要让太医院挑选几名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边关救治受伤的将士。将士们的性命至关重要,朕要确保每一位受伤的将士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臣妾遵旨。”李燕儿躬身应道。
宴席也因此草草结束,萧景渊立刻召集大臣们前往御书房议事,商议支援边关之事。李燕儿则回到坤宁宫,召集药膳坊和尚衣局的负责人,吩咐他们加快药膳和棉衣的制作进度。
“药膳坊这边,要多制作一些补气益血、清热解毒的药膳丸和茶包,方便将士们随身携带和食用。另外,再研制几款适合在寒冷天气食用的热汤配方,让将士们能随时喝上热汤暖身。”李燕儿对着药膳坊的坊主说道。
坊主躬身应道:“皇后娘娘放心,奴婢这就回去安排,让工匠们日夜赶工,务必在三日内赶制出足够的药膳送往边关。”
李燕儿又转向尚衣局的掌事太监:“尚衣局这边,要选用最厚实、最耐磨的布料制作棉衣,袖口和领口一定要缝严实,防止寒风灌入。另外,再赶制一批护膝、护腕和棉鞋,确保将士们的四肢都能得到保暖。”
掌事太监连忙说道:“奴才遵旨。尚衣局的工匠们已经加班加点赶制了,奴才这就再去催促,让他们加快进度,绝不耽误边关将士们使用。”
安排完这些事情后,李燕儿又让人去库房清点药材和布料,确保物资充足。她深知,前线的将士们能否吃饱穿暖,能否保持充足的体力,直接关系到战事的胜负。因此,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坐镇坤宁宫,监督各项工作的进展。
与此同时,边关战场上,秦岳正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北狄的营地,眉头紧锁。北狄调集五万大军后,便在距离秦军营地十里之外的地方安营扎寨,与秦军形成对峙之势。拓跋烈多次派人前来挑战,秦岳深知北狄骑兵的勇猛,且己方兵力不足,因此一直坚守不出,等待朝廷的援军。
“将军,北狄又派人来挑战了,辱骂我军不敢出战,说我军是缩头乌龟。”一名副将怒气冲冲地走进营帐,说道。
秦岳脸色一沉,冷声道:“拓跋烈这是在故意激怒我们,想让我们贸然出战。他以为我们会因为一时之气而落入他的圈套,真是痴心妄想!”
副将说道:“可是将军,将士们听到北狄的辱骂,都非常愤怒,纷纷请战。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影响军心啊。”
秦岳沉思片刻,说道:“传本将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斩!另外,告诉将士们,朝廷的援军和物资很快就会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北狄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只需坚守阵地,消耗他们的粮草和体力,等到他们士气低落之时,再发动总攻,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副将点点头,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秦岳又说道:“还有,皇后娘娘送来的药膳和棉衣,一定要合理分配给将士们。让将士们每日按时食用药膳,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接下来的决战中占据优势。”
“末将明白!”
