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纪灵的余韵尚未完全消散,下邳城内一处新辟的官署,悄然挂上了牌匾——“靖难军联合参谋司”。牌匾上的字迹遒劲,带着一股崭新的、不同于旧有官僚体系的气息。
这并非曹豹一时兴起的产物,而是自“功勋制”成功实践后,他就在刘备和吕布面前多次阐述构想,并得到陈宫、陈登等人支持的必然结果。连续两次面对外部威胁时,虽然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军议上的争论、协调中的滞涩,都让核心层意识到,仅靠临时的协商和个人的默契,难以应对未来更复杂、更大规模的战事。将军事决策和协同机制制度化,势在必行。
官署内部陈设简洁而实用。正厅是一个巨大的沙盘,粗略勾勒出徐州及周边山川地貌、城池关隘,一些代表敌我兵力的小旗插在上面。四周墙壁悬挂着各类地图,除了一般疆域图,还有标注了水文、道路、屯田点、粮仓分布的专项图。一张巨大的长方形木桌摆在中央,周围放置着十余把交椅,不分主次。
第一次联合参谋会议,便在一种微妙而新奇的气氛中开始了。
参会者囊括了刘吕双方的核心将领:刘备一方有关羽、张飞,吕布一方有张辽、高顺,曹豹与陈宫作为主要谋士自然在列,新近投效、以言辞见长的孙乾也被曹豹特意请来,负责记录会议要点并参与某些外交策略的讨论。刘备和吕布并未亲自出席,这是一种放权,也是一种考验。
会议由曹豹主持。他站在沙盘前,开门见山:“今日召集诸位,非为议定具体战事,乃是为我‘靖难军’立一规矩,定一章程。往后凡遇军机,无论大小,皆可于此商议,集思广益,形成方略,再报由刘使君与温侯决断。目的只有一个:令行禁止,如臂使指。”
他环视众人,目光平静:“今日第一议,便是确立这参谋司运作之基——情报共享与协同训练。”
话音刚落,气氛便有些凝滞。情报,尤其是关于自身兵力部署、装备情况的细节,历来是各方将领视为禁忌、不愿轻易示人的东西。而协同训练,则意味着要将自己麾下士卒的部分指挥权临时交出,涉及到更深的信任问题。
张飞性子最急,率先开口,声音洪亮:“情报共享?好说!俺老张的兵员、装备,都在这里!”他拍了拍胸脯,“可有些隐秘的哨探路线、应急的联络方式,总不能都摊开来吧?万一……”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对面的张辽、高顺。
高顺面无表情,沉默如山。张辽则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缓缓道:“三弟所言,不无道理。共享需有度,需有则。何种情报必须共享,何种可以保留,当有明确界定。否则,徒乱军心。”
陈宫见状,轻咳一声,开口道:“云长将军、翼德将军所虑甚是。依宫之见,共享并非事无巨细。譬如,各军总兵力、主要兵种构成、驻地、大致粮草储备,此等宏观军情,应彼此知晓,便于统筹。至于具体哨探布置、内部联络暗号,确可保留。此外,所有关于敌军之动向、兵力、部署之情报,无论来自何方,必须第一时间汇集于此,由专人整理分析,供诸位共同参详。”
曹豹点头补充:“公台先生所言,正是此理。我们并非要掏空各家老底,而是要建立一个共同的‘信息池’,确保在做决策时,每个人依据的是同样完整、准确的战场态势图。譬如上次应对纪灵,若我方能更早共享所有斥候发现的敌军细微调动,或许能更早判断出其分兵意图,战果更大。”
他看向张辽和高顺:“文远将军,高顺将军,二位以为如何?”
张辽沉吟片刻,抱拳道:“曹先生、陈先生所言,确为老成谋国之道。辽无异议。并州骑兵的机动范围、大致战力,可以共享。”他表态干脆,显示出了对这套新制度的接纳态度。
高顺言简意赅:“可。”
见吕布麾下最重要的两员将领都表了态,关羽也微微颔首:“既如此,关某也无异议。”
张飞见二哥都同意了,也挠了挠头:“行吧,听你们的!那协同训练又怎么说?”
曹豹走到沙盘另一侧,指着下邳与小沛之间的区域:“这便是第二议。以往演练,多是各练各的,至多约定时间地点合练一番,缺乏针对性。今后,参谋司将根据假想敌(他手指点了点代表曹操和袁术的方向)可能采取的进攻路线和战法,定期制定联合演习预案。”
他拿起几面代表不同兵种的小旗:“例如,预设敌军步骑混合,沿泗水而来。则可设定:云长将军率步兵依托预设工事进行防御,文远将军率轻骑袭扰其侧后,翼德将军率精锐步兵与高顺将军的陷阵营,在关键地段进行反突击。所有部队,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集结、机动、配合等一系列动作。演练之后,各方需将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疏漏,在此提出,共同改进。”
这个提议,让所有将领都陷入了思考。这不再是简单的合练,而是带有战术背景的、高度模拟实战的对抗性演练,对指挥官的要求极高,对部队的磨合也至关重要。
张辽眼中闪过兴奋之色:“此法大善!可极大提升临阵反应之速与配合之默契!”
高顺也难得地再次开口:“陷阵营,愿为磨刀石。”他的意思是,愿意在演练中扮演最难啃的“敌军”角色,来磨练友军。
关羽抚髯的手停下,沉声道:“此议甚好。可先选定一两个典型战术背景,试行之。若有效,再推广。”
孙乾在一旁奋笔疾书,将各方意见、达成的初步共识一一记录在案。他心中暗叹,这种抛开身份成见,就事论事,共同探讨军事细节的氛围,在他以往的游历见闻中,实属罕见。
第一次参谋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虽然没有热血沸腾的宣誓,没有激动人心的口号,但在略显枯燥的条款讨论、细节争执中,一种全新的、基于规则和效率的协作模式,开始悄然生根。当会议结束,众人离开时,虽然依旧保持着各自的矜持和距离,但眼神中少了一些猜忌,多了一份对这套新机制的审视与期待。
曹豹最后离开,他看着沙盘上那些被重新摆放、代表着未来可能联合行动的小旗,长长舒了一口气。制度的建立,远比一两次奇谋妙计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它就像为这艘由刘吕双方勉强捆绑而成的航船,安装上了可靠的舵轮和协调的帆索,或许行驶起来不如单桅快船那般灵活,但却能更好地抵御风浪,驶向更远的彼岸。
联合参谋部的第一次会议,成功地迈出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喜欢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