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前的争吵和记录处的混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清晰地映照出部落繁荣背后潜藏的管理危机。汪子贤深知,当社会结构简单、物资匮乏时,依靠族长或巫医的权威进行大致公平的分配尚可维持。但如今,岩山部落人口已逾数百,成分复杂(原岩山、游鱼、灰雀、黑石降者),物资种类和数量也远非昔日可比,继续依靠模糊的“一堆”、“一块”、“一捧”来管理,迟早会引发更大的矛盾,侵蚀内部的凝聚力。
公平,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效率,需要清晰无误的沟通语言。这一切,都呼唤着度量衡的诞生。
他没有立刻去平息那场关于肉块大小的争吵,而是转身回到了自己的茅屋,陷入了沉思。直接套用现代的米、千克、升显然不现实,缺乏参照物和认可度。必须从零开始,建立一套基于当前生产力水平和认知水平,易于理解、便于复制的原始度量系统。
几天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汪子贤召集了全部落所有负责管理、记录和分配的人员,包括鹰眼、磐石、禾、断牙,以及各小队头领和负责仓库、食物的妇人,并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点燃了盛大的永恒之火,以示此事的重要和神圣。
族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不知道启明者又要宣布什么重要的决定。
汪子贤站在火堆前,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清晰:“族人们,我们的部落壮大了,食物和物品丰富了,这是光明之火带给我们的恩赐。但是,我看到了困扰大家的烦恼——分配食物时,你觉得他的肉比你的大;记录收获时,你说你的柴火捆得更结实;交换物品时,为了一陶罐谷物到底有多满而争论不休……”
他说的正是最近困扰大家的琐事,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众人纷纷点头,低声议论。
“这不是因为负责分配的人偏心,也不是因为记录的人马虎!”汪子贤提高了声音,“而是因为我们缺少共同的‘规矩’!缺少衡量万物多少、轻重、长短的——统一的标准!”
“标准?”众人面面相觑,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有些陌生。
“没错,标准!”汪子贤伸出自己的右手,张开手掌,“看,这是我的手掌。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最大距离,我称之为‘一拃’(zhǎ)。”他让鹰眼上前,用炭笔在一块准备好的平整木板上画下了一条清晰的线,标注为“一拃”。
接着,他抬起脚,向前迈出正常的一步:“从这只脚的脚跟到那只脚的脚跟,这平常的一步,我称之为‘一跬’(kui)。”同样,这条长度也被画下标注。
然后,他拿起一个最近由陶器作坊烧制的、形状最规整、大小最统一的敞口陶罐:“这个罐子,装满粟米,平口刮平,不多不少,我定其容量为‘一罐’!”
最后,他指向旁边准备好的一块经过仔细打磨、表面光滑的深色石头:“这块石头,它的重量,我定其为‘一钧’!我们将用它来衡量其他重物。”(注:“钧”在古代是重量单位,此处借用其名,实际重量可根据情节需要设定,比如约等于现在的一斤或数斤)。
他环视众人:“从今天起,岩山部落的所有交换、分配、记录,都必须使用这些统一的度量!长度,用‘拃’和‘跬’!容量,用‘罐’!重量,用‘钧’来衡量!”
人群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议论声。这个概念既新奇又直观,手掌、脚步、陶罐、石头,都是他们日常熟悉的东西。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之前的争吵。”汪子贤让那个抱怨肉块大小的壮汉和分发食物的妇人上前。他让人拿来几块肉,然后取来一根刚刚按照他“一拃”标准刻好的细长木棍——这是让鹰眼连夜赶制的“标准尺”。
他用木尺测量了引起争议的两块肉的长、宽、厚,很快得出结论:“这块肉,长三拃半,宽两拃,厚半拃。另一块,长三拃七分,宽两拃一分,厚亦半拃。后者确实略大一丝。”
事实面前,壮汉哑口无言,妇人则松了口气。
“但是!”汪子贤话锋一转,“差异极小,不足以构成偏心。今后,所有肉食分割,需尽量均等,或者明确记录大小,按尺寸分配,便可杜绝此类争议!”