接下来的几日,秦军一直坚守不出,任凭北狄如何挑衅,都不为所动。北狄将士们见秦军迟迟不出战,士气渐渐低落下来。而秦军将士们在食用了药膳后,体力和精神都保持得很好,虽然坚守阵地有些枯燥,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
三日后,朝廷的援军如期抵达边关,带来了两万步兵和大量的粮草、物资。秦岳得知援军到来,心中大喜,立刻前往援军营地与主将汇合。
援军主将是镇军将军赵毅,此人沉稳老练,作战经验丰富。两人见面后,相互寒暄了几句,便立刻商议起作战计划。
“赵将军,如今我军兵力已达五万,与北狄不相上下。北狄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且连日挑衅未果,士气低落,正是我军发动总攻的好时机。”秦岳说道。
赵毅点头道:“秦将军所言甚是。末将以为,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秦将军率领骑兵,从正面进攻北狄营地;另一路由末将率领步兵,绕道北狄营地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和粮草供应。这样前后夹击,定能将北狄大军一网打尽。”
秦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赵将军的计策甚好!就这么办。我们今夜就做好准备,明日黎明时分发动总攻。”
两人商议完毕后,立刻着手安排兵力部署。秦岳将三万骑兵分成三队,一队作为先锋,负责冲破北狄的营门;一队作为主力,跟进杀敌;另一队则负责侧翼掩护。赵毅则率领两万步兵,趁着夜色悄悄绕道北狄营地后方,埋伏起来,等待黎明时分的信号。
当晚,边关的夜空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马蹄声和士兵们的低语声。秦军将士们都在紧张地做着战前准备,擦拭武器、检查战马、食用药膳,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情。
李燕儿派人送来的药膳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士们食用了当归黄芪丸和生姜羊肉汤包后,浑身充满了力量,寒冷的天气也仿佛不再那么难熬。许多将士都感慨道:“皇后娘娘的药膳真是神了,吃了之后,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算打一夜仗也不怕!”
黎明时分,天色微亮,东方泛起一丝鱼肚白。秦岳站在阵前,抽出腰间的佩剑,高声喊道:“将士们!北狄贼寇侵犯我大靖疆土,杀害我大靖百姓,今日便是我们报仇雪恨之日!随朕冲锋,击溃北狄,保卫家园!”
“击溃北狄!保卫家园!”三万骑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
秦岳一挥佩剑,大喊一声:“冲!”
先锋部队立刻策马扬鞭,向着北狄营地冲去。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北狄将士们此时还在睡梦中,被这突如其来的呐喊声和马蹄声惊醒,顿时乱作一团。
北狄主将拓跋烈听到动静,连忙披甲上阵想要组织将士们抵抗。但秦军的进攻太过迅猛,先锋部队很快就冲破了北狄的营门,杀进了营地中。秦军将士们个个勇猛善战,手中的武器挥舞着,不断收割着北狄将士的性命。
北狄将士们仓促应战,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他们虽然勇猛,但连日来的挑衅未果已经让他们士气低落,再加上秦军的突然袭击,更是让他们乱了阵脚。营地中到处都是厮杀声、惨叫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拓跋烈眼看局势不妙,心中暗道不好,想要率领残部突围。就在这时,营地后方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赵毅率领两万步兵从埋伏地点冲出,截断了北狄的退路。
“拓跋烈!哪里逃!”赵毅高声喊道,手中的长枪一挥,向着拓跋烈刺去。
拓跋烈心中一惊,连忙挥舞着弯刀抵挡。两人你来我往,大战起来。拓跋烈虽然勇猛,但赵毅也毫不逊色,两人打得难解难分。
秦岳此时也率领主力部队杀进了营地,看到拓跋烈正与赵毅激战,立刻策马冲了过去,大喊道:“赵将军,我来助你!”
拓跋烈见状,心中暗道不妙,想要抽身逃走。但秦岳和赵毅两人联手,他根本没有机会。秦岳手中的佩剑如闪电般刺出,直指拓跋烈的要害。拓跋烈躲闪不及,被佩剑刺中了肩膀,鲜血瞬间喷涌而出。
“啊!”拓跋烈惨叫一声,手中的弯刀掉落在地上。
赵毅趁机一枪刺出,刺穿了拓跋烈的胸膛。拓跋烈眼睛瞪得大大的,口中喷出一口鲜血,倒在了马下,当场毙命。
北狄将士们看到主将被杀,更是军心大乱,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有的放下武器投降,有的则四处逃窜。秦军将士们乘胜追击,对逃窜的北狄将士展开了围剿。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北狄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残部侥幸逃脱。秦军共斩杀北狄将士四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马匹、粮草、武器和物资。
秦岳和赵毅站在北狄的营地上,看着满地的尸体和战利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将士们也都欢呼雀跃,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秦岳立刻让人将战报送往京城,向皇上禀报大捷的消息。同时,他还让人妥善安置俘虏,救治受伤的将士,并派人前往被北狄劫掠的村落,安抚百姓,归还被抢走的物资和人口。
京城之中,萧景渊和李燕儿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边关的消息。当内侍监总管带来秦军大获全胜、拓跋烈被杀的捷报时,萧景渊激动得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道:“好!好!秦将军和赵将军真是太厉害了!北狄贼寇终于被我们击溃了,大靖的边关终于可以安宁了!”
