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向来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一旦下定了决心,他的行动便快如雷霆,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第二日天还未亮,紫宸殿的内侍便已捧着三道明黄色的圣旨,急匆匆地赶往中书省与门下省,要求即刻拟定诏书,加盖玉玺,颁布天下。
晨光刚刚穿透云层,洒在开封城的街巷上时,三道圣旨已传遍了皇宫内外,紧接着便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各地扩散。
第一道圣旨,言辞简练却态度坚决,直指正在晋州镇守的节度使柴荣,令其即刻交接军务,星夜返京,另有重用。
柴荣自郭威起兵以来,便一直追随左右,既是他的养子,也是他最为信赖的将领,这些年在地方镇守,政绩斐然,早已是朝中公认的能臣。可即便如此,“即刻返京” 四个字,还是让不少人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此时召柴荣回京,绝非简单的 “另有重用” 那么简单。
第二道圣旨的颁布,更是让朝野上下心头一震。圣旨中昭告天下,郭威与皇后柴氏感念养子柴荣自幼仁孝,聪慧勤勉,多年来为后周鞠躬尽瘁,特赐其国姓 “郭”,将其正式收归宗室,记入皇家玉碟。
从此,世间再无 “柴荣”,只有 “郭荣”。这道圣旨,彻底打破了血缘的界限,将一个养子抬到了与皇室宗亲同等的地位,其深意不言而喻,所有人都明白,郭威这是在为柴荣铺路,让他名正言顺地站在世人面前。
而第三道圣旨的出台,则彻底揭开了谜底,封郭荣为晋王,兼任开封府尹,总领京畿一带的军政事务。这道圣旨一出,整个朝野瞬间一片哗然,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汹涌。
稍有见识的人都清楚,在五代时期,“开封府尹” 这个职位有着特殊的政治含义,自后梁以来,历任开封府尹几乎都是皇储的代名词,是皇帝选定的继承人。郭威这是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向天下人宣告,他已经选好了自己的继承人,这个人就是郭荣。
朝堂之上,果然有那么一两个固执的老臣,认为郭荣终究是养子,并非郭威亲生,且郭威还有亲外甥李重进与女婿张永德在世,立郭荣为储君于礼不合。
他们捋着胡须,面色凝重,正准备站出来,引经据典地反对这三道圣旨,试图劝说郭威改变主意。
可还没等他们张开嘴,宰相范质便第一个从文官队列中走了出来。这位昨天还在朝堂上带头提及 “江山传承”,看似 “逼宫” 的老臣,今日却满脸肃穆,对着龙椅上的郭威深深躬身,高声呼道:“陛下圣明!立晋王为开封府尹,实乃社稷之幸,万民之福!臣,叩谢陛下!”
有了范质这个百官之首带头,其余原本还心存疑虑的官员,哪里还敢有半分异议?他们纷纷效仿范质,跪倒在地,口中高呼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此起彼伏,响彻整个紫宸殿。
那些昨天还在为国本未定而忧心忡忡,生怕后周重蹈后汉覆辙的大臣们,今天一个个都眉开眼笑,脸上满是轻松。
在他们看来,管郭荣原本姓柴还是现在姓郭,只要皇帝选定了继承人,这江山就有了稳定的根基。江山稳了,他们的官位、俸禄,还有家族的富贵,自然也就稳了,至于继承人的血缘亲疏,反倒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
而远在外地的李重进与张永德,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多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一直以为自己是郭威最有可能的继承人。
张永德身为郭威的女婿,手握兵权,在军中颇有威望,也对储君之位抱有期待。此刻得知郭威竟将所有的荣耀与权力都给了郭荣这个 “外人”,两人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却又不敢有任何公开的反对。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一个是血脉相连的亲外甥,一个是亲上加亲的女婿,到头来,竟然会输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养子?
