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塘大捷与缴获大批火炮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在整个辽南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激起了剧烈反响。登州新军与联合指挥部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人们兴奋地谈论着“王将军虎口夺炮”、“陈代指挥死守孤垒”的事迹,一股久违的昂扬之气在压抑已久的民众间悄然滋生。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高岩,却异常冷静。胜利的喜悦只在他心头停留了片刻,便被更沉重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所取代。缴获的火炮是利器,但若不能尽快消化、熟练运用,它们就只是一堆昂贵的废铁,甚至可能成为拖累。
旅顺要塞深处,一片新划出的、戒备森严的校场上,一字排开那二十多门从日军手中夺来的火炮。黝黑的炮管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泽,与旁边摆放着的几门旧式劈山炮、克虏伯行营炮形成了鲜明对比。炮兵们围着这些新家伙,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兴奋,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高岩亲自来到了校场,赵三槐、王奎,以及被担架抬着、坚持要来的陈雨顺陪同在侧。缴获火炮的详细清单已经呈报上来:十二门三十一年式75mm速射野炮,四门三十八年式105mm榴弹炮,还有若干配套的弹药车、观测器材。这都是日军现役的精华装备,尤其是那75mm速射炮,射速和精度远超清军目前装备的大部分同级别火炮。
“好东西啊!”王奎抚摸着105mm榴弹炮粗壮的炮管,啧啧赞叹,“妈的,小鬼子就是靠着这些家伙逞凶,现在轮到咱们用这玩意轰他娘的了!”
赵三槐则更关注细节,他拿起一个日制的炮队镜,仔细端详着:“工艺精良,观测刻度清晰。统领,这些火炮的操作规程、射表都与我们以往所用不同,需要尽快让炮手掌握。”
高岩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场所有炮兵军官和骨干炮手,沉声道:“诸位,这些炮,是龙王塘的兄弟们用血换来的!是王将军带着‘雷霆纵队’虎口拔牙抢来的!它们不是摆设,是我们将来克敌制胜的利器!”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从即日起,成立‘联合指挥部直属炮兵团’!由原新军炮营为基础,抽调各部优秀炮手,优先换装这些缴获火炮!王奎,你举荐的那个在龙王塘呼叫炮火很有一套的观测员,叫什么?”
“回统领,叫李文斌,原是个秀才,懂些算学,脑子活络。”王奎连忙道。
“擢升其为炮兵团观测参谋。赵三槐,你亲自负责,组织所有懂日文的文书、还有那些投诚过来的 former 日军技术人员(如有),立刻着手翻译操作规程和射表,编成简易教材,分发各炮位!我要在五天之内,看到这些火炮能打响!半月之内,形成基本战斗力!”
“是!”赵三槐肃然领命。
高岩又看向躺在担架上的陈雨顺,语气缓和了些:“雨顺,你好好养伤。你的第三步兵团,兵员和装备优先补充。等你伤好了,我要看到一支比在龙王塘时更硬的队伍!”
“卑职明白!定不负统领厚望!”陈雨顺激动地想撑起身子,被高岩用手势制止。
命令下达,整个联合指挥部的资源开始向新成立的炮兵团倾斜。翻译、抄写、培训……各项工作以最高的优先级展开。校场上,日夜不停地响起日语口令(暂时沿用,便于识别部件和操作)和生涩的复诵声,炮手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火炮的构造、装填、瞄准和保养。实弹射击训练也很快安排上,虽然初期因为不熟悉性能,弹着点散布巨大,甚至闹出些虚惊,但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进步神速。
与此同时,高岩并未放松对其他方面的整顿。龙王塘之战暴露了各部之间协同仍存在滞涩,尤其是一些非嫡系部队在承受巨大压力时,指挥和通讯容易出现问题。他借着大胜的余威,再次强势推进指挥体系的整合,将“蜂鸟”电台的配备向下延伸至营一级,并严令所有部队必须熟悉联合指挥部的通讯流程和信号规定。
后勤方面,缴获的日军弹药虽然数量可观,但口径制式与清军原有装备大多不同,无法通用。高岩下令建立专门的缴获武器弹药库,统一管理、分配,并开始利用登州的工业基础,尝试仿制日军炮弹的发射药和引信,虽然短期内难见大效,却迈出了武器制式标准化和自主保障的关键一步。
朝廷的封赏和荣禄那边不痛不痒的“训诫”也相继抵达。高岩对前者照单全收,厚赏有功将士,进一步提升士气;对后者则置若罔闻,继续我行我素。他清楚,与朝廷尤其是后党一系的矛盾早已不可调和,唯有持续不断的胜利和牢牢掌握的军权,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短短十数日,辽南联合军队在高岩的强力打磨下,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获得的火炮如同新磨的利齿,而经过血火考验的指挥体系和愈发纯熟的诸兵种协同,则构成了更坚韧的筋骨。
这一日,高岩再次登上旅顺要塞的制高点,遥望南方日军控制区。海天相接处,乌云低垂,仿佛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倭寇新败,援兵在途,下一次进攻,只会更加凶猛。”高岩对身旁的赵三槐低语,眼神却如同磐石般坚定,“但我们手中的剑,也已更加锋利。传令各部,加强侦察,严阵以待。我们要让倭寇知道,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将付出血的代价。”
砺剑已成,静待出鞘。辽南的战局,在短暂的沉寂后,即将迎来更加惊心动魄的篇章。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