接着,他又处理了柴火的问题,规定“一捆”柴火必须用特定粗细的藤蔓捆扎,并且要捆紧到标准尺寸,否则不予记录足额贡献。对于谷物,则统一用“罐”来量取。
为了确保标准的权威和持久,汪子贤下令:
1. 制作标准器:由鹰眼负责,用最坚硬的木头和石头,制作了十把“标准拃尺”和五个“标准钧石”(用绳子穿过石头上的孔洞,方便悬挂衡量)。标准罐则直接选用那批统一烧制的陶罐作为样板。
2. 强制推行:宣布所有部落内部的分配、记录、交易,必须使用新度量衡。如有违反,轻则扣除贡献,重则惩罚。
3. 培训宣传:让各小队头领和负责记录的光明之卫(护火学徒)首先学习使用,并负责教会普通族人。孩子们也被组织起来,学习新的度量单位,从小培养概念。
4. 公开校准:所有标准器都放置在永恒之火旁的石台上,公开透明,任何人觉得自己的工具不准,都可以来比对校准。
起初,族人们确实感到一些不习惯,尤其是老人们,总觉得自己的手和眼比冷冰冰的尺子石头更可靠。但在强制推行和实际体验下,新度量衡的优势迅速显现。
分配食物时,再也没有了争吵,因为大小重量皆有标准可循。 记录贡献时,变得清晰高效,减少了无数口舌之争。 甚至族人之间的以物易物也变得顺畅起来。“我用三罐粟米换你一张鞣制好的兔皮”“我这把石斧重两钧半,换你那只陶罐”……交易在明确的标准下快速完成,双方都满意。
纠纷减少了,效率提高了,公平性得到了切实的体现。族人们,尤其是那些处于弱势或担心被克扣的新降者们,对新制度由衷拥护,觉得生活更有保障。而管理者们也从繁琐的调解和模糊记录中解放出来。
汪子贤的威望再次提升。他不仅带来了食物和安全,更带来了“秩序”和“公平”这种更抽象、却更高级的文明基石。这套度量衡系统,如同精细的血管网络,将部落这个日益庞大的躯体更有效地连接和运转起来。
然而,就在部落各项工作因为度量衡的统一而变得更加井井有条之际,已经延伸到远方的水利工程,却传来了遇到巨大困难的消息。
一名浑身泥污、气喘吁吁的战士跑回营地,直奔汪子贤所在之处。
“启…启明者!不好了!”战士脸上带着惊惶和无奈,“我们…我们按照鹰眼大人画的线挖渠,前面都很好,但…但快到黑石丘陵那段,地下…地下冒出来一块好大好大的石头!比我们最大的屋子还大!根本挖不动,也绕不过去!”
“绕不过去?”汪子贤皱眉。
“绕不过去!”战士比划着,“两边一边是硬得像铁一样的岩壁,另一边是沼泽地!鹰眼大人说,路线是计算好的,坡度不能变,改了路线水就流不过去了!我们试了用火烧,用水浇,石头只裂了点缝,人根本撬不动!磐石头领让我回来问您,怎么办?是不是……要请山灵帮忙?”
比屋子还大的巨石?挡住了唯一合理的沟渠路线?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族人们很可能将其视为天意或山灵的阻碍,容易产生畏难和迷信情绪。
汪子贤脑海中却瞬间闪过几个词汇:杠杆、滚木、斜面……还有那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物理学的力量,或许该在这个原始时代再次显现了。这不仅是解决工程难题的机会,更是向族人展示知识就是力量,破除盲目迷信的绝佳课堂。
他眼中非但没有愁容,反而闪过一丝挑战的光芒。
“告诉磐石和鹰眼,停止无谓的尝试。保护好现场,我亲自去看。”汪子贤沉声道,“这不是山灵的阻碍,这只是大地给我们出的又一道题目。而我们,必将解开它!”
他立刻吩咐下去:“召集所有空闲人手,带上最结实的木料,越多越好!还有所有能用上的绳索、青铜工具!另外,多准备一些滚木,要粗壮坚实的!”
命令传开,族人们既感到担忧(连磐石都搞不定的巨石!),又充满了期待(启明者亲自出马了!)。他们迅速行动起来,按照要求准备材料。
苍牙似乎也感受到主人即将面对挑战,兴奋地围着他打转,发出低低的呜咽声,仿佛也想贡献力量。
汪子贤摸了摸苍牙的头,目光投向黑石丘陵的方向。撬动巨石?这需要的不仅是力气,更是智慧的支点。他仿佛已经看到,那块顽固执拗的巨石,在某种巧妙的力量下,终将乖乖让路的场景。
一场人与巨石的对决,即将上演。而这,很可能将成为又一个被载入部落传说的奇迹。
喜欢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开局无甲:我在原始世界建文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