可他们更清楚,郭威向来言出必行,一旦做出决定,便无人可以更改。如今三道圣旨已颁天下,郭荣的储君之位已成定局。
他们若是敢公开反对,便是忤逆君上,不仅会丢掉现有的一切,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最终,两人也只能将满心的不甘与愤怒,压在心底,在无人的角落里,用摔杯子、喝闷酒的方式,发泄着心中的憋屈。
在郭威的雷霆手段之下,所有潜在的反对声音,都被压了下去。
半个月后。
柴荣,不,现在应该叫郭荣了。
他风尘仆仆地,从晋州赶回了开封。
在宫门口,他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名义上的“父亲”,当今大周的皇帝,郭威。
“孩儿,拜见父皇。”郭荣撩起官袍,对着郭威,就要行跪拜大礼。
“起来,起来。”郭威一把将他扶住,脸上带着从未有过的,慈父般的笑容。
他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几年不见,他长得更高了,也更黑了。
“在晋州,苦了你了。”郭威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里带着一丝愧疚。
“为父皇镇守国门,是孩儿的本分,不苦。”郭荣的回答,没有一丝埋怨。
郭威笑了笑,拉着他的手,走进了皇宫。
“从今天起,你就不用再去边关受苦了。京城里的担子,朕要分一半给你。”
郭威一边走,一边对他说着自己对他的安排。
开封府尹的权力有多大,政务有多繁杂,他都一一说明。
郭荣只是静静地听着,在收到圣旨改姓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这些了。
现在的他,不喜不悲,就好像,他接手的不是一个帝国的储君之位,而是一份再也普通不过的差事。
他这种荣辱不惊的态度,让郭威越看越是满意。
不愧是朕看中的人!
然而,郭威并没有立刻就对他完全放心。
在郭荣正式上任开封府尹的第二天,郭威就给他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荣儿,你来看。”
御书房内,郭威指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
“这是从川蜀和荆南,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郭威的脸色,有些凝重,“今年,这两地大旱,颗粒无收。如今,已经出现了大批的流民。地方官府的粮仓,都已告急。他们请求朝廷,立刻开仓拨粮,赈济灾民。”
郭-荣拿起一份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
奏折上,地方官的言辞,写得是触目惊心。
“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此事,你怎么看?”郭威问道。
这是一个典型的考验。
如果郭荣说,立刻开仓放粮。那说明他有仁心,但可能不够理智。因为朝廷的粮仓,也不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其他地方要是也跟着哭穷,那中央财政,很快就会被拖垮。
如果郭荣说,让地方自己想办法,朝廷不能管。那说明他冷酷,缺乏为君者的仁爱之心。
郭荣沉吟了片刻,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那幅后周区域的地图前,目光在川蜀和荆南的位置,停留了许久。
然后,他又看向了江南,扬州的方向。
“父皇。”他转过身,对着郭威说道,“孩儿以为,此事可解。”
“哦?说来听听。”
“川蜀、荆南大旱,但我大周的江淮,以及江南的南唐,今年却是风调雨顺,粮食大熟。”郭荣条理清晰地分析道,“我们不必从京城的国库调粮。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不说,沿途的官员,再层层盘剥,真正能到灾民手里的,十不存一。”
“我们可以下一道旨意,让江淮的官府,就地征粮。然后,沿江而上,直接运往荆南和川蜀。”
“至于购粮的钱……”郭荣顿了顿,“我们可以向江南的王家借。”
“向王家借钱?”郭威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虽然接受了王家的“好意”,但内心深处,对这个富可敌国的家族,还是充满了警惕。
他不想和王家,有太多的瓜葛,尤其是在金钱上。
“父皇,您先别急。”郭荣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笑着说道,“我们不是白借。我们可以用川蜀的盐井,和荆南的茶山,作为抵押。”
“王家诗书传家,但却操持贱业,商人逐利众所周知,川蜀的井盐,荆南的茶叶,在北方都是紧俏货,利润丰厚。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如此一来,我们既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又没有动用国库的一分一毫。甚至,还能通过这次合作,试探一下江南王家,对我大周,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这便是一举三得。”
“好!”听到他的方法,郭威直接拍案叫好,这个方法他也想到了,且已经去信王家,不过这个方法由柴荣提出,郭威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欣慰。
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大周的江山交到他的手里,自己放心。
“就按你说的去办!此事,朕全权交给你负责!”
喜欢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