李燕儿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说道:“太好了!将士们终于平安凯旋了!这都是皇上英明决策和将士们英勇作战的结果。臣妾这就去安排庆功宴的事宜,为将士们接风洗尘。”
萧景渊点点头,说道:“好!庆功宴一定要办得隆重热闹。另外,朕要下旨,封秦岳为镇国公,赵毅为定远侯,赏赐黄金万两、绸缎万匹,还有良田千亩。所有参战的将士都要论功行赏,让他们风风光光地回家团聚。”
“皇上英明。”李燕儿躬身应道。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百姓们得知秦军大获全胜、北狄被击溃的消息后,都欢呼雀跃,纷纷走上街头庆祝。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燃放鞭炮,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
后宫之中,妃嫔们也都非常高兴,纷纷向李燕儿道贺。贤妃笑着说道:“皇后娘娘,如今边关大捷,皇上龙颜大悦,这都是您的功劳啊。若不是您研制的药膳为将士们补充体力,将士们也不会这般勇猛。”
淑妃也说道:“是啊,皇后娘娘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为国家立下了大功,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臣妾近日听闻,民间百姓都在称赞皇后娘娘的仁德,说您是大靖的福星呢。”
李燕儿浅笑道:“诸位姐妹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英勇作战的结果,本宫不过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如今边关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身为后宫妃嫔,更要以身作则,为百姓祈福,为大靖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都在为迎接凯旋的将士们做着准备。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御膳房忙着准备庆功宴的菜肴,尚衣局则赶制着赏赐给将士们的衣物和绸缎。
十日后,秦岳和赵毅率领大军凯旋归来。萧景渊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城外迎接,李燕儿也带着后宫妃嫔们一同前往。
远远地,就看到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向着京城方向驶来。秦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身上的铠甲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更显英勇。
大军抵达城外后,秦岳和赵毅翻身下马,快步走到萧景渊面前,躬身行礼道:“末将秦岳(赵毅),参见皇上!幸不辱命,击溃北狄,现已凯旋归来!”
萧景渊走上前,扶起两人,笑着说道:“秦将军,赵将军,你们辛苦了!快快请起!你们为大靖立下了赫赫战功,朕和百姓们都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秦岳和赵毅站起身来,说道:“这都是皇上的英明决策和将士们奋勇作战的结果,末将不敢居功。”
萧景渊哈哈大笑道:“将军不必过谦。你们的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今日朕亲自在此迎接你们,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为大靖立下功劳的人,朕定不会亏待。”
随后,萧景渊率领文武百官和凯旋的将士们一同返回皇宫。皇宫内早已准备好了盛大的庆功宴,殿内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和美酒,宫灯璀璨,乐声悠扬。
庆功宴上,萧景渊亲自为秦岳和赵毅斟酒,表彰他们的功绩。文武百官也纷纷向两位将军敬酒,祝贺他们凯旋归来。将士们也都开怀畅饮,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李燕儿也在宴席上发表了讲话,她说道:“诸位将军,诸位将士们,你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守护着大靖的疆土和百姓的安宁。本宫代表后宫妃嫔们,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大靖的英雄,是百姓的守护神。本宫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药膳和衣物,聊表心意,希望你们能好好调理身体,与家人团聚。”
将士们闻言,都非常感动,纷纷放下酒杯,起身向李燕儿躬身行礼:“谢皇后娘娘关怀!我等定不负娘娘厚爱,日后若有战事,必当再披战甲,为大靖效死力!”
