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立于高岗之上,山风吹拂他花白的鬓发。
他将张辽的一番话听在耳中,又再次俯瞰山下敌势,只见乌桓阵中尘土飞扬、人喊马嘶,队列依旧纷乱无序 。曹操胸中迅速权衡:张辽所言极是!此时敌军虽多但未成阵列,如不趁其乱而击,将陷我军于被动。
思及此处,曹操眸中精光一闪,厉声道:“敌兵虽众而阵乱,正可趁势击之!” 他当机立断,决定采纳张辽之策,率军主动出击,以少击众,反客为主。曹操翻身下马,走到张辽面前,朗声说道:“文远所见,正合吾意!”
说罢,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手中指挥三军的麾旗郑重地交到张辽手中 。
曹操目视张辽,肃然说道:“今赋汝为先锋大将,率我军迎击乌桓。一切调度,皆可便宜行事。”这一刻,曹操将全军的希望寄托在张辽身上。
张辽双手接过大纛战旗,深深一揖领命,铿锵应道:“诺!末将必不负重托!”他随即转身跨上战马,战旗在他手中烈烈招展。目睹此景,曹军将士无不精神一振,方才萎靡惧战的情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的决心和舍命一搏的豪情。
随即,曹操阵中战鼓隆隆擂响,三军严阵以待。曹操亲自部署兵力,命张辽统领先锋精骑冲锋在前,许褚、徐晃、张合、曹纯等各将统兵两翼策应。经过短暂而紧张的调度,曹军将士各就各位,刀出鞘,弓上弦,严阵以待。一场以少击众的生死之战,即将在白狼山下骤然引爆。
苍茫白狼山,杀气弥漫天际。随着曹操一声令下,张辽纵马挥旗,率领曹军先锋如离弦之箭从山岗上冲杀而下。
只见他左手高举帅旗,右手挥动长枪,大喝一声:“随我冲锋!”曹军将士齐声呐喊,士气如虹,紧随其后发起进攻。万余铁骑在山坡上排成楔形冲阵之势,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长矛直刺乌桓骑兵的胸腹。 张辽当先,战旗下的先锋部队化作一股钢铁洪流,马蹄卷起泥土砂石,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霎时间,白狼山下尘沙走石,喊杀震天!
乌桓军仓促列阵未定,骤然见汉军倾巢杀来,阵脚顿时大乱。
蹋顿原以为凭数万骑可将曹军围歼,不料对方先发制人,锐不可当。他急令部众迎战,但为时已晚。张辽率虎豹骑直插敌阵腹心,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双方铁骑轰然相撞,刀枪霎时绞作一团,激烈的肉搏战展开了。
只见张辽纵横驰骋于万军丛中,如猛虎入羊群,枪出如龙,每一击都准确地刺穿敌骑的防线。曹军众将亦各展神勇:许褚挥动大刀开路,撞翻敌骑;徐晃、张合等分领左右,两翼夹击。曹纯所率“虎豹骑”精兵更是训练有素,紧跟张辽身后突破敌阵,一举撕裂乌桓军阵列。汉军兵锋所向,乌桓骑兵人仰马翻,惨叫连连,阵形被切割得七零八落。
很快,乌桓军前锋被击溃,中军阵脚动摇,后队见状惊慌四散。蹋顿眼见局势急转直下,情知不妙,拼命督促左右亲卫抵挡。
然而曹军越战越勇,在乱军中直取乌桓中军帅旗所在。张辽深知擒贼先擒王之理,瞅准蹋顿单于所在之处,撮马疾奔而至。 蹋顿只觉眼前寒光一闪,尚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张辽一枪挑落马下。张辽勒马旋身,长枪奋力下压,刀光划过之间,乌桓单于首级应声而落!蹋顿当阵授首 ,鲜血溅染了白狼山的黄草。
顷刻间,失去首领的乌桓军大乱,士卒惊呼:“单于已死!”群龙无首之下,乌桓将士斗志崩溃,再无心恋战,四散溃逃。
曹操见敌军溃败,立即麾军穷追不舍,直追到柳城城下方鸣金收兵。
这场遭遇战就此尘埃落定。正如史载:“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乌桓大军数万骑精锐土崩瓦解,二十多万胡汉人众向曹军投降请降 。曹操大获全胜,在绝境中打出一场以少胜多的壮举。
白狼山之战尘埃落定,余晖映照下的战场上,曹军将士或喜或泣,庆幸自己死里逃生,大败强敌。
张辽一身血染征袍,提着蹋顿的人头于阵前献于曹操帐下。曹操望着这位爱将,心中感慨万千,翻身下马抚慰道:“文远,此战汝功居首!”
