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驱散了昨夜密谈的凝重。下邳城的清晨,在击败夏侯惇后的第二日,显得格外富有生机。市井之间,百姓们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的些许期盼,谈论着昨日的胜仗。而在州牧府衙和城外的军营,一种更为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曹豹——或者说,灵魂是现代人的曹元显,很早就醒了。并非因为兴奋,而是一种深植于社畜本能的危机感。他知道,一场胜仗,尤其是这种脆弱联盟的胜仗,往往比失败更容易引发问题。胜利会放大欲望,会让人更加计较得失。
他坐在案前,面前铺着徐州地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笔标注着敌我态势、粮道、以及昨日战斗的粗略过程。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思考着下一步。
“元显先生,刘使君有请。”一名刘备的亲兵在门外恭敬地通传,语气与以往对待“曹豹”时截然不同。
曹豹心中一动,来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那些关于制度设计、经济封锁、长远规划的宏图暂时压下,换上了一副沉稳而略带疲惫的面容。他知道,现在他需要扮演的角色,是“粘合剂”,是那个能让双方都感到安心和有用的中间人。
州牧府的正堂,气氛比昨日庆功时肃穆了许多。刘备端坐主位,关羽、张飞分列左右。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吕布与陈宫竟也在座,位置与关张相对,显然是刚刚被请来。
看到曹豹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目光复杂,有审视,有期待,有尚未完全消散的疑虑,但也多了几分昨日之前绝不可能存在的……重视。
“元显来了,快请坐。”刘备率先开口,笑容温和,指了指靠近自己一侧,介于他与吕布之间的一个位置。这个座次的安排,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
曹豹从容行礼,然后坦然入座,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众人:“使君,温侯,诸位将军,清晨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刘备与吕布交换了一个眼神,还是由刘备开口:“元显,昨日大胜,全耐你运筹之功。然夏侯惇虽败,曹操主力未损,必不肯甘休。我与奉先,以及诸位,皆以为当趁此胜势,稳固防务,理清权责,以应对未来之大变。今日请诸位来,便是想听听元显之高见。”
吕布抱着臂膀,虽然没说话,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也盯着曹豹,显然默认了刘备的说法。经历了昨日按“规矩”分到丰厚战利品的过程,他对这种能带来实际好处和尊重的“商议”模式,抵触情绪小了很多。
曹豹心中了然,这是要他这“粘合剂”发挥作用了。他略一沉吟,没有立刻抛出那些宏大的计划,而是从最具体、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入手。
“使君,温侯,诸位。”曹豹声音清晰,“昨日之战,虽胜,却也暴露出我军协同尚有不足。譬如,步骑通讯,依赖烽火与快马,仍有迟滞;又如,各部伤亡、损耗、斩获统计,虽有功勋制雏形,但仍显混乱,耗时费力,易生纠纷。”
他顿了顿,看到关羽微微颔首,高顺(今日也被吕布带来,坐在陈宫下首)眼中露出赞同之色,知道说到了点子上。
“豹以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更完善的军令传递与战场信息汇总体系。”曹豹继续说道,“可否遴选机灵可靠的士卒,组建专门的‘传令营’,配备双马乃至三马,规定不同颜色的旗号、烟火信号,代表不同指令与敌情?同时,在刘使君与温侯军中,各设‘记室参军’数名,专司战时记录,战后依据记录与实物,共同核对功勋,力求精准、迅捷,让将士们每一份功劳都不被埋没,也让每一份赏赐都令人信服。”
这个提议非常具体,直指昨日战后分配时虽然平稳但过程仍显冗长的痛点,而且明显对双方都有利。吕布首先表示赞同:“此法甚好!免得日后聒噪!”他麾下骑兵功劳大,但也最怕功劳被低估或侵占。
关羽也抚髯道:“确可减少龃龉。”
张飞没想那么细,但大哥和二哥都点头,他也瓮声瓮气地说:“俺看行!”
陈宫补充道:“元显先生思虑周详。此外,战后抚恤之事,亦需尽快厘定章程,统一标准,以示联盟一体,公正无私。”他这是顺势将内政的“粘合”也提上日程。
曹豹立刻接口:“公台先生所言极是。抚恤标准,可依据功勋制等级稍作调整,但基础额度,豹建议刘使君与温侯共同出资,标准一致。此事关乎军心稳定,不可不察。”
刘备郑重点头:“备与奉先,自当如此。”
初步的军事与内政协调,在曹豹这个“议题提出者”和“方案建议者”的引导下,迅速达成共识。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这时,糜竺求见。他进来后,先向刘备、吕布行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曹豹身上,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热切。
“使君,温侯。”糜竺拱手道,“昨日缴获曹军辎重中,有良马百余匹,精铁数千斤,还有部分钱帛。依功勋制,如何分配已大致清楚。然竺有一虑,这些物资,是直接分发各营,还是…统一调配,以期发挥更大效用?”