李燕儿抬手示意众人落座,眼中满是温和:“诸位将士无需多礼。你们征战沙场,九死一生,本宫能做的,不过是为你们打理好后方,让你们无后顾之忧。这些药膳皆是根据边关气候与将士们作战需求研制,有补气益血的当归黄芪丸、驱寒暖身的生姜羊肉包,还有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茶包,便携易存,你们归家后可与亲眷一同食用,也让家人尝尝这份安稳的滋味。”
话音刚落,殿外便有内侍领着宫人,抬着数十个朱漆食盒鱼贯而入。食盒打开,氤氲的药香与食材的鲜香交织弥漫,引得众人鼻尖微动。每个食盒内都整齐码放着密封的药膳包,还有绣着“靖安”二字的锦缎小袋,袋中装着晒干的药膳食材,方便将士们在家中自行烹制。
秦岳看着那些熟悉的药膳包,心中暖意涌动,朗声道:“皇后娘娘的药膳,在边关可是救了不少将士的性命!末将记得,有个年轻校尉在攻城时受了寒,高热不退,军医都说凶险,多亏了娘娘送来的姜汤和药膳丸,不过三日便痊愈归队。将士们都说,娘娘的药膳比金疮药还管用!”
赵毅也附和道:“秦将军所言不虚。北狄营地多在苦寒之地,冬日里滴水成冰,将士们常冻得握不住兵器。是娘娘送来的棉衣和暖身药膳,让大家在寒夜中也能保持体力。末将麾下有个老兵,风湿多年,每逢阴雨天便疼得直不起腰,吃了娘娘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竟能弯弓射箭,战力丝毫不减!”
萧景渊听着两人的话,看向李燕儿的目光愈发温柔:“燕儿心系将士,连药膳都考虑得这般周全,实在难得。朕今日便下旨,将皇后研制的药膳配方刊印成册,分发至各州府,让天下百姓都能受益。既显我大靖爱民之心,也让将士们的亲眷在家中,也能吃到滋养身体的药膳。”
“皇上英明!”文武百官齐声附和,殿内掌声雷动。
庆功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殿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将士们久在边关,难得有这般放松的时刻,纷纷与袍泽举杯共饮,诉说着战场上的生死与荣耀。秦岳与赵毅被百官簇拥着,接受着众人的道贺,脸上却始终带着谦逊。萧景渊与李燕儿坐在主位上,看着殿内一派祥和的景象,心中皆是欣慰。
宴席散后,萧景渊与李燕儿并肩走在回坤宁宫的宫道上。夜色如墨,宫灯在两侧长廊下摇曳,投下温柔的光晕。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吹散了白日的喧嚣。
“今日看到将士们凯旋,百姓们欢天喜地,朕心中甚是畅快。”萧景渊握住李燕儿的手,指尖温热,“若不是燕儿你打理后宫,研制药膳,为朕稳固后方,朕也无法专心应对边关战事。”
李燕儿浅浅一笑,指尖轻轻回握:“皇上说笑了。治国安邦本是皇上的职责,臣妾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如今北狄已退,边关安宁,臣妾只愿日后再无战事,百姓能安居乐业,将士们能与家人团聚。”
萧景渊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她:“朕定会如你所愿。待处理完此次战事的后续事宜,朕便下旨休养生息,减免边关各州赋税,让百姓们能休养生息。另外,朕已命人统计阵亡将士的名单,厚待其家眷,发放抚恤金,让他们衣食无忧。”
“皇上体恤将士,关爱百姓,实乃大靖之福。”李燕儿眼中满是赞许。
两人继续前行,宫道旁的柳树随风轻摆,影影绰绰。走到坤宁宫门口,李燕儿忽然想起一事,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此次被俘的北狄将士有一万余人,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萧景渊沉吟道:“北狄将士中,有不少是被拓跋烈胁迫而来,并非真心与我大靖为敌。朕打算将他们分往各州府,编入屯田队伍,让他们耕种土地,学习我大靖的礼仪文化。既可以充实各州府的劳动力,也能让他们放下刀戈,安心生活。至于少数顽固不化的将领,便关押在天牢之中,日后作为与北狄交涉的筹码。”
