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海造船所,代号“鲲鹏”的共和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战列舰船台上,焊弧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密集和稳定。与建造“扬威”级时那种带着探索性质的谨慎不同,此刻的工地上弥漫着一种精确到毫米的自信。来自前德意志伏尔铿船厂的总工程师汉斯·克劳泽,正用流利的汉语对着扩音器,指挥着数百吨重的舰艏分段进行最后的合拢吊装。
“左舷微调两厘米!停!保持!”他的指令清晰而果决,巨大的钢结构在龙门吊的操控下,严丝合缝地嵌入预定位置,发出的金属撞击声沉闷而悦耳。
“克劳泽先生,精度完全符合,不,是超过了设计标准!”身旁的共和国年轻副手看着激光测距仪上的数据,兴奋地报告。
克劳泽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意,他拍了拍冰冷的钢板,对围拢过来的中德工程师们说道:“看,这就是标准化的力量,是精确计算和严格工艺的胜利。诸位,我们正在创造的,不仅仅是一艘战舰,更是一个工业艺术品。”
类似的场景,在共和国的各大核心工业基地不断上演。来自德意志、以及从北极熊废墟中吸纳的大批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工匠,如同高效的催化剂,正在加速共和国工业体系这场深刻的“化学反应”,使其迅速“淬火成钢”。
一、 技术的“井喷”:从引进到内化
随着对引进技术和人才的消化吸收进入深水区,共和国的工业研发开始迎来一波“井喷式”的增长。
在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结合了德意志戴姆勒-奔驰的柴油机技术与共和国自身在材料(得益于穆勒的炼钢技术)和加工精度上的突破,一款代号“泰山”的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原型机成功通过三千小时耐久性测试。其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为新一代潜艇和大型辅助舰艇提供了强劲可靠的“中国心”,其技术衍生出的民用版本,也开始应用于重型卡车和发电机组,极大地推动了陆地运输和能源产业的升级。
在武汉精密仪器厂,来自德意志蔡司和瑞士的技术专家,与共和国本土光学人才共同攻关,成功试制出高精度的大型舰炮指挥仪和潜艇潜望镜。其复杂的光学镜片研磨、镀膜技术和稳定的机械结构,标志着共和国的精密加工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些设备,不仅是“鲲鹏”舰和新型潜艇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其技术向下扩散,也催生了共和国自己的高级显微镜、测绘仪器产业。
更令人振奋的突破来自无线电领域。陈念恩的团队在吸收了德律风根和西门子的核心技术,并融入了从北极熊流亡科学家那里获得的关于电子管小型化的前瞻思路后,成功研发出一款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抗干扰能力更强的军用跳频电台。同时,基于类似原理的民用无线电广播技术也日趋成熟,一个覆盖主要城市的广播网络开始筹建,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即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这些突破,不再是简单的仿制,而是在充分理解、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是共和国工业体系“内化”能力显着提升的标志。
二、 体系的“协同”:血脉畅通与神经敏锐
技术的“井喷”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共和国整个工业体系“协同”能力的飞跃。
《工律》的强制推行和持续完善,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工业标准趋于统一。一颗在沈阳生产的螺栓,可以毫无障碍地拧在上海组装的机器上;一块鞍山出产的装甲钢,其性能参数能被青岛造船所的工程师精确无误地纳入设计计算。这种深层次的标准化,极大地降低了协作成本,提升了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行效率。
金融体系的深化,则为这具日益庞大的工业躯体提供了充沛的“血液”。“国家建设债券”的成功发行,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活跃,使得社会资本能够通过规范渠道,源源不断地注入重点工业项目和新兴产业。一座座新的钢厂、化工厂、机械厂在规划图纸上变为现实的速度,远超以往。
而初步建成的全国骨干铁路网和“光明网”输电系统,则如同强健的“动脉”和“神经网络”,确保了原材料、能源和制成品能够快速流通,信息指令能够及时传达。一辆满载着江西钨砂的火车,可以经由铁路网快速抵达需要它的兵工厂;一座新建在山西的铝厂,其生产所需的巨大电力,可以通过高压线路从黄河水电站获得保障。
技术、标准、金融、交通、能源……这些子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协同程度整合在一起,产生的合力是惊人的。共和国工业的“韧性”和“爆发力”,正在被锤炼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 “淬火”的阵痛:新旧理念的碰撞
然而,“淬火”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和张力。新旧理念、中外文化、不同管理模式的碰撞,在工厂、研究所内时有发生。
一些习惯了过去粗放式管理、讲究“差不多就行”的老资格厂长和老师傅,对德意志专家带来的那种一丝不苟、数据至上、流程僵化的管理方式感到极度不适,私下里抱怨“洋人死板”、“束缚手脚”。
而部分德意志专家,也对共和国企业中依然存在的某些人情往来、非正式沟通渠道以及部分工人尚未完全树立起的标准化操作习惯感到困惑和不满,认为这影响了效率和质量的极致追求。
在一次关于新型坦克发动机生产线工艺标准的争论会上,矛盾爆发了。共和国的资深工程师主张根据现有设备条件和工人熟练度,适当放宽某个零件的公差范围以加快投产速度。而德方首席顾问则坚持必须毫厘不差地执行原始设计标准,认为任何妥协都是对产品质量的犯罪。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几乎不欢而散。
消息传到高岩那里,他并没有简单地进行裁决,而是指示工业发展总署:“组织辩论会,让持不同观点的人充分阐述理由。真理越辩越明。我们要找到的,不是谁服从谁,而是在保证质量底线和兼顾现实效率之间,那个最适合我们共和国国情的‘黄金平衡点’。”
这种开放和务实的态度,使得碰撞没有演变成内耗,反而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催生出了一套融合了德式严谨与共和国灵活性的新型生产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核心质量,又兼顾了推广效率。
四、 初露的锋芒
当“鲲鹏”舰那庞大而威严的舰体在青岛下水,激起漫天水花时;当第一批完全国产的“泰山”柴油机轰鸣着驱动新型远洋货轮驶向太平洋时;当装备了国产跳频电台的“隼式”战斗机编队,在演习中展现出远超从前的协同作战能力时……
世界再次为之侧目。
约翰牛海军部的报告中将“鲲鹏”舰的出现视为“远东海军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的标志”。高卢鸡的军事观察员则注意到,共和国陆军开始小批量装备一种融合了欧陆设计理念与东方战场需求的轻型坦克,其综合性能不容小觑。
而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近在咫尺的东瀛。其情报机构哀叹:“支那的工业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的自主化与体系化程度,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帝国与之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大。”
站在南京总统府的露台上,高岩听着远处长江码头传来的繁忙汽笛声,心中豪情与冷静并存。
“淬火”已初见成效,工业的“骨骼”更加坚硬,“肌肉”更加虬结,“神经”更加敏锐。但这还不够。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这股强大的工业力量,完美地转化为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区域格局、乃至影响世界进程的战略能力。
共和国的工业巨剑,已然淬火成钢,寒光初露。下一步,便是如何挥舞这把利剑,在这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为自己,也为这个古老的民族,劈开一条通往复兴的康庄大道。
喜欢北洋钢铁军魂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北洋钢铁军魂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