张辽拱手谦逊受命,周围诸将也心悦诚服地投去敬佩的目光。正是张辽过人的军略眼光和及时请战,抓住乌桓仓促应战阵形未整的破绽,一举扭转了危局;而曹操身为统帅,临危不乱,果断采纳良策,敢于决策押上全部身家于一战,终于赢得了这场险象环生的胜利 。
这一役不仅扫除了北方乌桓之患,使乌桓势力就此一蹶不振,更消除了袁氏残余的最后依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石。
北征途中山高路远。曹军自邺城出发,经易水畔急行军五百余里,攀越卢龙险塞,深入鲜卑草原腹地 。一路秋雨连绵,荒原泥泞,寒风如刀,霜露沾甲。
将士们衣甲尽湿、饥寒交迫,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初上征途的曹丕也难免身心疲惫:白日骑马颠簸,夜晚裹毡宿营,他咬牙坚持,不令自己掉队。
一日行军后,他腰酸背痛地下马,有老兵悄悄将自己的水囊递给这位少主,曹丕感激谢过。望向前方,大漠沉沉,黄沙漫天,他心中不由升起几分茫然。
夜幕降临,营地篝火旁,曹丕强撑倦意提笔记录见闻,借诗抒怀——他在此次北征途中写下名作《燕歌行》,以思妇望夫的角度反映东汉末年战乱离愁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然而冷月如钩,风声凄厉,他身处旷野,耳听北风怒号,这才真正体会到征途的荒凉与残酷。清晨号角吹响时,他只得合卷上马,强打精神继续前行。在这艰苦行军中,曹丕渐渐克服了养尊处优的书生气:皮鞭染泥,战靴磨破,文弱公子的体魄与心志正于风霜历练中日益坚韧。
一路之上,曹丕虚心向身边的老将们学习战阵之道。
在易水河畔的行营中,曹军为提振士气曾摆下演武比武。只见弟弟曹彰纵马挺槊,连挑鲜卑勇士七人,展现出惊人武勇,军中将士无不叫好 。
曹操见状,虽赞许曹彰的勇猛,却当即出言告诫他切勿恃勇轻进。此景令曹丕印象深刻——他为弟弟的骁勇喝彩之余,也从父亲言语中体悟到:统帅之道不唯逞勇,沉稳谋断更为可贵。
夜深人静时,曹丕常主动请教名将张辽以行军用兵的诀窍。素以胆略着称的张辽见这位公子勤勉好学,便指点他说:“沙场瞬息万变,为将者务必察敌情、明进退,胆大而心细,方能克敌制胜。”
曹丕频频点头,将张辽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在张辽等老将言传身教下,他渐知行军布阵之实务,体悟到将帅临阵决断、调度三军的千钧重责。
行军途中亦不乏危机考验。
一天前锋斥候突遭小股敌骑偷袭,护军将军许褚大喝一声,提刀跃马迎战,当场斩倒数名敌兵,余敌见状四散奔逃。
许褚浑身溅血返回时,曹丕目睹这一幕,心中震撼不已。
许褚见曹丕神色凝重,便豪爽地拍拍胸膛宽慰道:“公子莫惊!沙场刀剑无眼,当需临危不乱。末将誓死护卫主公与公子周全。但统兵之人自身也要敢战不怯,方能令将士信服啊!”