李燕儿点头道:“皇上此策甚好。以德服人,方能长久。臣妾明日便让人准备些适合屯田将士食用的药膳配方,让他们在劳作之余,也能调理身体。毕竟,身体康健了,才能更好地劳作,真正融入我大靖。”
萧景渊笑道:“有燕儿在,朕万事放心。夜深了,你也早些歇息,连日为庆功宴操劳,莫要累坏了身子。”
“臣妾遵旨,皇上也请保重龙体。”李燕儿躬身行礼,目送萧景渊离去后,便转身走进了坤宁宫。
宫人们早已备好温水和安神的莲子百合粥。李燕儿坐下后,却没有立刻食用,而是让人取来边关的舆图,细细查看起来。她深知,北狄虽退,但根基未除,日后或许还会卷土重来。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加固边关防线,让将士们有更稳固的后方,让百姓们能安心生活。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燕儿便召集了药膳坊、尚衣局和内务府的负责人,在坤宁宫议事。
“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几件要事吩咐。”李燕儿坐在主位上,语气沉稳,“其一,药膳坊需尽快研制出适合屯田北狄将士食用的药膳配方,以健脾养胃、增强体力为主,原料要易得、烹制要简便,三日内务必拿出方案,交付各州府执行。其二,尚衣局要为屯田将士赶制一批衣物,布料无需华贵,但要耐磨透气,适合劳作,十日之内必须完成。其三,内务府要统计各州府的药材、布料储备,若有短缺,立刻从国库调拨,务必确保各项事宜顺利推进。”
“奴婢(奴才)遵旨!”三人齐声应道,连忙躬身退下,各自安排去了。
处理完这些事,李燕儿又让人传来太医院院判。太医院院判姓张,年逾六旬,医术高明,是宫中的老臣。
“张院判,”李燕儿开门见山,“此次边关将士凯旋,不少人身上都带着旧伤、寒疾,后宫妃嫔的亲眷中,也有不少将士家属身患疾病。臣妾打算在宫中开设一个临时药膳堂,为将士及其家眷免费诊治,调配药膳。此事还需张院判多多费心。”
张院判躬身道:“皇后娘娘仁心,老臣佩服。太医院定当全力配合,挑选医术精湛的太医,前往药膳堂坐诊。老臣这就回去整理药材,制定诊治方案,明日便可开堂。”
“有劳张院判了。”李燕儿点头道,“另外,药膳堂的选址,就定在东宫偏殿吧,那里场地宽敞,交通便利,方便将士家眷前来。”
“老臣明白。”张院判再次躬身行礼,随后退下。
安排完这些事,李燕儿才稍稍松了口气。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暗暗想着:只愿这些举措能让将士们安心,让百姓们舒心,让大靖的日子越来越安稳。
与此同时,秦岳和赵毅正率领着麾下的将领,在兵部清点此次战役的战利品。此次大捷,缴获的马匹有两万余匹,粮草不计其数,武器更是堆积如山,刀枪剑戟、弓箭盾牌,琳琅满目。
“秦将军,这些马匹皆是北狄的良驹,耐力强、速度快,若编入我军骑兵,日后战力定能大增。”赵毅指着眼前的马匹,眼中满是欣喜。
秦岳点头道:“确实是好马。不过,这些马匹刚被俘获,性子顽劣,还需时日驯化。另外,粮草和武器要尽快入库封存,登记造册,一部分送往边关,补充防线储备,另一部分留在京城,作为国库备用。”
“末将明白。”一旁的兵部尚书连忙应道,让人拿来纸笔,仔细记录起来。
正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躬身道:“秦将军、赵将军,皇后娘娘派人送来书信,请二位将军过目。”