这个问题很敏感,直接涉及到物资的掌控权。所有人的目光再次看向曹豹。
曹豹知道,这是展示他超越单纯军事谋划能力的时刻。他微微一笑,看向糜竺,又看向刘备和吕布:“子仲先生所虑极是。直接分发,虽省事,却难免有些物资于某些部队并非急用,而另一些部队却极度稀缺。豹有一议,可否由使君与温侯共同授权,设立一个‘军需统筹司’?”
“军需统筹司?”众人皆露疑惑。
“正是。”曹豹解释道,“此司不直接统兵,只负责管理联盟共有的战略物资,如战马、精铁、大型攻城器械、乃至部分粮草。依据各营训练、作战任务、损耗情况,进行统一调配、补充和制造。譬如,温侯骑兵需优先补充战马,高顺将军的陷阵营需优先获得精铁锻造甲胄,而关羽、张飞将军所部,或需补充强弓硬弩。如此,物尽其用,整体战力方能最大化。”
他停顿一下,抛出一个更具诱惑力的设想:“甚至,我们可以利用缴获和日后商贸所得,建立联盟的‘武库’和‘马场’,实现军械制式化,降低维护成本,长期来看,利远大于弊。”
这个想法,带有明显的现代后勤管理和标准化思想,让在座众人耳目一新。吕布对“优先补充战马”非常满意。高顺对“制式甲胄”眼神发亮。关羽张飞也觉得有理。糜竺更是从中看到了商业运作和集中管理的巨大好处。
刘备深吸一口气,看向曹豹的目光更加深邃。此人不仅懂权谋、懂军事,竟还精通这等精微的物资本草之学?
陈宫抚掌轻叹:“元显之才,真如汪洋大海,深不可测。此议高瞻远瞩,宫附议。”
吕布虽然对“司”啊“库”啊的机构不太感冒,但听到能让自己部下获得最好、最多的资源,便也大手一挥:“便依元显所言!”
刘备见无人反对,便顺势定下:“好!此事便由元显牵头,子仲、公台协助,尽快拟定细则,组建这‘军需统筹司’。”
至此,曹豹在联盟中的角色,从一个献计献策的谋士,开始向掌握实际事务权力的执行者转变。而这个权力,是刘、吕双方共同赋予的,因为他所负责的事务,恰恰是双方都需要且单独一方难以高效完成的。
接下来的时间,商议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咨询会”。刘备询问关于流民安置与春耕事宜,曹豹便结合脑海中的历史知识和现代管理经验,提出了“以工代赈”修水利、贷发粮种、鼓励垦荒等具体措施。吕布询问骑兵训练如何更有效,曹豹便提出分梯队、设假想敌、强化长途奔袭与后勤保障协同等建议。
他总能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提出看似中立,实则对联盟整体有利,且能让双方都获益的方案。他说话不急不躁,引据(穿越者的知识储备)扎实,建议可行,渐渐地,连最初对他抱有最大敌意的张飞,也开始认真听他讲话,不再动辄吹胡子瞪眼。
当会议暂告段落,众人各自离去处理公务时,曹豹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他走到府衙门口,阳光洒在他身上,带着暖意。
“元显先生。”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曹豹回头,见是关羽。
“关将军。”曹豹拱手。
关羽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立,望着街上熙攘的人流,沉默片刻,方才说道:“昨日大哥与我等言,先生有国士之才。今日一见,方知大哥所言不虚。”他凤眼微侧,看着曹豹,“日后军务辎重之事,恐要多劳先生费心。若有需关某之处,但说无妨。”
这话,出自骄傲的关羽之口,几乎等同于最高级别的认可和承诺。
曹豹心中一定,知道自己在刘备集团核心层的地位,算是初步确立了。他郑重还礼:“豹必竭尽全力,以报使君与将军信重。”
关羽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几乎同时,曹豹看到吕布麾下的健将张辽,正从另一侧走来,见到曹豹,也是客气地抱拳:“曹先生,温侯命我前来,与先生商讨那‘传令营’选址与人员遴选之事……”
曹豹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他知道,这“联盟的粘合剂”不好当,需要在刘备的仁德与吕布的骄狂之间走钢丝,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需要时刻展现自己的价值却又不能显得咄咄逼人。
但,这恰恰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在这乱世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道路。
他回礼道:“文远将军来得正好,我亦有些初步想法,我们边走边谈。”
阳光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射在下邳城渐复生机的街道上。曹豹,这个曾经的“局外人”,如今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步步成为维系这脆弱联盟,乃至影响整个徐州未来的,那颗最关键的核心。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