曹丕郑重地点头。从许褚这番肺腑之言中,他更深刻理解了将帅的责任——领军者不仅要善用勇士,还须自身沉着勇毅,成为三军倚赖的主心骨。
数月奔波后,曹军抵近乌桓腹地,决战一触即发。
敌军主力汇聚在辽西白狼山一带,号称数万精骑,声势汹汹 。
入夜,北风卷着胡笳悲鸣,营帐外透着大战前肃杀的气息。大帐中,曹丕眉头紧锁,心中翻涌着对明日一役的种种预想——既期待建功立业,又难免忐忑不安:敌众我寡、远征孤军,胜算几何?他仰望漆黑夜空,听帐外风声萧萧,握剑的手心不禁渗出汗来。
正彷徨间,曹操披甲入帐,凝视略显不安的儿子,缓声道:“子桓,明日黎明前,你随许褚率一支前锋斥候,探明白狼山前敌情。”
曹丕闻言心中一震——父亲这是令自己担任斥候尖兵,在大战前亲赴前线查探!他瞬间明白,这是难得的历练,也是父亲对自己的考验。曹丕深吸一口气,抱拳领命:“诺。”
拂晓时分,曹丕随许褚挑选出的十余骑悄然出营,向白狼山方向摸去。
晨霜如银,大地寂静,只听得众人马蹄轻响和自己的心跳声。
忽然,前方斥候发出低促示警:一小股乌桓游骑迎面而来!许褚当机立断,挥手示意众人就地隐蔽。曹丕屏息伏在一块岩石后,指节因紧握刀柄而发白,战马在旁不安地轻刨着前蹄。
顷刻间,数名乌桓骑兵奔近。
为首的敌探发现了踪迹,大喊一声举弓射来。羽箭破空袭至,曹丕眼见一箭直奔面门,情急中侧身闪避,箭镞擦颊而过!电光火石间,只听许褚一声怒吼从旁跃出,手起刀落,将两名敌骑斩落马下。其余敌人猝不及防,慌乱中拨马欲逃。
曹丕强压心中恐惧,策马紧追,和许褚合力逼翻一名掉队的敌骑。那敌兵翻身落地,挣起身挥刀直劈曹丕!曹丕仓促举剑格挡,只觉虎口震裂,长剑几乎脱手,危急关头许褚横槊疾刺,将那敌兵当场刺倒。剩余敌骑已尽数溃散。
硝烟消散,曹丕这才发现自己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许褚收刀而立,朗声问道:“公子无恙否?”曹丕喘着气点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然而双手仍在不住颤抖——方才惊险可谓生死一线!
许褚见状也不多言,只用力拍了拍曹丕肩膀以示鼓励。曹丕回望方才战斗的所在,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血淋淋的厮杀:倒地的胡兵尸首旁,暗红鲜血正浸透晨霜。他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也为自己方才克服恐惧、未临阵退缩而感到一丝欣慰。
不久之后,决定北方命运的白狼山之战爆发了。
曹丕完成斥候任务后随许褚火速归营,将探得的敌情禀报曹操。
当日午时,曹操亲率主力攀上白狼山麓,果然与乌桓大军狭路相逢 。放眼望去,只见山下乌桓骑兵黑压压漫山遍野,旌旗蔽空,战马嘶鸣声犹如雷动,敌势甚盛。此时曹军因轻装奇袭远道而来,辎重辎车尚滞后于大部队,身披重甲的兵士并不多 。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又孤军深入无援,军中不少人不由心生怯意,连曹丕身边的随行侍从也脸露惧色 。亲历此景的曹丕只觉心跳如擂,手心再次渗出冷汗——他明白此战若有半点差池,全军恐将覆没于此。
旌旗翻卷,铁蹄震地。
混战中,曹丕随父亲曹操督战,目睹张辽纵横沙场、所向披靡:他枪出如游龙,将冲挡他的乌桓勇士纷纷挑落马下,一路杀得敌军人仰马翻。须臾之间,张辽已冲入乌桓中军,与敌首领蹋顿单于短兵相接。两骑交错之际,张辽挥刀奋力斩下蹋顿首级 !乌桓军见主将被杀,登时军心崩溃,哭喊着四散溃逃。
经过一场血战,乌桓联军被彻底击溃,大片敌骑尸横原野,残部狼狈奔命。
硝烟之中,曹丕缓缓攥紧沾满血渍的双拳,胸中百感交集:他既为这场大捷而振奋,又为战场的惨烈景象所震撼。四下厮杀声渐渐平息,无数敌军降旗正纷纷抛落尘埃。此役结束后,二十多万乌桓部众和当地汉民纷纷向曹军请降 。
望着络绎请降的俘虏人群,曹丕长舒一口气,只觉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般轻盈。自昨夜惊魂到今朝血战,他深刻体悟了身为统帅所必须直面的生死考验——昔日那个躲在父亲羽翼下的少年,如今已真正置身乱军之中,经受住了恐惧与杀伐的淬炼。
喜欢曹操重生后摆烂了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曹操重生后摆烂了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