秦岳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原来是李燕儿询问将士们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将士或家眷需要诊治。信中还提到,宫中已开设药膳堂,免费为将士及其家眷诊治、调配药膳,让他们若有需要,可随时派人前往。
“皇后娘娘真是细致入微,连将士家眷的安危都考虑到了。”秦岳看完书信,心中感动不已。
赵毅也凑过来看完书信,说道:“皇后娘娘仁心,我等无以为报。末将这就传令下去,让麾下将士若有需要,可前往宫中药膳堂诊治。同时,也让将士们告知家中亲眷,让她们也能享受到皇后娘娘的恩惠。”
“好。”秦岳点头道,“另外,你我也该挑选一些战功卓着的将士,带着他们一同前往药膳堂,一来是为他们诊治旧伤,二来也是为了让其他将士知道,皇后娘娘言出必行,对他们的关怀绝非虚言。”
赵毅赞同道:“秦将军所言极是。末将这就去挑选将士,今日午后便前往宫中。”
当日午后,秦岳和赵毅率领着十余位战功卓着的将士,来到了东宫偏殿的药膳堂。此时,药膳堂内已经有不少将士家眷在等候,宫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引导着她们登记、等候诊治。
张院判见到秦岳和赵毅,连忙上前见礼:“见过秦将军、赵将军。二位将军今日前来,是为麾下将士诊治吗?”
秦岳点头道:“正是。这些将士在战场上皆有战功,也都受了些旧伤,劳烦张院判亲自为他们诊治。”
“将军客气了。”张院判笑着应道,连忙让人将将士们领到一旁的诊室中,逐一诊治。
李燕儿得知秦岳和赵毅前来,也亲自从坤宁宫赶来。她走进药膳堂,看到将士家眷们有序等候,太医们认真诊治,心中甚是欣慰。
“秦将军、赵将军,二位今日怎么有空前来?”李燕儿走上前,笑着问道。
秦岳躬身道:“回皇后娘娘,末将等听闻娘娘开设药膳堂,为将士及其家眷诊治,心中感激,特地带麾下战功卓着的将士前来,一是让他们诊治旧伤,二是代表全体将士,向娘娘道谢。”
“将军无需多礼。”李燕儿浅笑道,“将士们为大靖流血牺牲,本宫为他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不知将士们的伤势如何?”
正在这时,张院判从诊室中走出,躬身道:“回皇后娘娘,这些将士大多是旧伤复发,加上长期在边关受风寒侵袭,体内寒气较重。老臣已经为他们调配了药膳配方,以驱寒散瘀、活血通络为主,坚持服用一个月,便能痊愈。”
“那就好。”李燕儿点头道,“药膳坊会按照张院判的配方,为将士们准备好药膳,每日送到将军府中,确保将士们按时服用。”
“谢皇后娘娘!”秦岳和赵毅再次躬身行礼。
李燕儿走到一位正在等候诊治的老妇人面前,温和地问道:“老人家,您是哪位将士的家眷?身体哪里不适?”
老妇人连忙起身行礼,眼中满是激动:“回皇后娘娘,老身是前军校尉周勇的母亲。老身这腿,每逢阴雨天便疼得厉害,走路都困难。听闻娘娘开设药膳堂,便来试试。”
李燕儿扶着老妇人坐下,说道:“老人家快请坐。您别急,张院判医术高明,定会为您治好腿疾。周校尉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斩杀了不少北狄贼寇,是大靖的功臣。您有这样的儿子,真是福气。”
老妇人眼中泛起泪光,哽咽道:“都是皇上和皇后娘娘体恤,周勇才能在前线安心打仗。如今他平安归来,还立了功,老身已经很满足了。娘娘还为老身诊治腿疾,这份恩情,老身无以为报。”
“老人家言重了。”李燕儿拿出一方手帕,递给老妇人,“将士们在前线杀敌,离不开家眷们的支持。你们在家中操劳,照顾老小,也是为大靖做贡献。本宫为你们诊治,是应该的。”
正在这时,周勇从诊室中走了出来,看到母亲和皇后说话,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周勇,参见皇后娘娘!”
“周校尉免礼。”李燕儿笑道,“你的伤势如何?张院判说你体内寒气较重,日后要多注意保暖,按时服用药膳。”
周勇眼中满是感激:“谢皇后娘娘关怀!末将的伤势已经好多了。娘娘的药膳真是神奇,刚才服用了一剂,便感觉身上暖和了许多,腿上的旧伤也不似往日那般疼了。”
李燕儿点点头:“那就好。你母亲的腿疾,张院判也会好生诊治。你日后要多陪陪母亲,尽尽孝心。”
“末将领命!”周勇躬身应道,扶着母亲,向李燕儿再次行礼后,便跟着宫人去取药膳了。
李燕儿在药膳堂停留了许久,与将士家眷们亲切交谈,询问她们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将士家眷们见皇后如此平易近人,心中都非常感动,纷纷诉说着对皇后的感激之情。
离开药膳堂时,夕阳已经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宫墙上,温暖而祥和。李燕儿看着手中将士家眷的登记册,心中暗暗想着:日后,这样的药膳堂,或许可以在各州府也开设起来,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庆祝的百姓,孩子们拿着风车奔跑嬉戏,老人们坐在茶馆里,谈论着边关大捷的故事,脸上满是自豪。
秦岳和赵毅则忙着处理战后事宜,安抚被俘的北狄将士,安排屯田事宜,清点战利品,忙得不可开交。萧景渊也每日在御书房召见大臣,商议减免赋税、加固边关防线、安抚阵亡将士家眷等事宜,朝堂之上,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李燕儿则继续打理后宫,监督药膳坊和尚衣局的工作,时常前往药膳堂查看诊治情况。她还让人收集了各地的民间药膳配方,与太医院的太医们一同研究,想要研制出更多适合不同人群食用的药膳。
这日,李燕儿正在坤宁宫翻阅民间药膳配方,宫人忽然来报,说贤妃和淑妃前来拜访。
“快请她们进来。”李燕儿放下手中的书卷,整理了一下衣袍,说道。
片刻后,贤妃和淑妃便走进了殿内,向李燕儿躬身行礼:“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金安。”
“二位妹妹免礼,快请坐。”李燕儿笑着示意她们落座,让人奉上清茶。
“谢皇后娘娘。”贤妃和淑妃坐下后,淑妃率先开口道,“皇后娘娘,今日臣妾和贤妃姐姐前来,是想向娘娘禀报一件事。近日,臣妾家中的兄长从边关归来,带回了娘娘研制的药膳,家中父母食用后,身体好了许多。臣妾的母亲常年失眠,食用了莲子百合粥后,竟能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了。”
贤妃也说道:“是啊,皇后娘娘。臣妾的父亲在朝中任职,常年伏案,颈椎不适。食用了娘娘研制的黄芪炖鸡汤和山药糕后,精神好了许多,颈椎的疼痛也减轻了不少。宫中的姐妹们也都说,自从食用了娘娘的药膳,身体康健了,气色也越来越好了。”
李燕儿浅笑道:“二位妹妹过奖了。能为大家带来益处,本宫便放心了。其实,药膳养生,贵在坚持。不同的体质,适合的药膳也不同。日后,二位妹妹若是有需要,或是家中亲眷有不适,都可以来告诉本宫,本宫让太医院的太医们为她们调配适合的药膳配方。”
“多谢皇后娘娘!”贤妃和淑妃连忙起身道谢。
喜欢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